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宝昌
-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局灶性肝病变PDW/TSE、PDW/SE序列比较
- 2000年
- 庄宝昌韩志国雷杰史爽杜彬郎春清
- 关键词:局灶性肝病变
- SPIR扫描在诊断骨胳肌肉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
- 1998年
- 目的:探讨SPIR脂肪抑制技术在骨胳肌肉系统疾病MRI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6例骨、关节软组织疾病患者行T1W/SE、T2W/FSE及T2W/SPIR序列扫描,并对后两者进行比较。结果:各种病理性积液呈高信号;损伤性骨髓水肿呈高信号;骨折线呈低信号,如骨折断端出血则呈线状高信号;软组织肿瘤囊性部分呈高信号,实质部分呈中等强度信号;软组织炎症性病变为弥漫性高信号;骨病成骨性改变为低信号;骨髓病变为高信号或混杂等高信号;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及半月板损伤SPIR显示不清。结论:SPIR能提高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间的对比度,清晰地显示病变组织,作为T1W/SE、T2W/FSE序列的辅助检查,有助于提高骨胳肌肉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
- 庄宝昌雷杰史爽郎春清杜彬
- 关键词:频谱NMR骨骼肌肉系统疾病
- MRI在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MRI表现及MRI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20例中,弥漫性子宫腺肌病16例,其中3例合并子宫肌瘤,MRI表现为子宫增大,结合带弥漫性均匀或不均匀增厚达12~43mm。局限性子宫腺肌病4例5个病灶,MRI表现为肌层内与结合带信号强度相近的低信号肿块,边界模糊,与周围肌层分界不清。结论MRI是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优越的无创性检查方法,矢状位T2W/TSE是显示病变的最佳扫描序列。
- 雷杰韩志国杜斌高海英庄宝昌史爽
-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磁共振成像病理学
- 脑囊虫病的MR诊断被引量:3
- 2004年
- 雷杰韩志国庄宝昌杜斌史爽高海英
- 关键词:脑囊虫病磁共振成像MRI病理学
- 牙磁共振检查临床应用探索
- 2003年
- 庄宝昌赵俊颖韩志国雷杰杜彬史爽
- 关键词:口腔科磁共振检查口腔颌面部疾病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道梗阻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6年
- 韩志国雷杰庄宝昌史爽杜斌高海英
- 关键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肝外胆道梗阻胰胆管
- 椎动脉扭曲的MRA定位、定向方法探索
- 2004年
- 庄宝昌韩志国雷杰杜斌史爽高海英
- 关键词:椎动脉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无创伤图像
- 二维相位对比MRA对椎动脉扭曲的定位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研究2DPC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的扫描、定位方法方法对34例常规MRA诊断的椎动脉扭曲患者行2DPC扫描,分别形成2幅图像,1幅为颈椎T1-快速场回波冠状位剖面像,1幅为椎动脉T1-相位对比冠状位血管成像。分别沿椎间盘剖面中心画水平线横贯2幅图像,即可将椎动脉分割成多个节段,显示椎动脉与颈椎椎体、椎间的相对位置。结果34例中,2DPCMRA显示左侧椎动脉扭曲共22例,其中C2~C3椎间椎动脉扭曲有4例,C3~C4有9例,C4~C5有11例,C5~C6有15例;右侧椎动脉扭曲23例,其中C2~C3椎间椎动脉扭曲有4例,C3~C4有7例,C4~C5有8例,C5~C6有14例。结论2DPC椎动脉血管成像扫描及定位方法解决了椎动脉扭曲的定位问题,为临床颈椎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依据,是颈椎MRA血管检查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 庄宝昌雷杰韩志国史爽杜斌高海英
- 关键词: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
- 脑干梗死的MRI诊断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MRI对脑干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脑干梗死的MR图像及常用序列特点。结果(1)多为小病灶(<10mm);(2)形态多样,斑点状、线状、小片状;(3)较大病灶不越中线。结论MRI是目前脑干梗死最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T2W像最为敏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与T2W加权像比较并无明显优势。MRI对脑干梗死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 韩志国庄宝昌雷杰
- 关键词:脑干梗死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