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秦
- 作品数:42 被引量:15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建筑和音乐之形态转译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现今艺术设计已不局限于本学科的研究范围,"跨界"已然成为一种研究潮流。该文根据艺术形态学理论对建筑和音乐进行艺术形态分类,在建筑和音乐审美共通性的基础上,研究二者共同具有的创作思维和结构思维范式,构建形态的共同语境,探讨二者之间三种可行的形态转译方法。
- 林磊魏秦
- 关键词:建筑音乐跨界
- 绿色窑居动态空间的拓扑形态研究
- 窑居的动态适应性与空间的弹性增长,不仅依赖于专业人员在设计阶段的完善,还需要设计师、施工人员、制造者及居住者多方协作配合,兼顾到建筑的生产、建造、运作、维护甚至直到建筑废弃后的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绿色窑居动态弹性的空间形...
- 魏秦王竹
- 关键词:建筑设计
- 黄土高原人居环境营建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可持续发展作为21世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行动纲领,已经深入到包括建筑领域在内的各行各业。针对人居环境的城市化与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所导致的环境污染、能源资源危机与居住环境改善等问题,如何立足于我国国情,协调处理好环境与发...
- 魏秦
- 关键词:黄土高原人居环境居住环境环境污染
- 发现·思考·启示——谈互动式教学在乡土建筑理论课教学中的探索被引量:2
- 2008年
- 为了避免《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理论教学中单纯博物馆式的讲授,探索运用类型对比的方法,以纵向历时性为线索引导学生去发现乡土建筑的发展演变规律,并以横向共时性对乡土建筑与当代建筑创作在空间形态、环境、材料、结构、技术与审美观等方面进行一一类比,以互动式教学激发教师与学生对中国乡土民居建筑的本质及当代建筑创作的意义引发更深入的思考。
- 魏秦
- 关键词:乡土建筑互动式教学
- 地区建筑营建体系的“地域基因”概念的理论基础再认知被引量:14
- 2012年
- 该文从生物基因原理中基因对生物性状的作用规律获得启示,思考地区建筑营建体系具有生长性、适应性、遗传性与进化性等类生命体特征,通过比较波等物质向四周传播的一种状态。虚意可以指从生物基因与地区营建体系的调控机制发现两者具有异质同构的特征。通过对地域基因在其营建模式与环境模塑三者之间的中心作用;一个基因是地区建筑对一二种在建筑设计方法中出现的"辐射"形构图,种环境因子的主观应对集合;建立地域基因图谱找到研究突破口;重组地域优势基因进行强化与激活四方面解析,把握地区建筑营建体系生成生长的内在调控1.1中国传统建筑规划中的"辐射"特征机制。
- 魏秦王竹徐颖
- 关键词:生物基因地域基因
- 绿色窑居动态弹性空间的拓扑形态设计研究
- 2011年
- 本文借鉴拓扑几何学原理作为窑居形态转换的媒质,对绿色窑居在功能的多适性、空间的弹性生长、空间的兼容性与长寿多适4个方面的设计对策进行了探讨,并对绿色窑居单元动态弹性空间的拓扑转换形态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专业人士与使用者协作建造绿色窑居提供适宜的参照模版。
- 魏秦王竹
- 从原生走向可持续发展--黄土高原地区建筑学研究
- 该论文借助于文学评论中原型理论,以原型作为研究途径,从地区传统建筑生成生长的演变历程与限定要素着手分析,力图探求地区建筑生成生长的内在机制,而从中挖掘原生的生态规律、基本的建筑原理与适用的技术,结合现代的理论与成果,为地...
- 魏秦
- 关键词:地区建筑原生可持续发展黄土高原窑居
- 文献传递
- 多功能收纳盒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多功能收纳盒。;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收纳曲别针、胸针等物品。;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1。;5.使用状态参考图为顶部盖体滑开时...
- 魏秦孙思语郭简豪李昱洁彭琳贺泽楷陆耀峰高琪韦彬婕龙思洁王熳湫
- 从原生走向可持续发展——黄土高原绿色窑居的地区建筑学解析与建构被引量:25
- 2004年
-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点资助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黄土高原绿色窑居住区研究的科学基础与方法论”(详见《建筑学报》2002.4)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窑居研究的现代意义和对其“原型”的解析,以及绿色窑居体系“地域基因”的架构。
- 王竹魏秦贺勇
- 关键词: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空气质量建筑文化
- 地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路径梳理与思考
- 2015年
- 由于我国地区环境差异显著,乡村数量巨大,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如何在新型城镇化下探索适合地区乡村环境与发展模式的乡村建设路径,成为各领域学者专家所普遍关注的焦点。现基于对当前乡村建设问题与矛盾的反思,针对当前各地区的乡村建设路径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梳理与总结,并从乡村经济、社区营建、文化与艺术介入、乡村空间规划与建筑营建等视角对乡村建设路径的成果与经验进行简要评析。基于当前乡村建设的经验与成果,现提出了基于村民主体视角、建立城市与乡村互动机制的思考与建议。
- 魏秦郑瑞瑞
- 关键词:城乡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