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珊

作品数:17 被引量:83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地质
  • 5篇地质灾害
  • 3篇灾害地质
  • 3篇海岸
  • 3篇海底
  • 2篇地质灾害特征
  • 2篇灾害
  • 2篇灾害特征
  • 2篇深水
  • 2篇南海北部
  • 2篇南海北部陆坡
  • 2篇近海
  • 2篇海岸带
  • 2篇海域
  • 1篇地层
  • 1篇地层特征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元素
  • 1篇地质评价

机构

  • 17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海洋沉积与环...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广东省海洋与...

作者

  • 17篇高珊
  • 10篇李萍
  • 10篇刘乐军
  • 6篇傅命佐
  • 6篇高伟
  • 5篇徐元芹
  • 5篇李培英
  • 4篇杜军
  • 3篇周航
  • 2篇陈本清
  • 2篇李西双
  • 1篇周庆杰
  • 1篇马安青
  • 1篇姚子恒
  • 1篇李栓虎
  • 1篇曹成效
  • 1篇刘杰
  • 1篇李拴虎
  • 1篇朱林
  • 1篇韩志男

传媒

  • 6篇海洋学报
  • 4篇海洋科学进展
  • 2篇海洋开发与管...
  • 2篇海岸工程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北部四岛主要灾害地质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统计分析了福建北部四岛(大嵛山、浮鹰岛、三都岛和林进屿)发育的各种灾害地质特征。福建北部四岛存在的主要灾害地质类型有:崩滑塌、海岸侵蚀、雨水冲蚀和滨海湿地退化。控制该区各类灾害地质发生的因素为坡地重力因素、水动力因素和海气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福建北部四岛灾害地质分布图,分析了灾害地质的空间特征,为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韩志男高伟李栓虎高珊
关键词:灾害地质
冲绳海槽中段海底灾害地质类型及海底稳定性评价被引量:2
2018年
通过分析研究区各类综合调查数据,识别地质灾害类型,编制海底灾害地质图;建立由地震烈度区划指标、海底灾害地质类指标、海底地貌类指标、海底沉积物类型指标组成的评价因素集,建立与评价因素集匹配的评语集。运用模糊信息化及贴近度分析等综合性方法获得评价因子对风险影响程度的隶属度值,以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间权重值。运用模糊数学原理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6′×6′为网格大小,对冲绳海槽中段及附近海域海底900个评价单元进行模糊综合运算及评价,并绘制了海底稳定性区划图。以期今后为该区资源的开发、防灾减灾等提供基础资料。
马秀冬李萍徐元芹徐元芹
莱州湾海区沉积物的工程地质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根据莱州湾沉积物的实验室分析资料,从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特征对海底沉积物的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沉积物主要为淤泥质黏土,其次为淤泥、黏土、粉土,另含有极少量的粉砂,整体呈现为含水量低、天然密度大、孔隙比小、可塑性低、压缩性低、剪切强度高、贯入阻力大。从海底地形、物质来源、水动力特征、物质组成等方面对沉积物的工程特性进行了成因分析。莱州湾地势平坦,水体与外海交换能力差,沉积物的分布受地形和水动力特征的影响显著,淤泥主要出现于黄河入海口南北侧海域,黏土、粉土主要出现于莱州浅滩附近海域,粉砂分布于刁龙咀北部近岸海域,其他区域以淤泥质黏土分布为主。莱州湾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携带的黄土高原物质,碳酸盐含量高,黏粒和亲水性黏土矿物含量较低,沉积物主要以胶结物和粉粒级碎屑的形式存在,导致湾内沉积物含水量低、天然密度大、塑性低、强度高。
徐元芹李萍李萍杜军刘乐军杜军高伟
关键词:沉积物
海南省典型海岛地质灾害特征及发展趋势被引量:10
2014年
海南省典型海岛地质灾害主要有坡地重力型、海-气相互作用型、水动力型和人类活动型等4种成因和崩塌、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河道淤积和珊瑚礁破坏等5种地质灾害类型。崩塌为基岩岛主要灾害种类,占全部灾害的52.5%;海岸侵蚀普遍存在于各海岛的基岩和砂质岸段;部分岛屿达到中强度海水入侵程度;河道淤积和珊瑚礁破坏呈增加趋势。在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大背景下,过度开采地下水、上游河道蓄水和不合理的海岸工程等人类活动所造成地质灾害种类愈发严重。
