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正京

作品数:83 被引量:2,704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0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血压
  • 12篇成年人
  • 11篇高血压
  • 9篇流动人口
  • 9篇老年
  • 9篇肥胖
  • 8篇慢性病
  • 8篇就业
  • 7篇影响因素
  • 7篇老年人
  • 7篇疾病监测
  • 7篇病监测
  • 6篇死亡率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6篇体重
  • 6篇超重
  • 5篇血管
  • 5篇血糖
  • 4篇中国成年人

机构

  • 77篇中国疾病预防...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 8篇包头医学院
  • 6篇北京大学
  • 6篇中国预防医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浙江省疾病预...
  • 2篇北京回龙观医...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纽约州立大学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作者

  • 83篇黄正京
  • 60篇王丽敏
  • 60篇张梅
  • 44篇赵振平
  • 40篇李纯
  • 39篇张笑
  • 22篇周脉耕
  • 20篇李镒冲
  • 14篇邓茜
  • 13篇杨功焕
  • 11篇姜勇
  • 10篇王黎君
  • 7篇王临虹
  • 7篇王志会
  • 5篇李剑虹
  • 5篇赵寅君
  • 5篇胡楠
  • 5篇夏云婷
  • 5篇陈志华
  • 5篇李晓燕

传媒

  • 45篇中华流行病学...
  • 13篇中华预防医学...
  • 8篇中国慢性病预...
  • 5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国卫生统计
  • 2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2篇2024
  • 11篇2023
  • 6篇2022
  • 8篇2021
  • 4篇2020
  • 8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国疾病监测点35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管理现状研究被引量:31
2016年
目的 通过分析全国横断面调查数据,对中国≥35岁居民的糖尿病社区管理现状和血糖控制的情况进行评价。方法 在2013-2014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所有调查对象中,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35岁且被乡镇(社区)级或以上医院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参加社区糖尿病管理、糖尿病治疗及控制的情况。测定调查对象的FPG和服糖后2 h血糖。采用复杂加权计算调查对象不同特征的率及其95% CI,率的比较采用Rao-scott χ2检验。结果 在10 056名调查对象中,有4 609例参加了糖尿病社区管理,管理率为45.0%(95% CI:40.8%~49.2%)。女性的社区管理率(46.9%,95% CI:42.8%~51.0%)高于男性(43.0%,95% CI:38.1%~47.9%),农村地区人群管理率(50.4%,95% CI:46.3%~54.5%)高于城市地区(41.6%,95% CI:35.5%~47.6%)。管理率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P〈0.01),≥65岁组管理率最高,为49.2%(95% CI:43.6%~54.7%),35~44岁组最低,为35.2%(95% CI:27.9%~42.4%)。纳入糖尿病社区管理的患者的规范管理率为16.7%(95% CI:13.7%~19.7%),城市患者的规范管理率为19.7%(95% CI:15.3%~24.1%),高于农村(12.8%,95% CI:9.8%~15.8%)。参与社区糖尿病管理的患者治疗率为95.8%(95% CI:94.8%~96.9%)。女性患者的治疗率为97.0%(95% CI:96.0%~98.0%),高于男性(94.5%,95% CI:92.7%~96.4%)。纳入糖尿病管理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为34.6%(95% CI:31.5%~37.6%),≥65岁患者的血糖控制率最高,为38.2%(95% CI:33.4%~43.0%),45~54岁的患者血糖控制率最低,为34.4%(95% CI:26.7%~42.0%)。结论 中国≥35岁的糖尿病患者的社区规范管理率和血糖控制率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社区配置和加强规范化管理。
邓茜张梅黄正京李镒冲王丽敏
关键词:糖尿病疾病管理血糖
社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患者门诊及药店购药费用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 探索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相关医疗费用的影响,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2011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该项目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161个监测县(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展开。以问卷方式通过面对面访谈收集高血压患者信息,使用两部模型法分析高血压健康管理对各类费用的影响情况。结果 共纳入11 294例≥35岁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4 904人(43.42%),女性6 390人(56.58%)。门诊总医疗费用M=100(30~200)元,参加高血压管理者费用低于未参加者(P〈0.05);药店购药总费用M=30(15~100)元,参加管理者与未参加者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医疗费用分析结果显示,参加管理者更易发生门诊医疗行为(OR=2.50,95% CI:2.26~2.76),且费用仅是未参加管理者的0.78倍,城市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医疗行为(OR=1.31,95% CI:1.18~1.45)且费用为农村患者的1.69倍。药店购药费用分析结果显示,参加管理者对药店购药行为及费用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城市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购药行为(OR=1.10,95% CI:1.01~1.20)且费用是农村患者的1.19倍。结论 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在降低高血压患者门诊治疗相关费用上已初见成效,应继续推广实施。
