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贤飞
-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R对比剂荧光VEGF165-USPIO合成及其活性的体外实验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荧光VEGF165-USPI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超顺磁性氧化铁)作为MR对比剂的可行性,检测该对比剂体外对VEGF165抗原的靶向性。方法:通过氨基-羧基偶联方式将VEGF165单克隆抗体和USPIO连接,然后将Cy5.5标记到单克隆抗体表面,构建Cy5.5-anti-VEGF165-USPIO靶向对比剂。以离心和磁分离器的洗涤手段进行改良ELISA实验检测其体外活性,实验组加入0.25ml的荧光-anti-VEGF165-USPIO,对照组加入相同量的荧光USPIO,每组各设5个离心管,两样本为计量资料,采用独立t检验比较不同组间吸光值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通过分光光度计验证对比剂连接成功,VEGF165单克隆抗体偶联率达到了71.7%,CY5.5的偶联率为83.3%。ELISA实验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各自吸光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OD(吸光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荧光anti-VEGF165-USPIO体外有结合VEGF165的活性,为进一步的MR肿瘤靶向对比剂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 尤晓光彭明丽江少凡陈贤飞涂蓉
-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MR成像在磁流体肿瘤靶向热疗中的应用前景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磁流体靶向热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肿瘤物理治疗技术。在MR靶向铁剂成像的基础上,进一步行肿瘤区的磁流体热疗,是一个创新性概念。综述磁流体热疗的基本概念、磁流体的种类与特性、磁流体治疗采用的设备及其物理参数、磁流体治疗的物理学原理、磁流体的导入方法及MR成像在磁流体肿瘤靶向热疗中的应用前景。
- 陈贤飞尤晓光涂蓉
- 关键词:磁流体热疗肿瘤磁共振成像靶向治疗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MRI-DWI)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诊治的乳腺肿块性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40例进行对照。所有受试者均予以常规MRI序列及DWI,测量乳腺良恶性肿块及正常腺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析乳腺肿块病变的DWI和ADC图像表现,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乳腺肿块诊断阈值等情况。结果不同b值下的乳腺恶性肿块ADC值水平均显著低于良性肿块及正常腺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良性肿块的ADC值水平与正常腺体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800s/mm2的DWI图像呈现的乳腺病变信号略高于b=1 000 s/mm2。不同b值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诊断阈值分别为1.202×10-3s/mm2(b=800 s/mm2)以及1.117×10-3s/mm2(b=1 000 s/mm2)。结论在常规MRI序列的基础上,DWI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 邓丹琼黄妮陈贤飞刘旭东张业雨王小龙
-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乳腺肿块
- 靶向肿瘤细胞CD13的荧光-NGR-钆磁共振对比剂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自制合成的MR靶向对比剂荧光-NGR-钆对肿瘤细胞CD13受体的体外靶向性,为体内靶向成像检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细胞荧光实验验证荧光-NGR体外靶向性能。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HT1080细胞)、对照组(HT29细胞)和拮抗组(HT1080细胞)。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滴加等量荧光-NGR,观察两组荧光强度。拮抗组HT1080细胞提前滴加非荧光NGR封闭靶点,之后再滴加与同一次实验组HT1080等剂量荧光-NGR,观察实验组与拮抗组荧光强度。结果细胞荧光实验组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及拮抗组。半定量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荧光-NGR-钆实验组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及拮抗组,半定量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荧光-NGR-钆偶联成功,说明在体外对HT1080肿瘤细胞膜上的CD13具有特异性和靶向性。
- 陈贤飞涂蓉尤晓光
- 关键词:肿瘤细胞MR对比剂
- 靶向肿瘤CD13的荧光-NGR-钆磁共振对比剂的体外实验研究
- 目的:CD13是肿瘤细胞膜及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受体,对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侵袭及转移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肿瘤细胞膜上CD13受体为靶点,合成能与其特异性结合的配体NGR短肽,并以钆及荧光作为MR的成像部分,构...
- 尤晓光涂蓉陈贤飞
- 关键词:肿瘤MR对比剂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一例
- 2014年
- 患者女,37岁。上腹部隐痛不适8个月,以夜间为甚。体检:左上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肿瘤全套均正常,血、尿葡萄糖正常,血、尿、粪便常规检查正常,β—HC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生长激素(-)。胃镜提示慢性红斑渗出性胃炎伴糜烂。
- 陈贤飞涂蓉
-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肿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胰腺上腹部隐痛肝肾功能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不同类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正常乳腺组织与其表现扩散系数值(ADC)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同时行乳腺X线摄影及乳腺MRI检查的78例女性患者,根据美国放射学会制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将乳腺分为四型:致密型(9例),多腺体型(27例),少腺体型(26例),脂肪型(16例)。乳腺X线摄片体位为头尾位及内侧斜位片,MRI检查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MR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扩散敏感因子b=800/mm2。分别测量各组乳腺的ADC值并做统计。结果各组ADC均值中致密型(1.5±0.000 6)×10-3mm2/s,多腺体型(1.7±0.000 5)×10-3mm2/s,少腺体型(1.7±0.000 4)×10-3mm2/s,脂肪型(1.1±0.000 5)×10-3mm2/s,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317,P<0.01);其中致密型与多腺体型间,致密型与少腺体型间,致密型与脂肪型间,以及多腺体与少腺体型间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腺体与脂肪型间和少腺体型与脂肪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类型正常乳腺与其组织的ADC值有一定的相关性。
- 邓丹琼黄妮陈贤飞王小龙刘旭东张业雨郑妙琼
- 关键词:乳腺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图像处理
- FITC-NGR-Gd对HepG2细胞的体外靶向性研究
- 2016年
- 目的构建异硫氰酸荧光素-NGR小肽-钆(FITC-NGR-Gd)靶向对比剂,观察其体外对Hep G2细胞靶向性能。方法利用酰胺键作用化学合成FITC-NGR-Gd稳定连接体。细胞荧光实验设立Hep G2实验组及HT-29对照组,观察该对比剂对Hep G2细胞的体外靶向性。细胞MRI体外实验设立Hep G2实验组及HT-29对照组,改变钆剂浓度,通过测量T1值变化,进一步观察本对比剂体外对Hep G2细胞的靶向能力。结果 FITC-NGR-Gd有较高的T1弛豫率;免疫荧光显示Hep G2实验组细胞膜表面有较多靶向红色荧光CY3(花青染料),HT-29对照组细胞膜未见明显红色荧光物质;FITC-NGR-Gd细胞荧光实验显示Hep G2实验组细胞膜表面有较多靶向绿色荧光FITC,HT-29对照组细胞膜未见明确绿色荧光物质存在。体外细胞MRI实验Hep G2实验组T1值较HT-29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各梯度组随钆剂浓度升高,T1值递增,强化明显。结论 FITC-NGR-Gd体外可以以Hep G2细胞为靶点,靶向荧光及MR成像。
- 尤晓光文丽君陈贤飞谭明乾涂蓉
- 靶向肿瘤细胞CD13的荧光-NGR-钆磁共振对比剂的体外实验研究
- 目的:CD13是肿瘤细胞膜及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受体,对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侵袭及转移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肿瘤细胞膜上CD13受体为靶点,合成能与其特异性结合的配体NGR短肽,并以钆及荧光作为MR的成像部分,构...
- 陈贤飞
- 关键词:靶向肿瘤对比剂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