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1篇心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再狭窄
  • 1篇血流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脂联素
  • 1篇血清脂联素水...
  • 1篇血同型半胱氨...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活性
  • 1篇血压
  • 1篇再狭窄
  • 1篇脂联素
  • 1篇脂联素水平
  • 1篇同型半胱氨酸
  • 1篇主动脉
  • 1篇主动脉夹层
  • 1篇氯吡格雷
  • 1篇慢血流

机构

  • 4篇浙江省台州市...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陈良友
  • 2篇林海丽
  • 2篇宋伟
  • 2篇李招云
  • 2篇蔡海鹏
  • 2篇林祖近
  • 1篇陈磊
  • 1篇但秋红
  • 1篇陆国平
  • 1篇徐玉顺

传媒

  • 2篇心电与循环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氯吡格雷停减药对PCI术后患者血小板CD62P、CD63水平的影响
2015年
目的观察PCI患者氯吡格雷骤停或逐渐减停后血小板CD62P、CD63水平的变化。方法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以上者共64例入组,其中对照组32例入选后即停服氯吡格雷;观察组32例隔天服氯吡格雷4周后完全停药。分别于入组时(0周)及入组后1、2、4、12周测定血小板溶酶体膜蛋白(CD62P)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CD63)水平,并随访6个月。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1周时CD62P为(17.73±1.87)%vs(12.54±1.61)%,CD63为(16.85±1.53)%vs(12.66±1.32)%,2周时CD62P为(16.24±2.18)%vs(12.76±1.33)%,CD63为(15 96±1 75)%vs(12.87±1.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12周时两组CD62P、CD63水平较基础值升高(均P<0.05),而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个月内无一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论停用氯吡格雷后存在明显的血小板活性反跳现象,采用先减量后停药的方法,可减少此现象的发生。
蔡海鹏林祖近陈良友宋伟徐玉顺李招云
关键词:氯吡格雷血小板活性反跳CD63CD63
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台州市中心医院15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测定,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反应蛋白[(12.97±4.87)mg/L]和血同型半胱氨酸[(22.22±9.44)μmol/L]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36±1.52)mg/L、(8.78±1.6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中心肌梗死亚组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含量[(17.42±2.86)mg/L、(31.38±7.15)μmol/L]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亚组[(13.71±5.94)mg/L、(21.50±5.48)μmol/L];不稳定型心绞痛亚组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亚组[(7.79±5.38)mg/L、(13.77±4.2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在冠心病患者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以提示冠心病严重程度及类型。
陈良友林海丽
关键词:冠心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
转录因子E2F与血管再狭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5年
2F是调控细胞周期进程一个关键的转录因子 ,而且在血管再狭窄的病理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上述问题的了解 ,将有助于血管再狭窄防治的研究。
陈良友陆国平
关键词:再狭窄
115例急性主动脉夹层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统计并分析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15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5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5.99±9.19)岁,男女性别比为3.11∶1,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者108例(93.91%),Stanford A型占33.91%(39例),Stanford B型患者占66.09%(76例)。2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1.74%。Stanford A型患者11例死亡,死亡率为28.21%;Stanford B型患者14例死亡,死亡率为18.42%,Stanford A型患者死亡率高于Stanford B型患者。因夹层破裂死亡患者最多。结论主动脉夹层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Stanford B型患者多于Stanford A型患者,往往以疼痛为首发症状。主动脉夹层的死亡率很高,Stanford A型患者死亡率高于Stanford B型患者,应及早进行诊断治疗。
陈良友林海丽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高血压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研究
2014年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的变化,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TIMI计帧法(TFC)作为测定CSFP的指标,将入选病例分为CSFP组(观察组)及无CSFP现象(对照组)两组。观察组106例,对照组100例,均排除既往冠心病及其他类型心脏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APN的含量。分析血清APN与冠状动脉血流TF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血清APN水平[(8.2±2.74)mg/L]明显低于对照组[(1 1.3±3.0)mg/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APN与CSFP呈负相关(r=-0 56,P<0.01),高血压、吸烟占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血清APN水平与CSFP之间存在相关性,同时发现高血压及吸烟也与CSFP有关。
蔡海鹏陈良友林祖近宋伟陈磊但秋红陈婉斐李招云
关键词:脂联素冠状动脉慢血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