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东

作品数:46 被引量:273H指数:7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脓毒
  • 10篇脓毒症
  • 10篇综合征
  • 9篇细胞
  • 7篇重症
  • 6篇呼吸窘迫
  • 5篇休克
  • 5篇通气
  • 5篇窘迫综合征
  • 5篇呼吸窘迫综合...
  • 5篇急性呼吸
  • 4篇血管
  • 4篇双水平
  • 4篇脓毒性
  • 4篇脓毒性休克
  • 4篇纤维化
  • 4篇慢性
  • 4篇急性呼吸窘迫
  • 4篇肺纤维
  • 4篇肺纤维化

机构

  • 38篇滨州医学院附...
  • 7篇滨州医学院
  • 3篇复旦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第二中...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昆明市第一人...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洛阳市中心医...

作者

  • 45篇郝东
  • 27篇王晓芝
  • 25篇王涛
  • 15篇李志
  • 12篇吕长俊
  • 10篇宁方玉
  • 9篇齐志江
  • 9篇田焕焕
  • 8篇刘晓立
  • 7篇孙婷
  • 6篇高福泉
  • 5篇张晓荣
  • 5篇吕冰洁
  • 4篇夏永富
  • 4篇李洪波
  • 3篇韩沙沙
  • 3篇何礼贤
  • 3篇李笑宏
  • 3篇瞿介明
  • 3篇逯峰

