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永建

作品数:5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栓塞
  • 2篇术后
  • 2篇脾栓塞
  • 2篇脾栓塞术
  • 2篇肿瘤
  • 2篇门静脉
  • 2篇静脉
  • 2篇肝硬化
  • 2篇肝肿瘤
  • 2篇TACE
  • 1篇胆汁
  • 1篇胆汁瘤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消融
  • 1篇导管消融术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5篇郭永建
  • 5篇朱康顺
  • 5篇黄文薮
  • 4篇陈俊伟
  • 4篇蔡明岳
  • 4篇周斌
  • 3篇单鸿
  • 2篇王皓帆
  • 2篇孟晓春
  • 1篇钱结胜
  • 1篇黄明声
  • 1篇庞鹏飞
  • 1篇秦潇潇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部分脾栓塞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 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治疗方法和转归.方法 2006-2010年中山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对105例肝硬化患者(因脾功能亢进)行PSE治疗,其中60例在术后1~3个月行上腹部增强CT或MRI检查,发现PVT10例.10例中4例接受早期抗凝治疗,6例未行抗凝治疗.并对10例患者的临床转归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凝治疗患者中,血栓溶解或大部分溶解3例,血栓无明显变化伴少量腹水1例;未行抗凝治疗6例,血栓部分钙化1例,血栓范围增大5例.在PVT的5例患者中,2例在随访期间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2例发展为门静脉海绵样变、食管胃静脉曲张加重,伴有腹水;1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加重,随访期间出现黑便.结论 PVT是PSE术后严重并发症,早期发现并及时抗凝治疗可减少PVT引起的并发症.
蔡明岳孟晓春陈俊伟黄文薮周斌郭永建朱康顺单鸿
关键词:肝硬化血栓形成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不同分型门静脉癌栓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8
2013年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不同类型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3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行TACE术,术后3~7d开始服用索拉非尼治疗,剂量为400 mg,每日2次.32例患者,以PVTT分布范围分为3组:A组10例,侵犯门静脉主干;B组10例,侵犯门静脉一级分支(门静脉左支或右支);C组12例,侵犯门静脉二级及以上分支.随访观察指标包括疾病稳定率(DCR,按照RECIST修订标准)、总生存时间(OS)、疾病进展时间(TTP)、不良反应以及联合治疗后1个月的肝功能血清学指标水平变化.统计学分析3组间DCR、OS、TIP差异.结果 3组患者联合治疗前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3组患者联合治疗后2个月DCR分别为20.0%,70.0%,91.7%;中位OS分别为3、9、14个月;中位TTP分别为0、3、6个月.统计学分析显示,B、C组DCR均高于A组(均P<0.05),中位OS及中位TTP也均长于A组(均P<0.05).3组患者联合治疗后1个月的肝功能血清学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皮肤反应23例、高血压3例、腹泻25例、脱发12例、口腔溃疡1例、消化道出血2例.其中3级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3例、腹泻3例.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是安全的,可能延长门静脉一级及以上分支癌栓患者的OS及TTP.
