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国华

作品数:186 被引量:1,280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8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0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9篇地震
  • 82篇地壳
  • 74篇形变
  • 50篇GPS
  • 25篇地壳运动
  • 19篇水平形变
  • 16篇地壳形变
  • 15篇垂直形变
  • 14篇地壳垂直运动
  • 14篇震前
  • 13篇强震
  • 12篇地震活动
  • 12篇断裂带
  • 12篇裂带
  • 11篇地壳垂直形变
  • 11篇断层
  • 11篇形变场
  • 10篇地震前
  • 10篇GNSS
  • 8篇地壳变形

机构

  • 150篇中国地震局
  • 38篇国家地震局
  • 28篇中国地震局地...
  • 10篇山西省地震局
  • 4篇武汉大学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河北省地震局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太原大陆裂谷...
  • 2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国家测绘局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天津市测绘院

作者

  • 186篇杨国华
  • 63篇韩月萍
  • 27篇江在森
  • 26篇张风霜
  • 25篇杨博
  • 24篇郭良迁
  • 23篇薄万举
  • 19篇武艳强
  • 15篇王敏
  • 13篇黄立人
  • 13篇占伟
  • 12篇王若柏
  • 10篇李延兴
  • 10篇王秀文
  • 10篇谢觉民
  • 10篇刘峡
  • 9篇梁洪宝
  • 7篇刘志广
  • 7篇朱爽
  • 6篇胡新康

