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炳霞

作品数:23 被引量:168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窄带成像
  • 4篇食管
  • 4篇食管反流
  • 4篇食管反流病
  • 4篇胃食管
  • 4篇胃食管反流
  • 4篇胃食管反流病
  • 4篇流病
  • 4篇反流
  • 4篇成像
  • 3篇腺瘤
  • 3篇内镜
  • 3篇镜检
  • 3篇病因
  • 3篇肠道
  • 2篇药物
  • 2篇药物性
  • 2篇药物性肝损伤
  • 2篇窄带成像内镜
  • 2篇食管炎

机构

  • 11篇北京世纪坛医...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铁道部北京铁...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航天科工...
  • 1篇北京大学第九...

作者

  • 23篇高炳霞
  • 10篇吴静
  • 10篇林香春
  • 8篇魏南
  • 6篇王沧海
  • 6篇蔺武
  • 4篇邸岩
  • 4篇齐颖
  • 4篇宋丹萍
  • 4篇姜国俊
  • 3篇段丽萍
  • 3篇苗丽
  • 3篇刘红
  • 2篇宿慧
  • 2篇刘红
  • 2篇常岩芹
  • 2篇魏南
  • 1篇貟世平
  • 1篇刘心娟
  • 1篇王琨

传媒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完全性肠梗阻老年患者诱因、排便特点及排便自我管理经验分享
邸岩高炳霞齐颖宋丹萍苗丽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食管反流的特点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反流特点.方法:随机选取2011-01/2013-12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28例,入组年龄为60-85岁,试验入组标准为症状符合蒙特利尔Ⅲ会议共识,反流组12例(男8例,女4例),非反流组为正常人16例(男10例,女6例).所有入组者均行胃镜或消化道造影、食管测压及24 h pH-Z监测.数据为正态分布者,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者,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反流组和非反流组年龄分别为67.92岁±9.88岁和64.94岁±7.38岁(P>0.05).下食管括约肌长度分别为反流组:3.14 cm±1.46cm,非反流组:3.13 cm±0.84 cm(P=0.983).反流组直立位胃食管反流次数多于非反流组(10.85±12.89 vs 0.75±0.889,P=0.01),仰卧位的胃食管反流次数两者间无明显差别(10.28±22.35 vs 0.36±0.58,P=0.024).食管近端酸反流次数、弱酸反流次数在反流组和非反流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2,P=0.036),而非酸反流在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18).食管远端酸反流次数、弱酸反流次数及非酸反流次数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72,P=0.197,P=0.067).食团胃酸暴露于立卧位及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均较正常人偏低,但在反流组和非反流组间无统计学差别,LES长度也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别.反流组直立位酸反流次数比非反流组频繁,仰卧位无显著性差异.反流组患者食管近端酸反流、弱酸反流较非反流组次数频繁,非酸反流两组间无差别.
邸岩高炳霞马进玉齐颖宋丹萍苗丽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食管测压
胆管系统肿瘤引起门脉高压的诊断及临床表现:两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总结分析胆管系统肿瘤引起门脉高压的诊断及临床表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胆管系统肿瘤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其引起门脉高压的特征,并综合文献复习。结果 2例胆管系统肿瘤分别为肝门部胆管癌及胆囊颈管癌,于术后半年至1年出现门脉高压,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分别以上消化道出血及腹痛为首发症状,并分别于发现门脉高压后6个月、2个月出现梗阻性黄疸,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复发。结论胆管系统肿瘤是引起门脉高压的少见原因之一,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且术后出现门脉高压表现高度提示肿瘤复发,预后不良。
宋丹萍高炳霞岳云龙齐颖邸岩石志华
关键词:胆管肿瘤肝硬化
LDRf分型法在肠道异位静脉曲张中的应用初探
<正>目的探讨LDRf分型法在肠道异位静脉曲张(EcV)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近年经内镜确诊肠道EcV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35~79岁,平均56岁。EcV病因:肝硬化11例,肝外门脉梗...
姜国俊吴静林香春蔺武魏南高炳霞王沧海
文献传递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合并病毒性肝炎2例被引量:9
2008年
我院收治小肠淋巴管扩张症2例,均为慢性病程,合并病毒性肝炎,表现浮肿、腹胀、腹泻.辅助检查提示低蛋白血症,白蛋白及球蛋白均显著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降低.内镜检查发现小肠黏膜肿胀,皱襞增粗,绒毛水肿,表面可见乳白色乳糜样物质附着,并可见绒毛顶端乳白色囊泡样改变.2例均发现纵行糜烂.病理见黏膜下淋巴管扩张,未见炎症细胞浸润及肉芽肿.
林香春吴静高炳霞沈文斌
关键词:小肠淋巴管扩张症蛋白丢失性肠病病毒性肝炎