高伟李萍傅命佐高珊李培英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3S技术在海岸带调查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9年
本文首先结合GPS、RS、GIS技术的特点,分别阐述了它们在海岸带调查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即如何利用GPS实现岸线定位和剖面地形测量;如何利用RS技术实现海岸线提取、海岸带地表形态观察与分类、岸滩冲淤动态调查;以及如何建立海岸带空间数据模型,从而在GIS中实现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接着根据3S技术的发展趋势,简述了3S集成技术,并初步探讨了其在海岸带调查中的应用。
高珊傅命佐马安青
关键词:GPSRSGIS海岸带调查
山东庙岛群岛海水入侵成因初探被引量:3
2010年
本研究分析了庙岛群岛的气候、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和地下水补给以及赋存环境,初步探讨了庙岛群岛海水入侵的成因机制和影响因素,为我国海岛海水入侵的调查与监测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海岛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刘乐军李培英高珊杜军曹成效李萍
关键词:海水入侵
河北南堡-曹妃甸海域潜在的浅表灾害地质类型及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2~7kHz浅地层剖面探测、多波束、单波束水深数据以及侧扫声纳勘测影像等地质地球物理实测数据,分析研究了河北南堡一曹妃甸海域各种潜在的地质灾害类型,编制了该海域的灾害地质图与海底地貌图。并在前人对海岸带灾害地质类型分类的基础上,对该海域的潜在的灾害地质类型进行了分类。对海底浅层气、活动沙波、海底侵蚀、活动断裂、埋藏斜层、陡坡、陡坎以及沟槽等与近海海洋工程密切相关的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调查区海域的潜在地质灾害因素分布较为集中,多发育在缓斜的水下侵蚀堆积岸坡与陡斜的水下侵蚀岸坡分界线附近,浅层气,陡坡陡坎以及沟槽都有发育;在陆架侵蚀洼地区,发育有较大规模的沟槽,海底侵蚀现象也是较为普遍;调查区其他海域,灾害类型较少,局部发育有活动沙波和埋藏斜层等。
刘晓东傅命佐李萍高珊刘乐军
关键词:地质灾害
广西北海涠洲岛海岸侵蚀特征被引量:13
2013年
通过对2006-2013年布设在涠洲岛的15条岸滩剖面3次重复测量和数据对比分析,发现涠洲岛岸线整体遭受侵蚀。岸滩剖面长期变化特征表明,涠洲岛东部与西南部海岸侵蚀较为严重,西南部岸段年均下蚀可达0.18m;正北部岸滩海岸侵蚀程度相对较轻,南湾段海岸整体变化较小,呈现弱侵蚀-弱淤积变化。在短期强热带风暴影响下,冬季至夏季岸滩下蚀明显。
姚子恒高伟高珊刘乐军李萍李培英
关键词:海岸侵蚀
河北南堡-曹妃甸海域工程地质条件及海底稳定性评价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通过土工实验分析,发现河北南堡-曹妃甸海域沉积物主要由淤泥、粉砂、黏土和粉土组成,约占总沉积物的85%,另含有少量的淤泥质黏土、粉质黏土、细砂和中砂。综合归纳南堡-曹妃甸海域的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影响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差异性最突出的因素即海底地形地貌、潜在地质灾害分布,结合海底土质类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条件,将研究区划为4个工程地质区,分别为近岸水下岸坡混合土工程地质区(Ⅰ)、侵蚀平原、洼地砂质土工程地质区(Ⅱ)、侵蚀洼地混合土工程地质区(Ⅲ)、陆架堆积平原细粒土工程地质区(Ⅳ)。通过海洋环境因素、灾害地质条件、地震活动性、海底土体稳定性等方面对各工程地质区进行海底稳定性评价,4个工程地质区的稳定性分别为Ⅰ区:不稳定区;Ⅱ区:较稳定区;Ⅲ区:较不稳定区;Ⅳ区:稳定区。研究成果对该地区的海底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徐元芹李萍刘乐军傅命佐高珊
关键词:地质灾害工程地质条件
基于海洋灾害地质评价基础上的我国近海海底稳定性区划被引量:10
2014年
通过对我国近海灾害地质类型的分析、评价进而进行海底稳定性区划研究,旨在反映近海地质环境对人类工程活动的适宜程度。文中提出了海底稳定性评价的概念,构建了以地震动、工程地质、地貌、直接型灾害地质类型和限制型灾害地质类型为主要评价指标的海底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权重值;将我国近海海底划分为6′×6′的网格单元,并以近海海底灾害地质图、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地貌图等矢量化图层为数据源,建立了模糊评价模型并对近海海底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将我国近海海底区域稳定性从稳定到不稳定划分为五级。
杜军李培英李萍高珊
关键词:近海灾害地质稳定性区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