姜博李镒冲张梅黄正京刘艳王丽敏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的调整与代表性评价被引量:54
2010年
目的在原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disease surveillance points system,DSPs)基础上进行系统调整并评价其代表性。方法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全国市县调查数据,对1989年调整后的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的代表性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为分别对DSPs所有县(区)、城市部分、农村部分及东、中、西部城市农村部分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非农业人口比重、15岁以上人口文盲率、0~14岁人口占整个人口的比例、≥65岁人口占整个人口的比例、死亡率、出生率等指标使用u检验与全国相应地区进行比较,并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调整。具体步骤为按照东、中、西部的经济指标和县(区)人口数,将全国所有县(区)分成54层,对照全国各层中县(区)的实际数,确定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中相应各层的县(区)理论数,然后对目前监测系统各层中监测点的数量和分布进行调整。进而对调整之后的系统进行代表性评价。结果全国、全国农村、全国城市,东、中、西部的城市,以及西部农村,与原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中的相应地区之间均有一个或多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的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共161个县(区),其中包含63个区和98个县(县级市)。对其进行代表性评价结果显示,DSPs中除城乡合计外,农村、城市,东、中、西部的城市、农村,与全国相应地区之间各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调整后的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对全国城市和全国农村均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对全国合计的估计需要校正城市和农村的比例方可代表全国水平。
周脉耕姜勇黄正京吴凡
2004-2005年中国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及构成被引量:34
2010年
目的分析2004—2005年我国居民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及构成。方法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及人口资料均来自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中的样本地区资料,即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160个监测点,调查人年数为142660482。根据死亡个案及人口资料计算年龄别、性别、疾病别粗死亡率。计算标化死亡率时以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结果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个案共有144106例,粗死亡率为101.02/10万,标化死亡率为87.56/10万。男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06.49/10万(77709例)、104.52/10万,女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95.27/10万(66397例)、72.96/10万。城市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86.00/10万(41193例)、68.60/10万,农村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08.60/10万(102913例)、97.74/10万。东部地区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95.69/10万(50293例)、69.33/10万,中部地区呼吸系统疾病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88.61/10万(44113例)、87.38/10万,西部地区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23.2&10万(49700例)、116.37/10万。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2.40/10万(17688例)、10.91/10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分别为82.32/10万(117440例)、71.18/10万;哮喘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45/10万(3500例)、2.14/10万;支气管扩张症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0.25/10万(362例)、0.22/10万;尘肺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分别为0.62/10万(878例)、0.56/10万。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个案中,COPD、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哮喘分别占81.49%、12.27%、2.43%。结论2004-2005年我国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西部地区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
李晓燕胡楠黄正京姜勇吴凡
关键词:呼吸道疾病哮喘支气管扩张症尘肺死亡率
中国成年人体重指数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1
2014年
