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莎

作品数:47 被引量:47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4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中药
  • 7篇编码基因
  • 6篇饮片
  • 6篇中成药
  • 6篇成药
  • 5篇动态优化法
  • 5篇药渣
  • 5篇名方
  • 5篇经典名方
  • 5篇荷叶
  • 4篇生物合成
  • 4篇转移酶
  • 4篇资源化
  • 4篇历史沿革
  • 4篇甲基转移酶
  • 4篇传统饮片
  • 3篇药材
  • 3篇异喹啉生物碱
  • 3篇皂苷
  • 3篇生物碱

机构

  • 47篇中国中医科学...
  • 13篇江西中医药大...
  • 3篇贵州大学
  • 3篇河北大学
  • 3篇中华全国工商...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中药有限...
  • 2篇毕节市中药研...
  • 2篇盛实百草药业...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三和药业...
  • 1篇赛默飞世尔科...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山东仙河药业...
  • 1篇武汉同济现代...

作者

  • 47篇陈莎
  • 36篇刘安
  • 28篇章军
  • 19篇刘艳
  • 15篇程锦堂
  • 12篇郭丛
  • 11篇王跃生
  • 4篇杨世林
  • 3篇王彩霞
  • 3篇陈畅
  • 3篇刘德文
  • 2篇龚千锋
  • 2篇张爱平
  • 2篇仝燕
  • 2篇王锦玉
  • 2篇于欢
  • 2篇李功辉
  • 2篇钟文
  • 2篇陈世涛
  • 2篇肖慧

传媒

  • 14篇中国实验方剂...
  • 9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中草药
  • 2篇环境化学
  • 2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海峡药学
  • 1篇山地农业生物...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年份

