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夷婷
- 作品数:18 被引量:107H指数:5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幽门螺杆菌、血清胃蛋白酶原与慢性胃病及胃癌的关系被引量:30
- 2013年
-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血清胃蛋白酶原(PG)与慢性胃病、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240例受检者分为浅表性胃炎(A组,40例)、胃溃疡(B组,4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组,46例)、胃癌(D组,55例)和正常对照(E组,58例)五组。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PGⅠ和PGⅡ值;胶体金法检测血清中Hp-IgG抗体。结果与E组比较,B组血清PGⅠ、PGⅡ明显升高(P<0.01),PGⅠ/PGⅡ比值(PGR)显著降低(P<0.01);C组和D组血清PGⅠ水平和PGR均显著降低(P<0.01),而PGⅡ水平明显增高(P<0.05或P<0.01)。E组、A组、B组、C组和D组Hp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56.9%、65.0%、78.0%、69.6%和76.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及PGR在Hp-IgG抗体阳性组和Hp-IgG抗体阴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异常血清PG可作为癌前病变及胃癌早期的筛查指标。Hp感染对慢性胃病及胃癌患者血清PG水平影响不大。
- 黄语嫣叶建新高楠叶妮钱夷婷陈卫昌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胃癌
- miR-17-92基因簇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刘菲钱夷婷国风陈卫昌
- 血清微RNA-6503—5p和微RNA-25—3p的水平变化与胃癌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7年
- 近年来,微RNA的表达与胃癌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相关研究大多局限于胃癌组织中的微RNA表达,而少见关于胃癌患者血清中微RNA表达水平变化的报道。研究表明,胃癌患者血清微RNA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
- 刘忆赵光耀陶丽华吴佳茗包文霞钱夷婷陈卫昌
- 关键词:胃癌组织血清RNA表达微RNA胃癌患者表达谱
- 联合检测AFP,CRP,CA19-9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AFP,CRP,CA19-9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针对4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2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AFP,CRP,CA19-9检测,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血清AFP,CRP,CA19-9水平。结果 (1)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AFP,CRP,CA19-9水平分别为27.9 ng/ml、29.2 mg/L及123.8 U/ml,与健康体检者的2.8 ng/ml、3.5 mg/L及12.9 U/ml相比均有显著差异(t=6.112、7.546、19.762,P<0.05);(2)血清AFP,CRP,CA19-9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7.7%,显著高于单独检测阳性率(65.9%、72.7%、68.2%,χ2=8.236、6.035、8.004,P<0.05)。结论联合检测AFP,CRP,CA 19-9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邹萍钱夷婷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AFPCRPCA
- 血清MicroRNA作为胃癌筛查分子标记物的初步研究
- 赵光耀钱夷婷陈卫昌
-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在胃癌筛查中的的应用价值
- 李梦颖焦晨阳马晨钱夷婷陈卫昌
- 血清胃蛋白酶原I、Ⅱ在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3
- 2013年
-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范围内其死亡率位于各种恶性肿瘤的第2位。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达90%以上,而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约为40%。因此,胃癌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的重要途径。有研究表明,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反映胃黏膜功能和状态的良好指标,
- 黄语嫣陈卫昌高楠叶妮钱夷婷
- 关键词:血清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I病变诊断癌前
- 肝细胞性肝癌血清中MIF、IL-17、IL-10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检测肝细胞性肝癌血清中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e-17,IL-17)、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e-10,IL-10)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将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组血清中MIF、IL-17、IL-10的水平。结果观察组MIF、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5.41±20.28)vs(23.25±8.81),(88.84±22.74)vs(24.06±11.36),t=31.263、25.668,P<0.05];观察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97.58±19.26)vs(242.27±64.79),t=-60.589,P<0.05]。结论血清中MIF、IL-17、IL-10的含量异常与肝细胞性肝癌关系密切,对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
- 钱夷婷吴婷婷
- 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MIFIL-17IL-10
- 胃癌患者血清IL-18、IL-1b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 刘亿赵光耀陶丽华钱夷婷陈卫昌
- PD-1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分析及临床意义
- 吴佳茗钱夷婷庞雪芹张光波陈卫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