传媒

  • 10篇中华危重病急...
  • 4篇滨州医学院学...
  • 4篇国际呼吸杂志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大医生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1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抑郁对COPD患者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抑郁对COPD患者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方法选取COPD患者91例,明确抑郁或者非抑郁患者80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对照组和抑郁组,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在实验开始5min和实验结束2min后检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Borg指数,计算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所步行的距离。结果对照组患者和抑郁组患者实验前的各项指标如差异均如性别比例、年龄分布、BMI、FEV1、FVC、FEV1/FVC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50、1.416、1.721、0.041、0.089、0.028,P值均〉0.05);对照组和抑郁组患者在实验后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和Borg指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14、18.531、7.694、2.848,P值均〈0.05);对照组患者组内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心率、收缩压和Borg指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715、4.169、3.138,P值均〈20.05);抑郁组患者组内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和Borg指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163、8.372、5.619、19.174,P值均〈0.05);步行距离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851,P〈0.05)。结论抑郁会对COPD患者运动能力造成明显的影响,在临床治疗上,心理治疗需要引起重视。
史青郝东郑文涛
关键词:抑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内皮素等炎性因子与夜间哮喘发生机理的研究
2001年
目的 探讨 2 4小时内皮素 1(ET- 1)和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剌激因子 (GM- CSF)的动态变化与哮喘病人夜间加重或发作的关系。方法 检测夜间哮喘病人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 ET- 1和 GM- CSF在 4am(早晨 4时 )与 4pm(下午 4时 )含量的变化及峰值流速 (PEF)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发作期患者 ET- 1和 GM- CSF水平在 4am与 4pm均较缓解期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急性发作期组 4am ET- 1较 4pm明显增高 (P<0 .0 5 ) ,而 4am GM- CSF的水平虽稍高于 4pm,但没有统计学意义。与 ET- 1变化相反 ,峰值流速 (PEF)的变化 4am较 4pm明显降低 (P<0 .0 5 ) ,4pm的 ET- 1增高值与 4pm PEF下降值呈显著负相关 (r=- 0 .7999,P<0 .0 1)。结论 ET- 1和 GM- CSF不但参与哮喘病人急性发作而且 ET- 1夜间增高与夜间肺功能下降密切相关。
王晓芝左秀兰李笑宏牟爱芹郝东
关键词:哮喘ET-1
SARS冠状病毒N蛋白致大鼠肺部炎症及糖皮质激素对其的作用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N蛋白所致大鼠肺部炎症反应及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组大鼠气管内滴入无菌生理盐水0.2ml,B组(6h)、C组(24h)大鼠气管内滴入SARS病毒N蛋白溶液0.2ml,D组大鼠气管内滴入SARS病毒N蛋白溶液0.2ml的同时腹腔内注射10mg/kg地塞米松。测4组大鼠外周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WBC总数及分类;测4组大鼠肺组织湿/干(W/D)比值;观察4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测4组大鼠血清及BALF中IL6、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结果(1)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C组较A组低(P<0.05),D组较A、C组均低(P值均小于0.01);D组WBC总数较A、C组均低(P<0.01)。BALF中WBC总数C组较A组高(P<0.05),D组较C组低(P<0.05);B、C组BALF中肺泡巨噬细胞占98%~99%。(2)肺脏W/D比值B、C组较A组高(P<0.05),D组较C组低(P<0.01)。(3)肺组织病理学变化:B、C组大鼠肺泡间隔明显增宽,有较多的炎性细胞渗出,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等,血管充血、淤血,有的支气管腔内有炎性细胞渗出,C组变化较B组无明显加重;D组大鼠肺组织炎性反应较B、C组减轻,肺泡间隔变薄,炎性细胞渗出减少。(4)血清及BALF中IL6、IL10、TGFβ1水平B组较A组高(P<0.01),C组进一步升高(P<0.01),D组较C组低(P<0.01)。结论SARS冠状病毒N蛋白具有致病性,能够引起大鼠肺部炎症反应和(或)急性肺损伤,肺损伤与促炎性细胞因子、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升高及失衡有关;激素可有效地减轻SARS冠状病毒N蛋白所致的肺部炎症反应。
郝东何礼贤瞿介明潘珏胡必杰张静李倬哲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N蛋白炎症
2009年至2015年重症加强治疗病房非发酵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连续7年非发酵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指导ICU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ICU住院患者,收集从下呼吸道、血、尿、胆汁、分泌物等标本中分离出非发酵菌的相关资料,分析非发酵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以及多重耐药(MDR)菌株的分离率。结果7年间共分离出非发酵菌2672株,占革兰阴性(G-)杆菌的57.9%(2672/4613),占所有分离菌株的35.2%(2672/7587);其中居于前5位的非发酵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38.4%)、铜绿假单胞菌(34.6%)、洋葱伯克霍尔德菌(9.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2%)和荧光假单胞菌(5.6%);非发酵菌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60.9%)。7年间每年非发酵菌均占G-杆菌的50%以上,各年度前5位菌种无明显变化,其中鲍曼不动杆菌上升趋势明显(从2009年的26.5%升至2015年的50.2%),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荧光假单胞菌呈下降趋势(分别从2009年的15.6%、10.6%和13.0%降至2015年的5.6%、7.4%和1.4%),而铜绿假单胞菌变化趋势不明显,7年间始终保持在30%左右。药敏结果显示,2009年至2015年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氨基糖苷类及三代头孢菌素均保持在约70%的高耐药率,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稳定的低耐药率(40.2%~68.1%)及相对较高的敏感率(23.6%~46.0%)。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对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58.3%-87.7%)及三代头孢菌素始终保持较高的敏感率(头孢他啶为55.6%-79.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62.5%~86.2%,头孢哌酮/舒巴坦为46.0%~8
