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月萍

作品数:105 被引量:73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8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6篇形变
  • 42篇地震
  • 40篇地壳
  • 31篇GPS
  • 24篇垂直形变
  • 12篇地震危险
  • 11篇地壳运动
  • 11篇地震危险性
  • 11篇时间序列
  • 10篇地壳垂直形变
  • 10篇水平形变
  • 10篇GNSS
  • 9篇地面沉降
  • 9篇地震活动
  • 8篇动态特征
  • 7篇地壳水平运动
  • 7篇地震危险性分...
  • 7篇首都圈
  • 7篇危险性分析
  • 6篇地壳形变

机构

  • 92篇中国地震局
  • 13篇国家地震局
  • 8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武汉大学
  • 3篇天津市地震局
  • 3篇山西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作者

  • 105篇韩月萍
  • 63篇杨国华
  • 27篇张风霜
  • 25篇杨博
  • 17篇陈阜超
  • 15篇陈聚忠
  • 10篇董运洪
  • 9篇刘峡
  • 7篇王若柏
  • 7篇王敏
  • 7篇塔拉
  • 6篇武艳强
  • 6篇高艳龙
  • 5篇郑智江
  • 5篇罗三明
  • 5篇周晓燕
  • 5篇江在森
  • 4篇王利
  • 4篇周伟
  • 4篇巩曰沐

