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志国

作品数:11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磁共振
  • 7篇成像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血管
  • 3篇磁共振血管
  • 2篇动脉
  • 2篇血管成像
  • 2篇软骨
  • 2篇椎动脉
  • 2篇膝关节
  • 2篇关节
  • 2篇关节软骨
  • 2篇MRA
  • 2篇磁共振血管成...
  • 1篇胆道
  • 1篇胆道梗阻
  • 1篇胆管
  • 1篇胆管成像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血管造影

机构

  • 9篇吉林大学第四...
  • 2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作者

  • 9篇韩志国
  • 9篇雷杰
  • 6篇庄宝昌
  • 5篇史爽
  • 4篇杜斌
  • 4篇高海英
  • 3篇崔传禹
  • 2篇杨海山
  • 1篇杜彬
  • 1篇赵俊颖
  • 1篇周生岩

传媒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MRI在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MRI表现及MRI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20例中,弥漫性子宫腺肌病16例,其中3例合并子宫肌瘤,MRI表现为子宫增大,结合带弥漫性均匀或不均匀增厚达12~43mm。局限性子宫腺肌病4例5个病灶,MRI表现为肌层内与结合带信号强度相近的低信号肿块,边界模糊,与周围肌层分界不清。结论MRI是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优越的无创性检查方法,矢状位T2W/TSE是显示病变的最佳扫描序列。
雷杰韩志国杜斌高海英庄宝昌史爽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磁共振成像病理学
椎动脉扭曲的MRA定位、定向方法探索
2004年
庄宝昌韩志国雷杰杜斌史爽高海英
关键词:椎动脉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无创伤图像
MRI序列及三维重建在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脂肪抑制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S-3D-SPGR)、FS-FSE-T2W序列及三维重建对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41个膝关节关节面共205个区域进入研究,MR检查至少包括FS-FSE-T2W、3D-FS-SPGR序列,对损伤进行分级。在工作站上采用HDMIP进行三维重建,其结果与关节镜对照。结果3D-FS-SPGR序列对软骨损伤显示的敏感度为89.47%,特异度为97.65%;FS-FSE-T2W序列的敏感度为78.57%,特异度为94.71%。结论3D-FS-SPGR能准确评价关节软骨的损伤程度,但对软骨下骨及骨髓损伤不敏感;FS-FSE-T2W能准确反应软骨下骨及骨髓损伤的程度及范围,二者结合是目前诊断软骨损伤的最佳扫描序列。关节软骨的三维重建图像能够较真实准确地显示软骨损伤的部位与范围。
雷杰杨海山韩志国崔传禹
关键词:关节软骨磁共振成像膝关节
牙磁共振检查临床应用探索
2003年
庄宝昌赵俊颖韩志国雷杰杜彬史爽
关键词:口腔科磁共振检查口腔颌面部疾病
动态增强门静脉成像在门静脉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13年
目的探讨3D动态增强门静脉成像(3DDCEMRP)在门静脉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GE公司1.5T超导磁共振机对53例疑有门静脉系统疾病的病人进行上腹部常规扫描后,进行3DDCEMRP,对感兴趣区血管的原始图像用最大强度投影法重建,分析门静脉及其分支显示情况和通畅性及有无侧支循环形成。结果 53例病人均获得较为清晰、立体的门静脉图像,图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门静脉主干及肝内3~4级分支、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显示清楚,合并有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的病例能较清楚显示侧支循环血管情况。结论 3DDCEMRP作为一种新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安全、简便易行,是显示门静脉系统结构的可靠方法,可准确显示门静脉系统疾病的病理改变。
韩志国雷杰崔传禹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门静脉钆喷酸葡胺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道梗阻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韩志国雷杰庄宝昌史爽杜斌高海英
关键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肝外胆道梗阻胰胆管
二维相位对比MRA对椎动脉扭曲的定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2DPC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的扫描、定位方法方法对34例常规MRA诊断的椎动脉扭曲患者行2DPC扫描,分别形成2幅图像,1幅为颈椎T1-快速场回波冠状位剖面像,1幅为椎动脉T1-相位对比冠状位血管成像。分别沿椎间盘剖面中心画水平线横贯2幅图像,即可将椎动脉分割成多个节段,显示椎动脉与颈椎椎体、椎间的相对位置。结果34例中,2DPCMRA显示左侧椎动脉扭曲共22例,其中C2~C3椎间椎动脉扭曲有4例,C3~C4有9例,C4~C5有11例,C5~C6有15例;右侧椎动脉扭曲23例,其中C2~C3椎间椎动脉扭曲有4例,C3~C4有7例,C4~C5有8例,C5~C6有14例。结论2DPC椎动脉血管成像扫描及定位方法解决了椎动脉扭曲的定位问题,为临床颈椎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依据,是颈椎MRA血管检查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庄宝昌雷杰韩志国史爽杜斌高海英
关键词: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
Gd-DTPA增强MRI扫描在骨性关节炎软骨病变监测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轧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延迟增强扫描对监测膝关节软骨退变的价值。方法以髌骨中部,股骨内、外侧髁中部3个不同的部位为感兴趣区,15例膝关节中45个感兴趣区,发现病变的感兴趣区21个纳入研究范围,MRI检查采用3D-FS-SPGR序列,静脉注入Gd-DTPA后2h扫描,测量关节软骨平扫、增强后的信号强度与腘窝处软组织信号强度比值(SIR)。结果三个部位3D-FS-SPGR序列平扫SIR值明显低于Gd-DTPA延迟增强扫描2h的SIR值(P<0.05)。结论静脉注入Gd-DTPA的MRI延迟增强扫描所测得的SIR值,可以作为骨关节炎监测早期软骨退变的参数。
雷杰杨海山周生岩韩志国崔传禹
关键词:关节软骨磁共振成像膝关节
脑干梗死的MRI诊断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MRI对脑干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脑干梗死的MR图像及常用序列特点。结果(1)多为小病灶(<10mm);(2)形态多样,斑点状、线状、小片状;(3)较大病灶不越中线。结论MRI是目前脑干梗死最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T2W像最为敏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与T2W加权像比较并无明显优势。MRI对脑干梗死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韩志国庄宝昌雷杰
关键词:脑干梗死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