传媒

  • 23篇大地测量与地...
  • 14篇国际地震动态
  • 12篇地壳形变与地...
  • 11篇地震
  • 10篇华北地震科学
  • 9篇地震研究
  • 9篇地震学报
  • 8篇中国地震
  • 6篇地震地质
  • 6篇武汉大学学报...
  • 6篇山西地震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中国地震学会...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3篇四川地震
  • 3篇测绘科学
  • 3篇地震海啸与地...
  • 2篇测绘学报
  • 2篇测绘与空间地...
  • 2篇2006年纪...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14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18篇2009
  • 10篇2008
  • 16篇2007
  • 12篇2006
  • 8篇2005
  • 3篇2004
  • 9篇2003
  • 7篇2002
1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印度洋8·7级特大地震后川滇地区地震活动趋势判定被引量:9
2006年
2004年12月26日发生了印尼Ms8.7特大地震,我国川滇地区震时和震后有明显响应,如小震活动加强、流体各种前兆异常突出等。为了判定我国大陆地震活动的趋势,2005年1月对川滇地区进行了紧急GPS应急加测。此前,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分别于1999、2001、2004年进行了三期GPS复测。在这三期复测资料的基础上,对此次紧急复测资料和相关的几个GPS连续观测站的资料进行了分析,认为:①川滇地区的地壳形变主要为机械形变所致,且在8.7级地震震时和震后呈相对松驰变化,这有利于短期内5~6级地震的发生;②若大幅度压缩与拉张反复交替出现,也不排除孕育更强地震的可能性。
薄万举刘广余郭良迁杨国华杜雪松
关键词:特大地震GPS
GPS连续观测资料小波变换质量评价探讨被引量:5
2011年
小波变换在处理GPS噪声的应用中有较好的效果。本文研究利用GPS连续观测资料的小波变换去噪结果进行质量评价,通过对分析资料采用不同的小波基函数、对同一小波基函数下的小波变换各尺度结果进行比较,并结合实例分析得出了初步的结论:对GPS连续观测资料进行小波变换去噪,采用sym6、sym8和coif4小波,分解尺度在4~6之间是合适的。
张风霜杨国华
关键词:小波变换去噪
利用PSInSAR时间序列研究拉奎拉地震位移场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2年
对2009年4月6日意大利拉奎拉(LAquila)Mw6.3级地震9景ENVISAT重轨单视复数据采用双轨模式进行永久散射体(Persistent Scatterer,PS)处理,获得了此次地震时序位移场,结合PS位移场Delaunay算法数值分析,结果表明:1)Envisat干涉雷达完整而清晰地探测到了地震前后位移场变化过程及其在不同阶段与震源断裂相关的不同形变特征:震前蠕动位移-明显变形-震期快速突变-震后量级明显减缓的持续变形;2)在此次分析的约54×59km2区域内,震中以西为大面积上升区,视线向最大上升量为130mm;震中以东为下降区域,但下降集中在破裂区,主要在发震过程及震后形成,视线向最大下沉量为210mm,与GPS监测结果一致;3)地震产生的破裂主要分布在约22×14km2范围内,沿NW走向、SW倾斜的Paganica-S.Demetrio正断层展布,方向约135°;4)本文为探索利用PSInSAR时间序列进行地震趋势预测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案例.
罗三明杨国华董运洪李陶袁油新贾有良
关键词:PSINSAR时间序列雷达干涉位移场
岷县漳县M_S6.6地震前区域形变场的特征被引量:5
2014年
利用1999—2007、2009—2011年的流动GNSS观测资料和2010.5年以来的连续GNSS观测资料与处理结果,分析了2013年7月岷县漳县MS6.6地震区域水平形变场及其变化。获得的结果显示:①岷县漳县MS6.6地震发生在地壳运动的转折区域内,该区域运动量级较小、水平形变也相对较弱;②发震区带1999—2007年最大主应变为正负应变的过渡带,2009—2011年最小主应变也为正负应变的过渡带,1999—2007年则相对较大;③发震区带最大剪切应变相对较小,同时也是旋剪形变左、右旋的转化区;④连续站的结果显示该地震是在几乎纯逆冲构造活动背景下发生的,同震形变较小,其范围在距震中数十公里的半径内;⑤震前未发现GNSS观测结果中存在短临异常,但存在着趋势性形变亏损异常等。
杨博朱爽杨国华周伟冯胜涛陈欣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形变异常
近10年华北地壳水平运动的若干特征被引量:14
2003年
根据近 10年华北网高精度GPS复测资料、“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复测资料、山西断陷带的GPS资料等 ,分析了华北地区最近 10年来地壳水平运动状态与演化 ,结果表明 :①燕山构造带 (张渤带 )是华北地区水平应变最大的活动构造带 ,相邻块体的趋势性差异运动以燕山块体与华北平原块体之间为最大 ,约 2mm a(左旋 ) ;②华北地区周边差异性水平运动最显著的特征为该区西界中北段 (银川等活动构造带组成 )呈右旋走滑活动 ,南段以压性活动状态为主 ,该区北界西段的阴山断陷带以拉张活动为主 ,其它各界带的差异活动均不太明显 ;③从整体上看 ,每个时段的结果均有所不同 ,这其中除了误差因素外 ,可能还包含着运动的非线性成分。与此同时 ,文中也给出了华北各个块体、边界带不同时段的相对运动和应变结果。
杨国华韩月萍王敏
关键词:GPS
大地形变异常场分析、中长期前兆预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薄万举张祖胜杨国华郭良迁王若柏谢觉民华彩虹韩月萍
“大地形变异常场分析、中长期前兆预测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研究内容是利用大地形变测量资料提取中长期地震前兆信息,研究相关的信息提取方法,进而对全国形变场进行深入研究,提取出异常场的各项指标,对全国强震危险区给出中长期的预测...
关键词:
关键词:大地形变测量地震
不同参考面块体应变计算公式的对比分析
2009年
通过对不同块体应变计算公式的分析,利用模拟数据作为输入、采用经典平差方法求解应变参数并评定精度,进而对比不同参考面块体应变计算公式的差异。同时对小样本和大样本模拟数据应变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平面公式与球面公式计算结果的差异与计算区域的大小有关,由投影误差决定,与点位的纬度分布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在小区域进行应变计算不会因为公式不同而导致结果的系统性差异。
武艳强江在森杨国华
关键词:高斯投影测量平差模拟数据
青藏高原中南部近期地壳水平形变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工程'和'陆态网络'积累了十余年的GNSS观测数据。以1999—2011年西藏、青海地区GPS区域站观测结果为基础,利用多核函数法和球面应变模型,计算了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区区域整体无旋转框...
刘志广杨国华占伟杨博冯胜涛杜凯夫梁洪宝
文献传递
大震前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水平形变
杨国华杨博占伟
文献传递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形变场及现代构造活动
<正>垂直形变场是根据全国1951~1990年间完成的精密水准测量资料,按20 km 左右选用一个复测水准点,共用4 102点,采用秩亏自由网动态平差计算,绘制成现代形变速率图来阐述的。大陆地区的垂直形变,总体上为南升北...
应绍奋沈永坚黄立人胡惠民郭良迁杨国华孙汉荣张存德
文献传递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