传媒

  • 22篇大地测量与地...
  • 8篇华北地震科学
  • 7篇国际地震动态
  • 6篇地震学报
  • 6篇中国地震
  • 5篇地震
  • 4篇地壳形变与地...
  • 4篇地震研究
  • 3篇山西地震
  • 3篇中国地震学会...
  • 2篇四川地震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技成果
  • 2篇2006年纪...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2篇地震海啸与地...
  • 1篇地震地质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测绘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10篇2012
  • 6篇2011
  • 16篇2010
  • 10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5篇2003
  • 6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震后中国西部地壳水平位移场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2
2008年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站自1998年运行以来积累的观测资料,以2001年11月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的所有资料计算的运动结果为基本参考,分别计算了2002年相对于2001年和以后几年相对于2002年的测站累计偏离位移变化结果,据此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震时和震后中国西部水平运动场的变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①以发震断裂为界,震时南侧的西藏地区发生了由北至东的偏离位移,数值超过10mm,北侧的新疆地区发生了NW向的偏离位移,最大值也超过了10mm;②震后(从2003年算起)左旋性质的偏离位移是断断续续的增加,截止到2005年,距震源最近的JB51(发震断裂南侧)和JB30(发震断裂北侧)站的地形变变化最大,相对达70mm;③震后发震断裂以南的西藏地区优势偏离位移向东,以北新疆地区的优势偏离位移向北北西,距震中越近偏离越大;④2006年,距震源最近的JB51和JB30站的偏离位移似乎有向反向移动的迹象,西藏地区基本上没有新的偏离,新疆地区的WNN向偏离位移似乎仍在进行。尽管地震发生距今已5年多了,但有关迹象表明,地壳水平形变场的有序调整可能尚未完全结束,也不排除震前西藏地区的运动由于孕震的缘故而略有所减慢的可能。
杨国华张晓东张风霜杨博韩月萍王利沈舞春
关键词: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GPS
华北近十年来水平运动动态与地震活动危险区的讨论被引量:3
2002年
根据华北地区 1 999和 2 0 0 1年两期高精度 GPS观测结果 ,通过与 1 992、1 995、1 996和1 999年这几期资料的比较 ,发现近两年的运动与前有所不同 ,主要表现为 :1阴山单元和鄂尔多斯单元之间显示为压性运动的性质 ,但比较微弱 ;它们之间的边界带上似乎有左旋走滑运动 ,但从整体上看并不显著。2晋冀鲁单元和燕山单元的整体活动性不如以前 ,各单元内部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运动 ,燕山单元和晋冀鲁单元的北部存在着比较显著的东西向挤压 ,北京地区则表现为南北向挤压。 3晋冀鲁单元南部与胶辽鲁苏单元的南部的趋势活动呈张性 ,优势运动方向为东南。这样的结果可能表明 :华北目前存在着应力扰动行为 ,大同与天津之间的区域是受其影响最大的地区 。
周晓燕杨国华韩月萍
关键词:地震活动GPS地震危险性全球定位系统
水准测量起算基准稳定性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本文通过对华北北部地壳垂直形变监测网和天津市控制地面沉降监测网的精密水准观测资料的多种平差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给出了该地区水准基岩基准点的垂直运动趋势。对比分析李七庄GPS连续观测站CH01计算结果与水准测量平差计算结果,得出水准基岩基准点运动趋势一致的结论。
陈阜超韩月萍杨国华陈聚忠
关键词:稳定性
北祁连-河西走廊地区垂直形变与构造应力场关系的初步研究——三维有限元拟合结果分析被引量:9
2003年
根据已知的地震地质资料对北祁连 -河西走廊及相邻区进行了三维有限单元剖分 ,在线弹性条件下 ,拟合了其 2 0a来垂直运动的总体趋势。计算表明 ,北祁连 -河西走廊地区垂直形变的拟合结果 ,与背景应力场的约束形式和变化特征密切相关 ,其中采用构造应力场增强作为加载条件以及稳定地块作为位移约束条件得出的拟合结果与该区域 2 0a来垂直运动的整体分布特点相一致。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得到其背景应力场增强的量值估算 ,其中SN方向的压力变化为 +0 .11MPa(压为正 ) ,EW方向的压力变化为 +0 .0 4MPa(压为正 ) ,EW方向的压力变化量是SN方向的 3倍左右。此外 ,根据计算得到的 10~ 15km深处剪应力增量Δγxy的分布情况 ,对比中强地震震源分布可以看出 ,剪应力增量与震源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关联性。震源往往分布在剪应力增量变化较剧烈处 。
刘峡黄立人杨国华孙东平张四新韩月萍
关键词:垂直形变构造应力场震源
首都圈地区现今地壳垂直形变特征被引量:8
2009年
利用首都圈地区1998、2001、2005、2007年四期精密水准复测资料,分析该区近十年来地壳垂直形变状态与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形变场以继承性运动为主,即山区上升、盆地及平原下降。值得注意的是首都圈西部地区等值线分布密集有序,有些象限图形特征,东西升,南北降,其最大差值为10mm/a,可能预示该区应力场处于逐步积累及有所加强的势态,虽然异常形变数值及所涉面积均较小,但仍需跟踪关注。
韩月萍杨国华董运宏塔拉
关键词:垂直形变地震活动首都圈地区
华北地区现今水平运动场的动态特征被引量:8
2007年
在整体无旋转基准的基础上,采用了以提取中、低频应变信息为主的连续应变模型,处理并分析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在华北地区400余个GPS测站的复测资料(1999—2001—2004年)和2006年130余个测站的复测资料,获得了1999—2004年、2004—2006年的相对运动速率以及2004—2006年偏离1999—2004年运动的位移结果。结果表明:①华北地区非均匀应变比较明显,不同时段的结果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②前后两个时段的运动特征具有一定的不一致性;③2006年存在着较明显的偏离位移,并显示了右旋形变的迹象,面应变表现为北、中收缩,南部膨胀的特征;④近两年东西向的压性作用较前明显,北京以南地区是运动的转化地区及面应变象限的准中心地区。这可能表明,在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之后,华北地区又进入了常态能量的积累阶段。
杨国华张风霜韩月萍沈舞春王利
关键词:GPS动态特征
宝坻断裂垂直形变活动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利用天津地区1998~2010年期间区域沉降水准观测资料,对宝坻断裂在这一时间区间内的垂直形变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宝坻断裂垂直形变与区域内应力积累释放有很强的相关性,即地震发生在其垂直形变曲线下降的区间内。2008年以后,受汶川8级远场大震的影响,宝坻断裂两盘的垂直形变态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塔拉韩月萍陈聚忠董亮郭宝震
关键词:精密水准测量汶川地震
近期华北地区垂直形变
2012年
2008年上半年华北区域精密水准复测结果表明,遵化-唐山、延庆-北京-安平、大同-山阴-阳明堡3条南北向的水准路线测量结果显示“南升北降”的垂直形变特征。汶川地震后又进行了复测,复测结果显示这种“南升北降”垂直形变态势有所恢复。从测量误差分析形变量可信度的角度推断,几条水准路线的垂直变化量都不显著,因此对垂直形变的可信度产生疑问。为此开展了实地调查和资料对比分析研究。
陈聚忠韩月萍
关键词:垂直形变测量误差分析形变特征
首都圈及晋冀蒙交界地区地壳垂直形变及地震危险性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根据首都圈及晋冀蒙地区1998—2002年、2002—2006年精密水准复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年来地壳垂直形变状态与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天津和河北等平原地区,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了大空间、大量级的地面沉降,致使无法获取该区域垂直向构造运动的真实信息。能够获得构造运动信息的只有北部燕山地区及太行山以西地区。山西断陷带北部中段近期的趋势性运动出现反向趋势。以忻州为中心梯度变化明显,有明显的四象限分布图像,且与"北高南低"的地形地貌不相关,反映出这一时段区域应力场处于加强态势。但从量级及规模上都小于大同—阳高地震前孕震体的变形。
韩月萍杨国华塔拉张风霜
关键词:地震活动趋势首都圈山西断陷带
大地形变异常场分析、中长期前兆预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薄万举张祖胜杨国华郭良迁王若柏谢觉民华彩虹韩月萍
“大地形变异常场分析、中长期前兆预测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研究内容是利用大地形变测量资料提取中长期地震前兆信息,研究相关的信息提取方法,进而对全国形变场进行深入研究,提取出异常场的各项指标,对全国强震危险区给出中长期的预测...
关键词:
关键词:大地形变测量地震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