目的 探讨中国成年人BMI与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其聚集的关系.方法 2010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6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98 271名>18岁居民.采用面对面询问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方法收集吸烟、饮酒、膳食、身体活动等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将24 kg/m2≤BMI<28 kg/m2和≥28 kg/m2定义为超重和肥胖,在对样本经过复杂加权后,分析不同BMI组别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情况.结果 我国成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0.6% (95%CI:29.5%~31.7%)和12.0%(95%CI:11.0%~12.9%),男性超重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9,P<0.001),45 ~ 65岁组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最高(x2值分别为485.17和112.23,P<0.001).心血管危险因素(SBP、DBP、TG、TC、HDL-C、LDL-C、FPG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均随着BMI的增加而增加,超重和肥胖组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组:F值分别为4 056.19、6 860.70、3 898.91、1 624.73、2 337.21、2 558.01、1 049.01和1 665.52,P<0.001;肥胖组:F值分别为5 628.68、9 949.81、5 508.77、1 656.34、2 452.05、2 365.92、1 441.72和6 081.27,P<0.001).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患病率均随着BMI的增加而增加,超重和肥胖组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组:x2值分别为704.70、521.86、431.35、449.13和686.83,P<0.001;肥胖组:x2值分别为113.45、645.03、1 063.30、1 547.86和1 909.66,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调整年龄和性别后,超重和肥胖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发病风险分别为正常组的2.5和5.5、2.2和3.4、1.8和2.9、2.9和8.2、3.3和8.9倍.结论 我国成年人随着BMI的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大,应将控制BMI作为�
李剑虹王丽敏黄正京张梅李镒冲王文绢陈波王临虹
关键词:体重指数超重肥胖心血管危险因素
中国人群出生、死亡及行为危险因素数据库建立与应用
杨功焕马杰民陈爱平万霞周脉耕王俊芳刘娜王黎君黄正京
1990年1月~2005年12月,由世界银行项目、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加强疾病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金项目资助,进行了研究。出生、死亡数据是公共卫生决策的基础数据。在该项目开展前,中国还没有能代表全国...
关键词:
关键词:疾病监测系统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库
不同体质量指数和腰围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相关性研究
2023年
目的了解2018年我国≥60岁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情况,探索体质量指数、腰围和血压控制的关系,为制定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控制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自2018年全国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资料,该监测采用分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298个监测点抽取≥18岁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本研究以其中≥60岁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AS 9.4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和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体质量指数、腰围对血压控制的影响。结果纳入有效样本共22756人,低体质量率为1.62%,超重率为41.81%,肥胖率为21.70%;中心型肥胖率为53.64%;低体质量、超重和肥胖人群的血压控制率分别为29.59%(95%CI:22.43%~36.76%)、28.60%(95%CI:26.68%~30.52%)、24.34%(95%CI:21.80%~2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19,P=0.004)。中心型肥胖人群的血压控制率为26.73%(95%CI:24.86%~28.59%),与无中心型肥胖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2,P=0.0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相比正常腰围,中心型肥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较差(OR=0.87,95%CI:0.79~0.97);相比正常体质量,肥胖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状况较差(OR=0.73,95%CI:0.63~0.8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人群中存在血压控制不佳的问题,中心型肥胖或肥胖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影响因素。
介万耿叶程珺霞王丽敏张梅张笑赵振平李纯黄正京吴静
关键词: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控制老年人