  • 2篇2024
  • 12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全流程控制的中成药优质评价标准改进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中成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治疗药物,建立和完善其评价标准是推动中成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该研究在2018年课题组建立的“以质量为核心的中成药优质评价标准”基础上,改进提出2022年版“基于全流程控制的中成药优质评价标准”,明确新标准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形成中成药优质评价评分表,涵盖原料选材、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药效评价、品牌建设五部分内容。新标准相比原标准涉及技术性评价指标由原来占比20%增加到70%,“药效评价”作为新增评估分项;改进后的标准可克服原标准主观性评价指标占比大,评价易有偏差的缺点。期望本标准在今后的中成药优质产品评选活动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引导各相关单位积极参与中成药优质性质量评价研究,促进中成药高质量发展。
刘艳郭丛章军许青霞赵桉熠劳永真苏江敏王之光刘玉珍陈莎刘安
关键词:中成药优质性药效评价
荷叶O-甲基转移酶及其编码基因在苄基异喹啉生物碱和苯丙酸类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荷叶O‑甲基转移酶及其编码基因在苄基异喹啉生物碱和苯丙酸类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本发明首先发现荷叶O‑甲基转移酶及其编码基因可用于苄基异喹啉生物碱和苯丙酸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从而能高效、环保...
陈莎俞越童
动态优化方法在蓝芩口服液提取工艺优化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HPLC法测定提取过程中栀子苷、黄芩苷、小檗碱含量变化,确定动态优化工艺。比较动态优化工艺和原工艺总浸膏得率、指标性成分含量和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评价动态优化方法优化蓝芩口服液提取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两种提取方法指标成分含量和总固体物得率相差小于5%,指纹图谱相似度100%,说明动态优化工艺和原提取工艺所得提取物基本一致;但是动态优化工艺可以减少46%的提取时间,耗电量节约45%。动态优化方法可用于蓝芩口服液提取工艺的优化,该工艺能减少提取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很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徐浩淇杨世林章军陈莎王跃生刘安
关键词:动态优化法蓝芩口服液
厚朴药渣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厚朴药渣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将厚朴药渣在碱性条件下进行预处理,得预处理液和预处理后的药渣;2)用MOF材料MIL‑101(Cr)吸附回收所述预处理液中的厚朴酚及和厚朴酚。...
刘艳王彩霞刘安肖鹿昆郭丛章军陈莎赵桉熠程锦堂姜金铸
一种定量配置药茶的茶盒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茶器具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定量配置药茶的茶盒。所述定量配置药茶的茶盒包括壳体、储茶仓、计量装置及承接装置;储茶仓、计量装置及承接装置分别设于壳体内;储茶仓包括多个单元室,每个单元室用于存储药茶当中的一种配料...
陈莎郝晨阳
经典名方麻黄汤物质基准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分别建立经典名方麻黄汤物质基准的HPLC特征图谱及指标成分含量测定2套方法,为其质量标准的建立及复方制剂的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基础。首先通过HPLC建立麻黄汤物质基准特征图谱,并测定15批麻黄汤物质基准样品,采用中位数法计算相似度;其次,研究确定物质基准含量测定成分并通过HPLC建立简便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相关方法学考察,计算15批物质基准样品的出膏率及指标成分转移率、含水率等。结果表明,2套方法各具特色,前者特征图谱标定的10个共有峰中指认的6个色谱峰可涵盖物质基准中所有药味,较好的表明麻黄汤物质基准的质量特性。后者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实用性强,适合推广至其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建立。通过2套方法共同评价15批麻黄汤物质基准的质量,结果15批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90,平均出膏率18.1%,平均含水率9.7%,指标成分盐酸麻黄碱与盐酸伪麻黄碱总量的平均质量分数和转移率分别为2.3%和26.7%,苦杏仁苷的平均质量分数和转移率分别为2.2%和48.3%,所有数据均未出现离散(平均值的70%~130%以外),符合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物质基准的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基于上述研究建立经典名方麻黄汤物质基准质量标准,以期为经典名方麻黄汤复方制剂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陈彭月张国瑗陈莎邸继鹏杨林勇刘艳刘安
关键词:麻黄汤经典名方
儿科经典名方异功散的历史沿革与关键信息考证
2024年
异功散出自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2年9月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儿科部分)》中的第3号方,可开发为3.1类中药新药。该研究通过查阅古代医籍和现代文献,从异功散的历史沿革、药味基原和炮制、剂量折算、制法用法、功能应用5个方面进行考证,形成该处方的关键信息表,以期为异功散基准样品研制和制剂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建议异功散药材基原和炮制选用人参Panax ginseng去芦,茯苓Poria cocos去皮,甘草应为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陈皮Citrus reticulata切丝。剂量折算分别按4.13 g/钱、生姜1 g/片、大枣3 g/个、体积300 mL/盏折算,每服处方药味中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各1.652 g,生姜5 g、大枣6 g,总量为19.26 g;煎煮方法为药味粉碎成50~80目细末,每服加水300 mL,煎至210 mL,去滓食前温服。该方古籍记载主治脾胃虚寒气滞之小儿吐泻不思饮食,经后世医家临证灵活应用,常用于治疗小儿厌食症、消化道炎症、腹泻等疾病。