普通窄带成像内镜对结直肠增生性息肉和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分析普通窄带成像(NBI)内镜下结直肠增生性息肉与腺瘤腺管及微血管特征的差异,评价NBI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将普通内镜下诊断结直肠息肉、病理检查证实为增生性息肉或腺瘤者纳入研究并进行NBI内镜检查.将腺管形态参照改良的工藤分型法分为A型和B型.将微血管形态分为3型,无微血管判为Ⅰ型,微血管沿腺管开口排列、粗细均匀判为Ⅱ型,微血管粗细不均、排列紊乱判为Ⅲ型.比较增生性息肉和腺瘤NBI图像中腺管形态和微血管形态特征的差异,同时对无放大NBI图像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 共87例患者的107个息肉(腺瘤73个、增生性息肉34个)进行普通NBI内镜检查.腺瘤组息肉最大径和表面分叶者比例明显高于增生性息肉组(P值分别=0.0023和0.0047).腺瘤组中B型腺管形态[86.3%(63/73)]及Ⅱ或Ⅲ型微血管形态[82.2%(60/73)]者较多.以B型腺管形态、Ⅱ型或Ⅲ型微血管中任一特征诊断腺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3%、82.4%、92.5%.以B型腺管形态联合Ⅱ型或Ⅲ型微血管诊断腺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1.2%、91.2%、77.6%.观察者间一致性评价平均Kappa值为0.761.结论 普通NBI内镜下结直肠腺瘤和增生性息肉的微血管特征和腺管特征存在差异,依据以上两方面可在NBI内镜下实时初步鉴别腺瘤和增生性息肉.
刘红吴静林香春高炳霞魏南姜国俊王沧海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腺瘤息肉毛细血管
年龄、性别及肥胖与大肠腺瘤关系的初步探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分析年龄、性别及肥胖对大肠腺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顺序选择105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其中结肠镜下发现一个或多个大肠息肉并经病理证实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或绒毛管状腺瘤的38例为腺瘤组,结肠镜检查无异常发现或病理仅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的67例为对照组;并在结肠镜检查前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臀围。结果腺瘤组有较高的男性比例,而且腺瘤组年龄、腰围及腰臀比明显高于对照组;无论男性或女性,60岁以上者腺瘤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者。腺瘤组与非腺瘤组间体质指数(BM 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大肠腺瘤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尤其60岁以上者发生率较高;②男性的发生率较女性高;③BM I与腺瘤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关系,但腰围及腰臀比高者腺瘤发生率高,提示腹型肥胖在大肠腺瘤发生中可能起促进作用。
高炳霞林香春刘红吴静常岩芹郭晶貟世平卢月霞
关键词:大肠腺瘤年龄性别肥胖
窄带成像结肠镜对结肠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10年
探讨窄带成像(NBI)结肠镜对结肠息肉样病变的病理组织类型的预测能力.方法 125例患者接受结肠镜检查诊断结肠息肉样病变173个,根据腺管开口形态及NBI下血管分型判定该病变为肿瘤性病变(结肠腺瘤、结肠癌)或非肿瘤性病变,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判定各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 NBI下血管形态鉴别肿瘤性或非肿瘤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94.83%、91.23%、93.64%)以及隐窝形态结合血管形态鉴别肿瘤性或非肿瘤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95.69%、96.49%、95.59%)显著高于常规内镜(80.17%、84.21%、81.50%)(P〈0.05).血管形态鉴别腺瘤与结肠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为86.90%、100.00%、87.93%.结论 NBI模式下结肠镜检查对息肉样病变的肿瘤性、非肿瘤性,结肠腺瘤、结肠癌的鉴别优于常规内镜检查,接近病理学检查.
林香春吴静魏南高炳霞姜国俊蔺武王沧海刘红
关键词:结肠肿瘤结肠镜检查窄带成像技术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的消化系统表现特点
2010年
目的总结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的消化系统表现特点,为早发现、早诊断提供指导。方法住院明确诊断为结缔组织病的377例患者,记录并分析消化系统症状、体征及特殊检查结果。并比较有、无消化系统症状组间的临床特征。结果本文共计200例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占53.05%,各类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者占33.33%~79.41%,以腹痛、体质量下降、口腔溃疡为主要表现,其次为腹泻、吞咽困难、纳差、腹胀。与无消化系统症状组比较,有消化系统症状组中,SLE较多,其次为白塞氏病及皮肌炎,合并肝功异常及血小板减少比例较高。结论对主诉消化系统症状患者应考虑到结缔组织病可能,并予以积极的检查和治疗。
高炳霞段丽萍
关键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白塞氏病
药物性肝损伤15年病因趋势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15年来住院患者引起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药物类型变化规律、临床特点、预后,提高临床医师,尤其是非消化专业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995年至2009年在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的119例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
王沧海宿慧吴静林香春魏南高炳霞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病因分析药物类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