2013年中国18岁及以上超重肥胖患者体重知晓情况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了解2013年我国18岁及以上超重肥胖患者体重知晓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慢性病重点人群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在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30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査≥18岁居民共计179 570人,选取超重肥胖患者有效样本87 466人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基本信息、体重知晓情况,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经复杂加权后计算样本体重知晓和准确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我国18岁及以上超重肥胖患者体重知晓率、准确知晓率、低估率和高估率分别为60. 8%、38.2%、15.6%和7.0%。体重知晓率和准确知晓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60岁组高于≥60岁组,城市高于农村(P<0.05),超重组体重准确知晓率高于肥胖组(P<0.05)。高年龄(60岁以上OR=0.78, 95%CI:0.69~0.87)、农村(OR=0. 78, 95%CI:0.66~0.91)、肥胖(OR=0. 85, 95%CI:0.78~0.92)是准确知晓的危险因素;高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1.82, 95%CI:1.55~2.13)、高年收入(2.4万元以上OR=1.47, 95%CI:1.26-1.70)是准确知晓的保护因素。结论应提高超重肥胖患者体重准确知晓率,尤其是女性、老年人及低教育水平和低社会经济地位人群。
夏云婷徐婷玲王丽敏刘少博申涛闫慧敏张梅黄正京赵振平李剑虹
关键词:超重肥胖体重知晓
中国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共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7
2023年
目的分析我国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三高)的共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三高共管”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收集的相关信息,以134950名≥45岁的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不同特征居民三高患病及共病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三高共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46.0%(95%CI:45.1%~47.0%)、19.5%(95%CI:18.7%~20.2%)、43.3%(95%CI:42.3%~44.4%);高血压和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共病率分别为12.3%(95%CI:11.7%~12.8%)、22.8%(95%CI:22.1%~23.4%)、11.6%(95%CI:11.1%~12.0%);三高共病率为7.6%(95%CI:7.2%~8.0%)。这些共病率均随年龄、BMI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城市高于农村,东北及华北地区较高(P<0.05)。高血压、糖尿病和高TC血症的共病率为1.9%(95%CI:1.7%~2.1%),高血压、糖尿病和高LDL-C血症的共病率为1.6%(95%CI:1.4%~1.7%),女性均高于男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年龄增长、城市、超重/肥胖、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每日静态行为时间≥5 h和每日睡眠时间<7 h是三高共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我国中老年居民三高共病情况较常见,且具有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综合防控、“三高共管”是中老年人群健康促进的关键措施。
于宁张梅张笑赵振平李纯黄正京高星星张文戎于梦婷张宇姝邓晓庆王丽敏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共病
中国老年居民业余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了解我国≥60岁居民经常锻炼情况,并探讨其潜在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常住居民194779名,利用包含全球身体活动问卷的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调查获取调查对象的人口学信息,业余时间中高强度锻炼频率和时间,以及其他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相关信息。通过MODIS、OMI、AIRS等卫星遥感数据资料,反演获取2018年298个监测县(区)的每日气温,高德POI数据库获取2017年公园数量。本研究将完成调查且锻炼相关变量、气温和公园信息完整的68379名≥60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按性别以年龄组、城乡、文化程度、地区等分组计算经常锻炼率和平均每周锻炼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经常锻炼率的个体和环境影响因素。结果均进行复杂加权调整。结果2018年我国≥60岁居民经常锻炼率为13.1%(95%CI:12.1%~14.0%),男性[13.6%(95%CI:12.6%~14.7%)]略高于女性[12.5%(95%CI:11.5%~13.5%)];城市[17.5%(95%CI:15.9%~19.1%)]显著高于农村[9.6%(95%CI:8.8%~10.4%)];华东地区[15.1%(95%CI:13.3%~16.9%)]高于其他地区;所在县(区)公园数量≥28个[17.3%(95%CI:15.3%~19.2%)]的老年居民经常锻炼率较高。我国老年居民平均每周锻炼时间为68.3(95%CI:63.5~73.2)min;其中男性[74.3(95%CI:68.1~80.5)min]高于女性[62.5(95%CI:57.8~67.2)min];城市[89.8(95%CI:82.0~97.7)min]高于农村[51.4(95%CI:46.8~56.1)min]。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在农村、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较低、自评健康状况较差,以及居住区域缺少公园与老年居民更低的经常锻炼率相关。结论我国老年居民的经常锻炼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锻炼时间有待提高。应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关注弱势老年群体,提供更多适宜的活动场所,以促进更多老年居民参与锻炼。
高星星王丽敏张笑赵振平李纯黄正京刘晨一于宁张宇姝邓晓庆张梅
关键词:老年人锻炼时间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