陈俊伟庞鹏飞孟晓春周斌黄文薮郭永建朱康顺单鸿
关键词:放射学介入性门静脉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胆汁瘤形成6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或肝动脉栓塞术(TAE)后胆汁瘤形成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3月行TACE/TAE后形成胆汁瘤的63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有无临床症状、胆汁瘤的治疗方式及临床转归。结果 63例患者中,52例胆汁瘤发生于TACE术后4周~3个月,占82.5%,11例胆汁瘤发生于TACE/TAE术后3~6个月,占17.5%。63例胆汁瘤形成患者中48例(76.2%)无临床症状,其胆汁瘤直径(2.64±2.20)cm;有症状胆汁瘤15例,胆汁瘤直径(6.98±6.57)cm,有无症状者胆汁瘤大小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8例无症状胆汁瘤影像学随访时间37 d至49个月,其中30例(62.5%)大小无变化,13例(27.1%)缩小,3例(6.3%)消失,1例增大,1例胆汁瘤直径3.8 cm、临近肝包膜,发生破裂形成胆汁性腹膜炎,1周后死于感染性休克、肝功能衰竭。有症状胆汁瘤15例临床表现有黄疸2例,发热11例,黄疸并有发热2例。均行穿刺置管引流,11例(71.3%)缩小,4例消失;14例临床症状缓解后拔管,置管时间53 d^11个月,1例合并缺血性胆道狭窄,持续引流18个月仍反复发热。结论胆汁瘤作为TACE/TAE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术后4周~3个月。无症状者,应定期影像随访,对有症状或临近肝包膜较大的胆汁瘤,应及时穿刺置管引流。
曾昭吝蔡明岳黄文薮郭永建陈俊伟王皓帆朱康顺
关键词:肝肿瘤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胆汁瘤并发症
TACE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特殊部位小肝癌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特殊部位小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TACE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并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的36例小肝癌患者。按肿瘤部位,分为特殊部位组(肿瘤位于肝包膜下、肝门区、大血管或重要脏器旁)20例,非特殊部位组16例。所有患者均在TACE后4—6周行射频消融术,联合治疗后1个月随访CT或MRI增强检查,评价肿瘤完全消融率,此后每1—3个月随访CT或MRI增强检查,评价局部肿瘤进展。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完全消融率、局部肿瘤进展率及至肿瘤进展时间(TTP)。结果特殊部位组20例22个病灶,共行TACE24次,消融治疗26次;非特殊部位组16例17个病灶,共行TACEl8次,消融治疗17次。并发症:特殊部位组发生率为46.2%(12/26),其中严重并发症1例,为左心衰,轻微并发症11例,包括血管损伤6例,肝包膜下出血3例,肝动-静脉瘘2例;非特殊部位组发生率为17.6%(3/17)(P=0.101),均为轻微并发症,包括肝包膜下出血1例、肝动.静脉瘘2例。特殊部位组肿瘤完全消融率为68.2%(15/22),而非特殊部位组为100%(17/17)(P=0.012)。特殊部位组6个月、1、2、3年局部肿瘤进展率分别为31.8%、40.9%、45.5%、45.5%,平均TTP为14.4个月;而非特殊部位组6个月、1、2、3年局部肿瘤进展率分别为0、0、0、5.9%,平均TTP为31.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TACE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特殊部位小肝癌安全、可行,但术后局部肿瘤进展率较高,需要密切的影像学随访,及时发现肿瘤残留或复发。
郭永建黄文薮周斌陈俊伟蔡明岳钱结胜黄明声单鸿朱康顺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肝肿瘤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预测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改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疗效预测因素。方法7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因严重血小板减少接受PSE治疗。以其中具有完整腹部cT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随访超过1年的34例为研究对象。通过cT影像后处理软件测量术前脾体积、非梗死脾体积,计算梗死脾体积及脾栓塞比例。对多个可能影响术后血小板升高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例患者脾栓塞比例平均为63.3%。术后1、6个月及1年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1年血小板计数升高值与脾栓塞比例、胆碱酯酶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非梗死脾体积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术后1年血小板计数升高值(×10^9/L)=-47.723+1.514×脾栓塞比例(%)-0.054×非梗死脾体积(m1)+0.005×胆碱酯酶(U/L),R。=0.808。ROC曲线分析确定术后1年血小板计数升高≥60×10^9/L时,脾栓塞比例及非梗死脾体积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8.2%、211.5ml。结论脾栓塞比例、非梗死脾体积和胆碱酯酶水平是PSE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脾栓塞比例≥68.2%、非梗死脾体积≤211.5ml是确保疗效的重要因素。
蔡明岳黄文薮郭永建曾昭吝周斌王皓帆秦潇潇朱康顺
关键词: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栓塞血小板减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