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瑛

作品数:28 被引量:215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眩晕
  • 17篇阵发
  • 14篇前庭
  • 12篇阵发性
  • 12篇位置性
  • 12篇位置性眩晕
  • 12篇良性阵发性位...
  • 7篇半规管
  • 5篇疗效
  • 5篇耳石
  • 3篇诱发电位
  • 3篇水平半规管
  • 3篇前庭疾病
  • 3篇脑干
  • 3篇疾病
  • 3篇耳石膜
  • 3篇复位
  • 2篇阳性
  • 2篇源性
  • 2篇诊治

机构

  • 28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28篇陈瑛
  • 23篇庄建华
  • 21篇赵忠新
  • 17篇靳哲
  • 16篇李艳成
  • 6篇徐瑾
  • 5篇周晓闻
  • 5篇李斐
  • 5篇黄流清
  • 4篇尹又
  • 3篇彭华
  • 3篇赵菲
  • 2篇兰丹梅
  • 2篇杨月嫦
  • 1篇王宝东
  • 1篇贺斌
  • 1篇徐雪元
  • 1篇邓彬华
  • 1篇谢雪微
  • 1篇王国权

传媒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第九次全国脑...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庭阵发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分析前庭阵发症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特点,探讨BAEP对前庭阵发症早期听力损害的检测价值。方法:对51例前庭阵发症患者进行BAEP检测,记录Ⅰ、Ⅲ、Ⅴ波潜伏期(PL),Ⅰ-Ⅲ、Ⅲ-Ⅴ波间期(IPL),两...
李艳成庄建华陈瑛靳哲徐瑾赵忠新
关键词:眩晕
氟桂利嗪在偏头痛性眩晕预防治疗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观察及评价氟桂利嗪在偏头痛性眩晕(MV)预防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5月眩晕门诊确诊的MV患者25例,予以氟桂利嗪5 mg,每晚口服1次。每月观察1次疗效并进行评价,共观察及评价3个月。结果经随访观察,予以氟桂利嗪干预后第1、2、3月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4%、88%、88%,且不良反应轻,耐受性良好。结论氟桂利嗪在预防治疗MV中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
陈瑛庄建华赵忠新靳哲李艳成
关键词:氟桂利嗪偏头痛性眩晕
Dix-Hallpike诱发试验双侧阳性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诊治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探讨Dix-Hallpike诱发试验双侧阳性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眩晕专病门诊的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Dix-Hallpike诱发试验出现眩晕与眼震发作共490例,其中双侧阳性55例,占11.2%,按诱发出的眼震类型将其进一步分为4类:(1)双侧水平向地性眼震16例,双侧水平离地性眼震5例,判断为水平半规管BPPV,给予平躺左右摇头训练及Barbecue复位后症状缓解;(2)双侧向下为主的眼震2例,判断为前半规管BPPV,给予Kim复位后症状消失;(3)双侧扭转、向上、向地性眼震,进一步行平躺试验,6例表现为垂直向上性眼震,判断为双后半规管BPPV,给予双侧PRM复位后症状缓解;14例仍为扭转、向上性眼震,结合平卧侧头诱发试验判断为水平半规管BPPV,给予Barbecue复位;(4)一侧为扭转、向上、向地性眼震,对侧为向下性眼震12例,坐位头前倾30°,半小时后再行Dix-Hallpike诱发试验均表现为该侧扭转、向上、向地性眼震,而对侧向下性眼震消失,判断为该侧后半规管BPPV,给予PRM复位后症状消失.结论 Dix-Hallpike诱发试验双侧阳性并不少见,临床应该根据诱发出的眼震类型进一步分类,逐步判断出受累的半规管并给予相应的手法复位.
赵菲庄建华谢雪微靳哲陈瑛赵忠新
关键词: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帕金森病患者疼痛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伴疼痛的帕金森病(PD)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PD患者疼痛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118例原发性PD患者分为伴疼痛组与不伴疼痛组,调查他们的一般特征,使用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使用UPDRSⅡ、UPDRSⅢ、H-Y分期、HAMD-17、HAMA量表、PDQ-8分别评价患者的运动症状、疾病严重程度、神经精神症状、生活质量.使用PDSS-2、ESS和PSG评价患者的睡眠情况.并对两组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伴疼痛组病程长,UPDRS得分、H-Y分期、左旋多巴等效剂量、HAMD、HAMD、PDSS-2、PDQ-8得分均高于不伴疼痛组(P<0.05).HAMD和PDSS-2评分与是PD患者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VAS评分与PDSS-2评分有相关性,伴疼痛的PD患者与不伴疼痛患者相比,PSG主要表现为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效率下降,N1百分比增多、觉醒次数增多.结论 PD患者中,抑郁、睡眠障碍是疼痛的影响因素;PD疼痛与睡眠障碍有相关性;伴疼痛的PD患者夜间睡眠更差.
王雁杨月嫦兰丹梅陈瑛王宗文彭华吴惠涓赵忠新
关键词:帕金森病疼痛睡眠障碍
前庭阵发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特点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前庭阵发症(V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特点。方法对51例VP患者的BAEP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AEP异常者40例,异常率为78.4%。与Ⅰ-Ⅲ波峰间期正常的患者相比,Ⅰ-Ⅲ波峰间期延长的患者男性比例高(χ2=4.763,P=0.029),病程显著延长(t=2.469,P=0.021),而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Ⅲ-Ⅴ波峰间期正常的患者比较,Ⅲ-Ⅴ波峰间期延长的患者男性比例、平均病程、平均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Ⅰ-Ⅲ波峰间期耳间差正常的患者比较,Ⅰ-Ⅲ波峰间期耳间差延长的患者病程相对较长(P=0.055),男性有增多趋势(P=0.0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P患者BAEP异常以Ⅰ-Ⅲ波峰间期延长为主,且以男性更多见。病程越长,蜗神经越易受累。
