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武瑛 作品数:22 被引量:133 H指数:5 供职机构: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农业部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化学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理学 更多>>
咪鲜胺及其代谢物三氯苯酚在百合植株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及其动态研究 2024年 建立了QuEChERS前处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的方法检测百合植株中咪鲜胺的残留量.同时,采用气相色谱(GC)对咪鲜胺的主要代谢产物三氯苯酚在百合植株中的残留情况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量为0.01~0.5 mg/kg时,咪鲜胺和三氯苯酚在百合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0.2%~87.8%和81.1%~105.5%, RSD分别为5.2%~6.7%和3.0%~8.4%.消解动态结果表明,咪鲜胺降解速度快、残留低,属于容易降解的农药,但施用后咪鲜胺很快转化为毒性更强的环境污染物2, 4, 6-三氯苯酚,这为咪鲜胺在百合上的安全使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王妙 陈武瑛 熊浩 罗杰 宋增收 罗香文 张卓 李凯龙关键词:咪鲜胺 三氯苯酚 百合 3种杀螨剂对松毛虫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的毒性风险评估 2024年 为明确30%乙螨唑悬浮剂、23%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和15%乙螨唑·唑螨酯悬浮剂等3种杀螨剂对松毛虫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的急性毒性效应和初级风险,采用试管药膜法分别测定了3种杀螨剂对松毛虫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的急性毒性,并预测杀螨剂在农田内外的暴露量,表征毒性风险。结果表明:3种杀螨剂对松毛虫赤眼蜂急性接触毒性LR50为0.255~63.400 g a.i./hm^(2);对七星瓢虫的急性接触毒性LR_(50-48 h)和LR_(50-16 d)分别为9.30~21.70 g a.i./hm^(2)和3.72~8.36 g a.i./hm^(2)。30%乙螨唑悬浮剂和15%乙螨唑·唑螨酯悬浮剂在农田内外对松毛虫寄生蜂的危害商值HQ均小于5,风险可接受;23%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在农田内外对松毛虫寄生蜂的危害商值HQ均大于5,风险不可接受;30%乙螨唑悬浮剂和23%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对七星瓢虫的农田内危害商值HQ均大于5,风险不可接受;15%乙螨唑·唑螨酯悬浮剂对七星瓢虫的农田内危害商值HQ均小于5,风险可接受;3种杀螨剂对七星瓢虫的农田外危害商值HQ均小于5,风险可接受。综之,2种复配杀螨剂相比单剂的毒性增大,30%乙螨唑悬浮剂和23%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对非靶标节肢动物的风险均不可接受,农药施用时需采用一些风险降低措施来减轻对松毛虫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的风险。 熊浩 李凯龙 杜桂萍 罗杰 罗香文 宋增收 陈武瑛关键词:杀螨剂 松毛虫赤眼蜂 七星瓢虫 毒性 风险评估 鱼藤酮在茄子中的残留行为和初步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明确茄子中鱼藤酮的残留水平及其可能存在的膳食摄入风险。[方法]通过在山东、辽宁、湖南、贵州、安徽省和河北等六地进行鱼藤酮在茄子中的规范性残留试验,样品经乙腈提取,固相萃取净化,UPLC-MS/MS检测,分析了鱼藤酮在茄子中的残留特性,并对其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消解试验结果表明:鱼藤酮在茄子中降解迅速,属于易降解农药,半衰期为0.25~0.78 d。按照56.25、84.375 g a.i./hm2用量,喷雾施药3次,施药间隔10 d,距末次施药后间隔3、5、7 d采样,茄子中鱼藤酮的最大残留量为0.004 mg/kg,残留中值为<0.0005 mg/kg。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我国普通成人的鱼藤酮的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NEDI)为0.00165μg/(kg·d),风险商值(RQ)为0.065。[结论]鱼藤酮在茄子中的残留水平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不可接受的慢性中毒风险。 