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立

作品数:20 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脓毒
  • 11篇脓毒症
  • 6篇肝素
  • 5篇小剂量
  • 4篇休克
  • 4篇重症
  • 4篇小剂量肝素
  • 3篇血液
  • 3篇血液净化
  • 3篇凝血
  • 3篇脓毒性
  • 3篇脓毒症患者
  • 3篇细胞
  • 3篇干预
  • 2篇严重脓毒症
  • 2篇脓毒性休克
  • 2篇重症医学
  • 2篇连续性
  • 2篇连续性血液净...
  • 2篇包被

机构

  • 18篇滨州医学院附...
  • 2篇滨州医学院

作者

  • 20篇刘晓立
  • 11篇王晓芝
  • 9篇王涛
  • 8篇郝东
  • 7篇吕长俊
  • 6篇逯峰
  • 6篇田焕焕
  • 5篇宁方玉
  • 4篇张晓荣
  • 4篇孙婷
  • 3篇吕冰洁
  • 3篇韩兆东
  • 3篇李洪波
  • 3篇周雪
  • 2篇李志
  • 2篇马德晶
  • 2篇刘伟丽
  • 1篇商全梅
  • 1篇韩沙沙
  • 1篇李岩

传媒

  • 6篇中华危重病急...
  • 3篇山东医药
  • 3篇滨州医学院学...
  • 2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剂量肝素在治疗脓毒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中的优势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正常组30例,分别测其凝血酶原片段(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的血浆水平取正常参考值范围;脓毒症F1+2、TAT升高患者27例,随机分为肝素治疗组(实验组)和非肝素治疗组(对照组)。27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早期目标下液体复苏等治疗,除此以外,实验组在早期给予小剂量肝素[70 U/(kg.24 h)]持续泵入。监测并记录两组治疗5 d前后F1+2、TAT水平,计算治疗前后的APACHE-Ⅱ评分、入住ICU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实验组的F1+2、TAT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0,0.042)。对照组治疗前后F1+2、TAT无显著性差异(P=0.742,0.208)。实验组呼吸机使用天数(9.25±6.02)d及ICU住院时间(10.33±5.50)d明显短于对照组[(17.20±9.48)d,(16.20±10.03)d;P=0.045,0.036]。两组APACHE-Ⅱ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708),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实验组差异显著(P=0.027)。两组之间28 d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643)。结论对于处于脓毒症高凝期的患者,早期给予小剂量肝素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缩短住院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但未能改善生存率。
刘晓立吕长俊王晓芝韩兆东张晓荣李洪波
关键词:凝血脓毒症
外泌体miRNA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气促的肺部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缺乏有效治疗措施。外泌体可携带miRNA调节细胞活性。miRNA是一类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可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本文就外泌体miRNA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理解其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寻求生物标志物,促进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
周雪刘伟丽刘晓立
关键词:MIRNA外泌体特发性肺纤维化
支气管镜下表现对重症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诊断的辅助作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表现对重症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诊断的辅助作用。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疑似IPA患者。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均按照《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的分级标准诊断,符合者纳入IPA组,不符合者上述诊断或其他病原体感染者纳入非IPA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治疗前后支气管镜下气管和支气管黏膜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半乳甘露聚糖肽抗原检测(GM试验)和病原学培养结果。比较各组患者基线情况、支气管镜下表现与胸部CT表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最终142例疑似IPA患者纳入分析,按照IPA分级诊断标准,确诊12例,临床诊断77例,拟诊22例,非IPA 31例。142例患者中有支气管镜下典型气道黏膜损伤表现者60例,其中确诊患者7例(58.3%),临床诊断52例(67.5%),拟诊1例(4.5%),而非IPA者无一例有损伤表现。IPA患者中分别有12例确诊(100%)、73例临床诊断(94.8%)和21例拟诊(95.5%)者进行了胸部CT检查,多为斑片状或条索状密度增高影等非特异性胸部CT表现,具有典型IPA胸部CT表现(晕轮征和空洞或新月征)者分别为确诊组3例(25.0%)、临床诊断组7例(9.0%)、拟诊组0例(0%)。确诊及临床诊断的89例患者中有支气管镜下气道黏膜损伤表现且复查≥3次者35例,均进行了抗曲霉菌治疗,其中16例存活,19例死亡。存活组患者支气管镜下黏膜损伤表现逐渐减轻、临床表现逐步好转;死亡组患者中有16例支气管镜下气道黏膜损伤恶化。结论重症患者支气管镜下气道黏膜损伤的特异性表现对IPA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在重症患者不能及时进行病理或胸部CT检查的情况下,动态观察气道黏膜损伤改变是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评估抗真菌治疗效果和IPA预后的简单辅助方法。