李艳成徐瑾陈瑛靳哲庄建华赵忠新
关键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眩晕
活用心理学 增强医学生的沟通技巧被引量:2
2010年
我国目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医患沟通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实习阶段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将心理学技巧活用到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中,有助于医学生尽早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规避医患矛盾,全面提高沟通能力。
尹又黄流清陈瑛赵忠新
关键词:心理学医学生医患关系沟通技巧
视频头脉冲试验检测前庭神经炎急性期半规管的受损情况及其恢复特点的应用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应用视频头脉冲试验检查前庭神经炎急性期半规管的受损情况及受损半规管的恢复特点。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28例急性前庭神经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及定期随访,应用视频头脉冲试验检查各半规管功能的受损和恢复情况。结果在发病急性期,28例(100.00%)患者均存在水平半规管功能异常,24例(85.71%)存在前半规管功能异常,4例(14.29%)存在后半规管功能异常。发病2个月后随访显示,发病时水平半规管受损严重(增益值<0.5)者随访时增益值均未恢复正常,而发病时受损相对较轻(增益值为0.5~0.8)者中80.00%(12/15)的患者随访时恢复正常;发病时前半规管受损严重(增益值<0.5)者中82.35%(14/17)的患者随访时增益值未恢复正常,而发病时受损相对较轻(增益值为0.5~0.7)者随访时均恢复正常。结论在前庭神经炎中前庭上神经支配半规管受损多于前庭下神经支配的半规管,视频头脉冲试验适用于受损半规管的检测和随访。受损半规管的恢复程度与发病时受损的严重程度有关。
陈瑛庄建华李斐周晓闻
关键词:前庭神经炎半规管
俯屈仰头试验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及评价俯屈仰头试验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中的阳性率及准确性。方法收集2010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眩晕门诊确诊的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92例,对入组对象先行平卧侧头试验(HRT),随后行俯屈仰头试验(BLT)。根据HRT及BLT结果,采用Barbecue手法复位或Brandt-Daroff锻炼并随访。统计分析经BLT诱发出眼震的患者比例以及对比HRT与BLT在患侧判断中的准确性和治疗成功率。结果 92例患者中,83例(90.2%)经BLT后诱发出眼震,其中68.7%(57/83)的患者兼具俯屈位眼震和仰头位眼震,21.7%(18/83)仅有俯屈位眼震,9.6%(8/83)仅有仰头位眼震。92例患者中,HRT可明确患侧者74例(80.4%),其中69例BLT阳性,5例BLT阴性。BLT阳性的69例患者,60例与HRT患侧判断一致,经手法复位治疗成功;9例BLT与HRT结果不一致,先按HRT判定结果行手法复位3次,未成功,随后按BLT判断结果行手法复位成功。HRT无法判定患侧者18例(19.6%),其中14例经BLT明确后手法复位治疗成功,4例经BLT后仍未诱发出眼震,嘱患者进行Brandt-Daroff锻炼,随访3d后患者诉眩晕发作消失且HRT未诱发出眼震。92例患者中按HRT判断结果复位成功者65例(70.7%),按BLT判断结果复位成功者83例(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LT在诱发水平半规管BPPV眼震时阳性率高,在HRT无法判断受累侧时,BLT能较为便捷地确定受累半规管,从而为选择有效的手法复位提供依据。
陈瑛庄建华赵忠新靳哲李艳成
关键词:眩晕前庭疾病半规管耳石膜
前庭阵发症的影像学特点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探讨前庭阵发症(VP)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应用MRI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FIESTA)对51例VP患者(VP组)及51例其他眩晕病患者(对照组)的桥小脑角区进行轴位扫描,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VP组42例(82.4%)患者存在神经血管交互压迫(NVCC),其中单侧37例(88.1%),双侧5例(11.9%);对照组8例(15.7%)患者有NVCC,均为单侧。VP组NVCC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5.351,P<0.001)。VP组NVCCⅠ型23耳(48.9%),Ⅱ型5耳(10.6%),Ⅲ型17耳(36.2%),Ⅳ型2耳(4.3%);压迫小脑前下动脉45耳(95.7%)。对照组Ⅰ型4耳(50.0%),Ⅱ型1耳(12.5%),Ⅲ型3耳(37.5%),无Ⅳ型;压迫血管均为小脑前下动脉。VP组与对照组分型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7,P=0.947)。结论 VP患者NVCC的发生率较高,最常见的为单侧NVCCⅠ、Ⅲ型的前庭蜗神经与小脑前下动脉交互压迫。
李艳成徐瑾贺琦徐雪元陈瑛靳哲庄建华赵忠新
关键词:眩晕影像学
32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征和手法复位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青年型脑梗死在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预后等方面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青年型脑梗死临床资料,依据性别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性别青年型脑梗死的临床特征的异同。
李艳成庄建华徐瑾黄流清靳哲陈瑛赵忠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