陈昂 李凯龙 罗香文 熊浩 邵丽群 李宗云 熊志林 宋增收 陈武瑛关键词:鱼藤酮 茄子 QuEChERS-GC/UHPLC-MS/MS法测定党参和白及中12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通过优化QuEChERS法并结合气相色谱(G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建立苯醚甲环唑等12种农药在党参和白及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方法]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联苯菊酯3种菊酯类农药采用GC检测,样品经过乙酸乙酯提取;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毒死蜱、甲基硫菌灵、戊唑醇、三唑酮、吡虫啉、啶虫脒和多菌灵9种农药采用UHPLC-MS/MS检测,样品经1.0%乙酸-乙腈提取。所有提取液经C18和GCB净化,采用基质外标法定量。[结果]白及和党参中12种农药在0.005~1.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在3个添加水平0.01、0.1、1.0 mg/kg下平均回收率为72%~116%,RSD为0.41%~11.89%,方法定量限LOQ为0.01 mg/kg。市场抽样检测发现党参检出高效氯氟氰菊酯、多菌灵和戊唑醇3种农药,白及中检出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多菌灵、吡虫啉、三唑酮和戊唑醇7种农药。[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可靠、灵敏、实用等优点,且前处理过程安全、环保,适用于白及和党参中12种农药的残留快速检测分析,有助于推动中药材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完善。 黄文源 张盈 陈武瑛 范金平 段婷婷 魏进 龙家寰 石贵远 李明关键词:党参 白及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3种烟碱类农药在露地芹菜中的沉积、分布和消解规律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明确吡虫啉、噻虫嗪和啶虫脒在露地芹菜中的沉积、分布和消解规律,在湖南、浙江和山东进行田间试验。[方法]采用液质联用仪检测,分析了不同时间不同部位(叶、茎、根和土)的样品中农药残留量。[结果]露地栽培体系中3种新烟碱类农药的沉积规律为叶>茎>土壤>根;在同一地区内芹菜种植体系中3种新烟碱类农药的含量随时间推移的分布规律大致相同,整个试验周期内均以叶中的含量为高;在芹菜叶和茎上的半衰期为1.6~6.1 d。吡虫啉、噻虫嗪和啶虫脒在露地芹菜的食品安全施药阈值为577.9、459.3、258.8 g/hm^(2)。[结论]露地芹菜栽培系统中:叶是农药的主要沉积部位和分布部位,3种新烟碱类农药在芹菜中均为易降解,以登记剂量在芹菜上可以安全使用。试验结果可为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陈武瑛 李凯龙 李宗云 熊浩 罗香文 彭敏 宋增收 张忞 陈昂关键词:露地栽培 消解动态 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快速检测玉米及土壤中莠去津残留 被引量:19 2010年 采用分散固相萃取(QuEChERS)为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快速检测玉米及土壤中莠去津残留分析方法。玉米及土壤样品经乙腈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分散固相(DSPE)净化后,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仪多离子反应监测(MRM)定量检测,分别以碎片离子m/z216>146和m/z216>174定性,以m/z216>96进行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5~0.5mg·kg-1添加水平范围内莠去津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7.01%~112.6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23%~8.43%之间,对莠去津的检出限(LOD)为0.39~0.91μg·kg-1,定量检出限(LOQ)为1.33~3.02μg·kg-1。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定量准确,测定浓度范围宽,可用于莠去津的残留分析。 陈武瑛 廖晓兰 徐军 董丰收 程莉 刘新刚 张盈 郑永权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莠去津 玉米 土壤 呋虫胺及其代谢物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消解规律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建立了甘蓝和土壤中呋虫胺及其代谢物的残留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用10%乙酸乙腈提取,PSA净化,UPLC-MS/MS测定。[结果]呋虫胺及其代谢物DN、UF在甘蓝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2.3%~107.8%,相对标准偏差为0.5%~5.1%,最低检出量(LOD)均为0.015 ng,最低检测质量分数(LOQ)均为0.05 mg/kg。[结论]该方法简单、便捷,可满足甘蓝和土壤中呋虫胺及其代谢物的同时测定。呋虫胺在甘蓝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9.8~26.7、7.5~27.7 d。 