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旭东

作品数:15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中药
  • 2篇药物
  • 2篇药物不良
  • 2篇药物不良反应
  • 2篇用药
  • 2篇止痛
  • 2篇疗效
  • 1篇单因素
  • 1篇单因素试验
  • 1篇毒副作用
  • 1篇新剂型
  • 1篇癣症
  • 1篇盐酸
  • 1篇盐酸小檗碱
  • 1篇药材
  • 1篇药理
  • 1篇药理作用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药药
  • 1篇医师

机构

  • 15篇河南省中医院
  • 7篇郑州市妇幼保...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北京光明东方...

作者

  • 15篇余旭东
  • 7篇杨季菱
  • 2篇赵旭
  • 2篇赵君颖
  • 2篇汪坤
  • 1篇张冰
  • 1篇王楠斐
  • 1篇黄璐

传媒

  • 3篇临床医学
  • 3篇中成药
  • 2篇光明中医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河南中医药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07
  • 5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茜草与茜草炭药理作用比较研究被引量:29
2007年
目的:比较茜草、茜草炭饮片在抗炎、镇痛、活血化瘀、止血等方面药理作用的强弱,为临床两者分用提供药理学依据,探讨茜草炮制的目的。方法:小鼠耳廓肿胀法比较两者抗炎作用;热板法、扭体法比较两者镇痛作用;地塞米松0.8 mg/kg肌肉注射两周造成血瘀模型,比较两者对血瘀模型的影响来比较活血化瘀作用;剪尾法、毛细血管法测定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比较两者止血作用的区别。结果:茜草、茜草炭均有明显的抗炎、镇痛和活血化瘀作用,茜草作用强于茜草炭(P<0.05);茜草、茜草炭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茜草作用弱于茜草炭(P<0.05)。结论:茜草炮制后,抗炎、镇痛、活血化瘀等药理作用减弱,但止血作用增强,说明茜草炮制的目的是增强止血作用,为临床分用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余旭东杨季菱
关键词:茜草茜草炭抗炎镇痛活血化瘀
不定陈诉综合征60例治疗体会被引量:2
2003年
余旭东杨季菱
关键词:不定陈诉综合征维生素E
对中药药剂研究的思考被引量:2
2003年
余旭东
关键词:中药药剂临床用药毒副作用新剂型中成药疗效
张子和涌吐用药与今之差异略述被引量:1
2003年
余旭东黄璐张冰尚志华
关键词:涌吐药攻邪学派附子芫花木香
在儿科中超范围用药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2013年
目的:对国内儿科领域超范围用药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方法:对在儿科临床工作中,超说明书适应证范围用药、改变给药途径、超禁忌用药及超适用人群的现状、发生原因以及超范围用药的利弊进行思考、分析和总结。结果:在儿科处方中超说明书用药现象十分普遍,主要发生原因为研发儿童药物困难,而儿童安全有效性资料在说明书中缺乏。结论:超范围用药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存在必然性,各级医疗机构应根据相关法规政策,充分权衡利弊,规范超范围用药,促进药物合理应用,确保儿童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余旭东杨季菱
关键词:儿科
效应面法优化栀黄止痛贴的制备工艺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优化栀黄止痛贴的制备工艺。方法以药物释放度、黏附力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考察投料比、炼和温度、炼和时间的基础上,应用效应面法优化栀黄止痛贴的制备工艺。结果最优工艺为药物与基质的投料比1∶8,炼和温度120℃,炼和时间20 min。结论该方法制备的栀黄止痛贴载药量较大,药物释放度高,黏性适宜。
赵旭赵君颖余旭东汪坤
关键词:单因素试验效应面法
消癣酊的制备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2年
余旭东
关键词:癣症
正交试验法优选聪耳息鸣丸制备工艺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优选聪耳息鸣丸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水丸外观的圆整度,丸重差异和溶散时限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评价聪耳息鸣丸的质量,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选。结果优选出聪耳息鸣丸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药材细粉与水的比例为1∶0.43,干燥时间为36h,干燥温度为:70℃。试验数据重复性好,结果满意。结论优选出制备工艺设计合理,简单可行,所制备的聪耳息鸣丸色泽均匀,外观圆整光滑,丸收率95%以上。
余旭东
关键词:正交试验
本院21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报告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信息,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本院2010~2012年收集的21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在21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药品19个品种,产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71%),儿科患者次之(27.1%)。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主要为七叶皂甙钠针,有180例,占86.1%,其次为抗病毒药物,如双黄连粉针、喜炎平针等,有24例,占11.6%。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寒颤居多,占(61.1%),其次为皮肤症状及附件损害。其中新的、一般的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18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后,及时对症处理,对原患疾病影响小。结论应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重视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疗效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与规范管理。
余旭东杨季菱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
常用菊科全草类药材的鉴别
2003年
余旭东杨季菱
关键词:菊科中药材蒲公英茵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