田焕焕韩沙沙宁方玉刘晓立黄潇郝东王晓芝王涛
关键词:支气管镜检查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肺泡灌洗液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严重脓毒症患者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CBP组27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72 h后检测患者动脉血气分析、乳酸、肝肾功能和血常规,并采用APACHEⅡ评分对患者整体病情进行评价,同时观察ICU住院时间、应用呼吸机时间及28d的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BP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减少,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降低,氧合指数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好转,血肌酐水平、28 d病死率降低,ICU住院时间、应用呼吸机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CBP对多个器官起支持作用,并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脓毒症病情的严重程度,从而改善预后。
孙婷刘晓立宁方玉李志王涛王晓芝
关键词:血液净化连续性脓毒症休克脓毒性多器官功能衰竭
2009年至2015年重症加强治疗病房非发酵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连续7年非发酵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指导ICU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ICU住院患者,收集从下呼吸道、血、尿、胆汁、分泌物等标本中分离出非发酵菌的相关资料,分析非发酵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以及多重耐药(MDR)菌株的分离率。结果7年间共分离出非发酵菌2672株,占革兰阴性(G-)杆菌的57.9%(2672/4613),占所有分离菌株的35.2%(2672/7587);其中居于前5位的非发酵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38.4%)、铜绿假单胞菌(34.6%)、洋葱伯克霍尔德菌(9.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2%)和荧光假单胞菌(5.6%);非发酵菌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60.9%)。7年间每年非发酵菌均占G-杆菌的50%以上,各年度前5位菌种无明显变化,其中鲍曼不动杆菌上升趋势明显(从2009年的26.5%升至2015年的50.2%),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荧光假单胞菌呈下降趋势(分别从2009年的15.6%、10.6%和13.0%降至2015年的5.6%、7.4%和1.4%),而铜绿假单胞菌变化趋势不明显,7年间始终保持在30%左右。药敏结果显示,2009年至2015年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氨基糖苷类及三代头孢菌素均保持在约70%的高耐药率,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稳定的低耐药率(40.2%~68.1%)及相对较高的敏感率(23.6%~46.0%)。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对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58.3%-87.7%)及三代头孢菌素始终保持较高的敏感率(头孢他啶为55.6%-79.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62.5%~86.2%,头孢哌酮/舒巴坦为46.0%~8
郝东胡振彩刘晓立孙婷王涛田焕焕王晓芝
关键词:非发酵菌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细菌耐药性
多糖包被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多糖包被代谢产物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液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临床研究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入住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年龄≥18岁且确诊为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入组0、6、12、24和48h血中多糖包被降解产物透明质酸(HA)、硫酸乙酰肝素(HS)水平;以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中HA、HS的变化;28d存活组和死亡组血中HA和HS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血中HA、HS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血乳酸(Lac)、血小板、白蛋白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HA和HS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3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选,28d死亡17例,病死率为54.8%。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中HA和HS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且48h达峰值,与0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A(μg/L):119.47±32.44比94.84±23.63,HS(μg/L):72.83±19.03比58.83±16.63,均P<0.05〕。死亡组患者入组0h、48h血中HA、HS水平均较存活组明显增高〔HA(μg/L):130.42±27.67比93.29±29.80,105.14±19.18比70.82±13.24;HS(μg/L):67.23±25.01比39.23±14.58,79.74±19.84比56.17±14.53;均P<0.05〕。感染性休克患者入组时血中HA和HS与TNF-α、SOFA评分、Lac、血小板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HA的r值分别为0.595、0.462、0.545、0.466、-0.534,HS的r值分别为0.607、0.468、0.563、0.547、-0.455,均P<0.05)。0h、48h血中HA和HS水平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1、0.940和0.833、0.821,敏感度分别为87.5%、100.0%和83.3%、81.3%,特异度分别为82.6%、78.3%和91.3%、78.3%。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内皮细胞多糖包被降解产物在血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