彭敏 陈武瑛 陈武荣 罗香文 张德咏 周小毛 刘勇关键词:呋虫胺 代谢物 甘蓝 消解 4种小作物中嘧菌酯残留量的检测及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检测4种小作物(茄子、苦瓜、葱和蕹菜)中嘧菌酯残留的分析方法,探明嘧菌酯在4种小作物中的残留特性和使用安全性。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QuEChERS方法净化,在电喷雾正离子(electrospray positive ion,ESI+)模式下,用UPLC-MS/MS采用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检测。结果嘧菌酯在0.001~2 mg/L浓度范围内溶剂标准曲线和空白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均有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在0.9989~1之间。在0.01~20 mg/kg添加水平内平均回收率为73.5%~109.7%,相对标准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1.5%~8.9%,方法的检出限(limits of detection,LOD)为0.001 mg/L,最低检测浓度(limits of quantification,LOQ)为0.01 mg/kg。25%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在4种小作物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9、2.7、4.6和2.5 d;连续多次施药10 d后在茄子和苦瓜中残留量最大值分别为0.015 mg/kg和0.018 mg/kg;连续多次施药14 d后在葱和蕹菜中残留量最大值分别为1.43 mg/kg和0.450 mg/kg;膳食风险商值(risk quotient,RQ)为0.0002~0.0959,均低于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能有效克服杂质干扰,膳食风险结果表明使用25%嘧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蔬菜病害风险较小,相对安全。 陈武瑛 张德咏 陈昂 熊浩 罗香文 宋增收 刘勇关键词:嘧菌酯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风险评估 剁辣椒家常加工对5种农药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5 2021年 为研究剁辣椒家常加工过程对农药残留的影响,在实验室模拟沉积农药条件下,通过优化分散固相萃取方法建立了剁辣椒中5种农药的QuEChERS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研究了经水洗、晾干、切碎、加盐腌制4道家常加工工序后,吡虫啉、啶虫脒、精甲霜灵、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5种农药在剁辣椒加工过程中的残留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剁辣椒中5种农药的残留量随着加工工序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全过程加工因子分别为0.2、0.32、0.23、0.21和0.14。经过剁辣椒家常腌制21 d后5种农药的农药残留的膳食暴露量大大降低,膳食风险指数分别较未加工降低了80.6%、68.7%、76.3%、78.4%、85.9%。而在不同加工工序中不同农药的加工因子变化有差异,这与农药本身的理化特性密不可分,log Kow(辛醇水分配系数)值小的农药(吡虫啉和啶虫脒),在水洗处理下的残留量少,且冲洗处理较浸泡处理去除农药效果好;而log Kow值大的农药(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在加盐腌制处理下的残留量少,且在剁辣椒腌制的无氧环境中农药降解速率逐渐变缓。因此剁辣椒家常加工过程可以减少农药残留量,提高剁辣椒食用安全性。 李凯龙 陈武瑛 陈同强 张忞 熊志林 王丹 陈昂关键词:剁辣椒 农药残留 UPLC-MS/MS检测氟吡菌酰胺在菜豆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5 2022年 通过改良的QuEChERS方法提取和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建立了菜豆中氟吡菌酰胺及其代谢物BZM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并分析了氟吡菌酰胺及其代谢物在菜豆中的残留消解行为。结果表明:当菜豆样品中添加0.005~1 mg/kg的氟吡菌酰胺时,其平均回收率为91.5%~98.7%,RSD为2.3%~4.2%;BZM在菜豆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0.5%~96.7%,RSD为3.3%~10.1%,表明该检测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可以满足农残分析的要求;氟吡菌酰胺在菜豆上的消解半衰期为2.9 d,属于容易降解的农药。目前我国尚未对氟吡菌酰胺在菜豆上进行登记,建议加强菜豆农药登记和MRL的制定工作。 李凯龙 姚燕霞 姜锦林 罗路云 陈武瑛 黄洪 熊浩 陈昂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菜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