苏江敏章军郭丛赵桉熠姜亮张恒邸继鹏陈莎刘丽刘艳刘安
关键词:经典名方异功散四君子汤历史沿革中药煮散儿科疾病
UPLC-QQQ-MS测定中药材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利用UPLC-QQQ-MS建立复杂中药基质中马兜铃酸Ⅰ的定性定量测定方法。方法:以马兜铃科中药材及其易于混淆的中药材为研究对象,色谱分离使用Agilent ZORBAX XDB-C18色谱柱(2.1 mm×50 mm,3.5μm),流动相0.2%甲酸水溶液-甲醇梯度洗脱,流速0.2 m L·min^(-1),柱温35℃,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源),正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以吲哚美辛为内标计算浓度。结果:马兜铃酸Ⅰ质量浓度在21.65~1 732μ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7 2),加样回收率为82.87%~89.22%,平均加样回收率86.07%(n=6),RSD 2.5%,精密度及方法重复性均良好。基于这个方法笔者将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中药材进行定向马兜铃酸Ⅰ含量的检测,结果精准可信。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以用于含有或者可能含有马兜铃酸Ⅰ成分中药材的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药材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差异明显,尤以朱砂莲中马兜铃酸Ⅰ含量最高。同时,该检测结果也可为马兜铃科中药材中马兜铃酸Ⅰ的限量及其合理使用提供实验基础和参考依据。
李功辉陈莎邬兰程锦堂章军李西文王跃生刘安
关键词:中药材
经典名方温经汤的处方考证和临床应用研究概况被引量:21
2020年
针对经典名方温经汤进行处方考证及临床应用研究总结,为该方的物质基准制定及复方制剂开发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系统整理相关医书古籍及现代文献报道,结合经典名方复方制剂开发的有关政策要求,对目前存在的疑义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建议。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所载温经汤由9味药组成,其组方药材基原及药用部位选用与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基本保持一致,其中芍药选用白芍(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的干燥根),桂心选用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干燥树皮,莪术选用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的干燥根茎;饮片建议选用生品,并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方法炮制;剂量按照1两=40 g折算,当归、川芎、白芍、肉桂、牡丹皮、莪术用量各20 g,人参、甘草、牛膝各40 g,处方总量为240 g;所有处方药味分别粉碎成粒度<6 mm后混合,每服剂量20 g,加水525 mL,煎至280 mL,滤后温服,每日1服。古籍记载温经汤功效为活血调经、温经散寒,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等疾病,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以及痤疮、湿疹等皮肤病也有一定的疗效。通过研究明确了温经汤出处历史沿革、处方药味基原、炮制方法、剂量折算、制法及用法、临床应用等内容,可为该经典名方的后期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张小会李彦玲刘艳邸继鹏陈莎刘咏梅李嘉瑞李亦武
关键词:温经汤经典名方历史沿革基原
芍药甘草汤药渣中资源性成分的再利用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针对经典名方芍药甘草汤药渣,开展小分子资源性成分提取及定性、定量研究,明确该药渣中残留小分子化学成分情况,探讨其可资源化利用途径。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定性分析芍药甘草汤药渣中残留的小分子化学物质,使用Agilent C18色谱柱(3.0 mm×100 mm,2.7μm),流速0.4 mL·min^(-1),进样量5μL,流动相0.05%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1 min,14%~17.5%B;1~3 min,17.5%~19%B;3~4 min,19%~20%B;4~5 min,20%B;5~6 min,20%~21%B;6~9 min,21%B;9~22 min,21%~36%B;22~23 min,36%B;23~32 min,36%~43%B),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扫描,扫描范围m/z 50~1 200;对其主要成分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分析方法,使用Agilent C18反相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检测波长235 nm,流速0.8 mL·min^(-1),流动相0.05%磷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1 min,14%~19%B;1~4 min,19%B;4~18 min,19%~50%B);比较有机溶剂提取、酶法提取2种不同技术处理前后芍药甘草汤药渣中主要成分含量变化。结果:定性分析了芍药甘草汤药渣中16个化学成分,定量分析发现药渣中化学成分残留较多,其中芍药苷、甘草苷等6个指标成分残留量达到原饮片中的70%以上;药渣经纤维素酶酶解后,甘草苷可转化为甘草素;酶法提取药渣中粗多糖含量是空白组的6倍,质量分数高达12%。结论:芍药甘草汤药渣仍存在较多的小分子资源成分,有较大开发潜力,可利用有机溶剂对药渣中目标成分进行再提取,亦可采用生物酶解技术将甘草苷转化为甘草素,还可通过酶法提取药渣中粗多糖后开发动物饲料。该研究可为芍药甘草汤制剂及配方颗粒等生产带来的药渣提供资源再利用参考依据和途径,以实现芍药甘草汤药渣的高值化利用。
陈彭月刘艳陈莎刘安李海鹰
关键词:芍药甘草汤药渣粗多糖酶解法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