李敏郝东王涛高福泉孙婷李岩逯峰刘晓立胡振彩吕长俊王晓芝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透明质酸硫酸乙酰肝素
一种重症医学科用可移动重症急救呼吸机及其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医用器械领域的一种重症医学科用可移动重症急救呼吸机及其用途,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呼吸机对空气净化性较差,无法满足重症病人的空气吸入要求的缺陷,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方案包括呼吸机的进气部分和连接呼吸面罩的出气部...
周雪姜超宁方玉刘晓立
文献传递
严重脓毒症的基础与临床
王晓芝刘向勇郝东李志孙婷刘晓立田焕焕王涛齐志江
研究背景: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当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急性肾损伤(AKI)、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休克等情况时称为严重脓毒症。每年约有3000万患者发病、病情发展迅速、具体机理不明...
关键词:
关键词:脓毒症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血液净化治疗
小剂量肝素干预治疗对脓毒症前DIC期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干预治疗对脓毒症前DIC期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37例脓毒症前DIC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肝素干预组(观察组)22例和非肝素干预组(对照组)15例。两组均按脓毒症集束化治疗指南进行治疗;此外,观察组给予肝素(70U/kg)24h持续泵入5~7d,对照组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持续泵入。治疗前及治疗后12、18、24、48、72h及7d采集两组静脉血并检测凝血酶原片段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计算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记录呼吸机使用天数、ICU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第7天F1+2、TAT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35,0.02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天数及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7,0.048);观察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44)。结论对脓毒症前DIC期患者早期给予小剂量肝素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重症感染患者的高凝状态。
吕长俊刘晓立王晓芝韩兆东张晓荣李洪波
关键词:脓毒症肝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年龄≥18岁且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治疗组和CBP治疗组。两组患者均参照2016年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处理国际指南相关推荐给予初始液体复苏、控制感染源及应用抗菌药物等标准治疗;CBP治疗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剂量为25~30 mL·kg-1·h-1,血流速为150~200 mL/min,每天20 h以上,连续治疗3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 d、3 d记录患者的血乳酸(Lac)、降钙素原(PCT)、淋巴细胞计数(LYM)、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等临床资料;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IL-4、IL-7)、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γ-干扰素(IFN-γ)〕及内皮细胞损伤相关指标〔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硫酸乙酰肝素(HS)、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水平;同时记录两组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并随访患者28 d转归。结果最终入选标准治疗组患者20例,入选CBP治疗组患者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标准治疗组ICU住院时间为(10±5)d;28 d死亡5例,存活15例。CBP治疗组ICU住院时间为(9±4)d;28 d死亡8例,存活11例。两组ICU住院时间和28 d死亡患者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 d Lac、PCT、LYM、APACHEⅡ、SOFA评分及免疫功能和内皮细胞损伤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 d时,CBP治疗组患者Lac、PCT及APACHEⅡ、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同时IFN-γ和IL-4等促炎与抗�
陈艳青黄潇刘晓立田焕焕吕冰洁孔桂青宁方玉王涛郝东
关键词:脓毒症内皮细胞免疫调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