郝东胡振彩刘晓立孙婷王涛田焕焕王晓芝
关键词:非发酵菌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细菌耐药性
血管生成素2在EV71感染性肺水肿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性肺水肿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血管生成素2(Ang-2)的变化,探讨Ang-2与肺水肿发生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序贯收集2011年5月至2013年9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EV71感染性肺水肿患儿(肺水肿组)和EV71感染无肺水肿患儿(非肺水肿组)各20例,以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20例择期腹股沟疝手术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收集患儿入ICU时的生命体征、血常规、生化、胸片、脑脊液检查等资料;取严重肺水肿患儿的肺水和血清,检测总蛋白、白蛋白、Ang-2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其肺水/血清比值。结果肺水肿组死亡9例,非肺水肿组均存活。EV71感染患儿体温、心率、血压、白细胞计数(WBC)、血糖、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较对照组不同程度升高,白蛋白、氧合指数均不同程度降低。与非肺水肿组比较,肺水肿组心率、血糖、WBC升高更为显著[心率(次/rain):181±31比146±19,t=3.397,P=0.003;血糖(mmol/L):14.9±9.8比6.3±1.5,t=2.793,P=O.012;WBC(×109/L):22.1±9.8比10.2±3.6,f=3.579,P=0.002],白蛋白及氧合指数(PaOJFiO:)下降更为显著[白蛋白(叽):33.6±5.9比42.7±2.9,f=3.258,P:0.004;Pa02/Fi02(mmHg,1mmHg=0.133kPa):142±76比396±39,f=3.927,P=O.000]。非肺水肿组和肺水肿组脑脊液压力均明显升高,有核细胞数正常或轻中度升高,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正常。肺水肿组血清Ang-2水平[236.17(167.63,366.65)n#L3较对照组[19.67(8.72,33.68)ng/L3及非肺水肿组[23.46(13.28,46.77)ng/L]明显升高(均T=210,均P=0.000)。采集了8例严重肺水肿患儿的肺水,其中总蛋白、白蛋白、乳酸脱氢酶(LDH)、Ang-2均升高,肺水/血清总蛋白比值分别为0.67、1.33、1.1
齐志江李志郝东王涛高福泉宁方玉夏永富王晓芝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2肺水肿肠道病毒71型
肺复张手法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与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肺复张手法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作用,并与小潮气量辅助/控制通气方式进行比较,以寻找更合理的机械通气方式。方法 28例ARDS 患者,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37±9)岁。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 ARDS 诊断标准。分为两组:(1)试验组14例:采用肺复张手法联合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2)对照组14例:采用美国 ARDS 协会推荐的小潮气量辅助/控制通气(潮气量设为6 ml/kg,体重为标准体重)。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上机后0、48和72 h 的氧合指数、肺顺应性(ml/cm H_2O)、中心静脉压、镇静药物的用量以及28 d 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氧合指数48 h 分别为(298±16)及(212±12)cm H_2O(1 cm H_2O=0.098 kPa),72 h 为(309±16)及(246±17)cm H_2O;肺顺应性48 h分别为(38.4±2.2)及(29.5±1.3)ml/cm H_2O,72 h 为(42.0±1.3)及(29.0±1.0)ml/cm H_2O;带机时间缩短为(14±3)及(19±3)d;试验组和对照组48 h 中心静脉压分别为(13.8±0.8)及(18.6±1.1)cm H_2O,72 h 分别为(11.6±0.7)及(16.8±1.0)cm H_2O。试验组仅在上机时应用少量镇静剂,而对照组则连续应用至通气方式转为自主通气方式。28 d 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38,P>0.05)。结论肺复张手法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方式比单纯小潮气量容量控制/辅助通气具有改善氧合迅速、肺顺应性增加明显、带机时间短、血液动力学稳定及所用镇静药物少等优点。
王晓芝吕长俊高福全李笑宏郝东宁方玉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潮气量肺复张手法
PCSK9及血脂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及血脂指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10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年龄≥18岁且符合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于确诊1、3、5 d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PCSK9水平,同时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脂蛋白a水平。比较脓毒症组与健康对照组各指标的差异;同时比较脓毒症组中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及不同28 d预后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PCSK9、血脂指标对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并绘制28 d 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脓毒症组共50例(其中脓毒症19例、脓毒性休克31例),健康对照组27例;脓毒症组中28 d死亡19例,存活31例。脓毒症组血清PCSK9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μg/L:223.09(198.47,250.82)比188.00(165.27,214.90),P<0.01〕,HDL-C、LDL-C、TC、脂蛋白a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HDL-C(mmol/L):0.82±0.35比1.45±0.24,LDL-C(mmol/L):1.53(1.14,2.47)比2.89(2.55,3.19),TC(mmol/L):2.03(1.39,2.84)比4.24(3.90,4.71),脂蛋白a(g/L):8.80(5.66,17.56)比27.03(14.79,27.03),均P<0.01〕;脓毒症死亡组PCSK9较存活组明显升高〔μg/L:249.58(214.90,315.77)比207.01(181.50,244.95),P<0.01〕,HDL-C、LDL-C、TC较存活组明显降低〔HDL-C(mmol/L):0.64±0.35比0.93±0.30,LDL-C(mmol/L):1.32±0.64比2.08±0.94,TC(mmol/L):1.39(1.01,2.23)比2.69(1.72,3.81),均P<0.01〕。随疾病进展,脓毒症死亡组与存活组PCSK9均较确诊1 d时明显下降(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SK9对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高于HDL-C、LDL-C�
陈祥梅黄潇田焕焕孔桂青胡浩然吕冰洁刘晓立逯峰商全梅郝东王晓芝王涛
关键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血脂
Thy-1及Thy-1mRNA在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2009年
目的:以博莱霉素(BLM)致肺纤维化大鼠为动物模型,研究胸腺细胞分化抗原-1(thymocytedif-ferentiationantigen1,Thy-1/CD90)及Thy-1mRNA的表达,分析Thy-1及Thy-1mRNA与肺纤维化形成之间的关系,为研究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用BLM气管注入法建立动物模型;分别留取第1d、3d、7d、14d、28d肺组织,测定羟脯胺酸(HYP)、Thy-1、Thy-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肺间质中成纤维细胞多数表达Thy-1,阳性率为88.01%+4.12%;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Thy-1表达呈进行性减少;Thy-1表达阳性率与HYP之间呈负相关;Thy-1mRNA在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无明显变化,与Thy-1表达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在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存在成纤维细胞表达Thy-1减少,Thy-1细胞可能是胶原的主要来源细胞;Thy-1的减少与Thy-1mRNA无关。
张晓荣吕长俊王晓芝崔剑高福泉郝东王涛李洪波
关键词:肺纤维化
多糖包被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多糖包被代谢产物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液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临床研究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入住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年龄≥18岁且确诊为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入组0、6、12、24和48h血中多糖包被降解产物透明质酸(HA)、硫酸乙酰肝素(HS)水平;以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中HA、HS的变化;28d存活组和死亡组血中HA和HS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血中HA、HS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血乳酸(Lac)、血小板、白蛋白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HA和HS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3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选,28d死亡17例,病死率为54.8%。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中HA和HS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且48h达峰值,与0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A(μg/L):119.47±32.44比94.84±23.63,HS(μg/L):72.83±19.03比58.83±16.63,均P<0.05〕。死亡组患者入组0h、48h血中HA、HS水平均较存活组明显增高〔HA(μg/L):130.42±27.67比93.29±29.80,105.14±19.18比70.82±13.24;HS(μg/L):67.23±25.01比39.23±14.58,79.74±19.84比56.17±14.53;均P<0.05〕。感染性休克患者入组时血中HA和HS与TNF-α、SOFA评分、Lac、血小板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HA的r值分别为0.595、0.462、0.545、0.466、-0.534,HS的r值分别为0.607、0.468、0.563、0.547、-0.455,均P<0.05)。0h、48h血中HA和HS水平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1、0.940和0.833、0.821,敏感度分别为87.5%、100.0%和83.3%、81.3%,特异度分别为82.6%、78.3%和91.3%、78.3%。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内皮细胞多糖包被降解产物在血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
李敏郝东王涛高福泉孙婷李岩逯峰刘晓立胡振彩吕长俊王晓芝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透明质酸硫酸乙酰肝素
大剂量氨溴索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效果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氨溴索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65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氨溴索应用剂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予常规剂量氨溴索治疗)和观察组(123例,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抗感染、祛痰、止咳等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气指标、炎症指标、症状改善指标及预后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PaO_(2)/FiO_(2))、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衰竭改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部病灶吸收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显著低于对照组,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发生率、28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氨溴索在老年重症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能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患者氧合功能,增加血氧含量,缩短病程,缓解病情,减少不良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齐健郝东
关键词:老年重症肺炎大剂量氨溴索临床疗效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