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
- 作品数:13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小片段扩增子法分析260例食管癌患者和384例非肿瘤患者的IGF-1基因多态性,计算各种基因型的食管癌发生风险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IGF-1 rs7965399 T>C多态三种基因型TT,TC,CC在食管癌组的频率分别为44.2%(TT),48.8%(TC),6.9%(CC),在非肿瘤组的频率为55.7%(TT),38.0%(TC),6.3%(CC);与携带IGF-1 rs7965399 TT基因型的个体相比较,IGF-1 rs7965399 TC等位基因型可以增加食管癌发病风险(调整后OR=1.63,95%CI=1.17~2.28)。结论:IGF-1 rs7965399 T>C基因多态性TC基因型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 董长青刘超马少君顾海勇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食管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单核苷酸多态性鳞状细胞癌
- DICER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关系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DICER基因rs3742330多态性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病例研究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分析85例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和27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DICER基因rs3742330基因多态性,计算各种基因型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风险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DICER rs3742330 A>G多态三种基因型AA、AG、GG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组的频率分别为31.76%、61.18%、7.06%,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频率分别为34.44%、48.15%、17.41%,与携带DICERrs3742330 AA基因型的个体相比较,DICER rs3742330 GG基因型显著减少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危险。结论 DICER rs3742330 A>G基因多态性可能是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保护性因素。
- 朱静峰任正兵顾海勇马少君刘超陈锁成
- 关键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单核苷酸多态性
- IL-8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危险性的关系
- 2011年
-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决定患者预后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现有的影像学方法对于发现早期淋巴结转移能力较差,因此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非常有必要。最近研究发现C-反应蛋白(CRP)1846C〉T多态性位点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 马少君刘超顾海勇唐巍峰董长青丁国文陈锁成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8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 食管癌易感性与白细胞介素-8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8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小片段扩增子法分析351例食管癌和384例非肿瘤对照IL-8基因多态性,计算各种基因型的食管癌发生风险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IL-8-251(A/T)多态3种基因型TT、AT、AA在食管癌组和非肿瘤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39.9%(TT)、54.7%(AT)、5.4%(AA)和43.8%(TT)、45.3%(AT)、10.9%(AA),与携带IL-8-251 TT基因型的个体比较,IL-8-251 AA等位基因型可以减少46%食管癌的发病风险。结论IL-8-251(A/T)基因多态性AA基因型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 刘超马少君张文波顾海勇丁国文陈锁成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8食管癌单核苷酸多态性
- CHEK2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 2011年
-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2(checkpoint kinase 2,CHEK2)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风险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分析380例食管癌和380例非肿瘤对照CHEK2基因多态性,并分析85例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和27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CHEK2基因多态性,计算各种基因型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对风险度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CHEK2-122 G/C多态3种基因型GG,GC,CC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频率分别为42.4%(GG),40.0%(GC),17.6%(CC)和30.6%(GG),54.9%(GC),14.6%(C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48,P=0.054);以CHEK2-122 GG基因型作参照,CHEK2-122 GC基因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的风险显著减少(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状态OR=0.51,95%CI=0.30-0.89)。结论:CHEK2-122 G/C基因多态性可能是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保护性因素。
- 万瑛马少君刘超顾海勇唐巍峰董长青丁国文陈锁成
- 关键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单核苷酸多态性
- 风湿性心脏病与非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三尖瓣置换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分析三尖瓣置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治疗及随访情况,探讨提高三尖瓣置换疗效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6年10月20例在我院行三尖瓣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6例,年龄31~73(54.4±2.2)岁。根据病因学分为风湿性心脏病组(14例)及非风湿性心脏病组(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情况、治疗方法、治疗结果及随访情况的差异。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死亡3例,住院病死率15.0%。死亡原因均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对17例出院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率100.0%,随访时间1~84个月,随访期间共有2例死亡。风湿性疾病组与非风湿性疾病组术前存在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律(P=0.001)、术前有心脏手术史(P=0.017)、手术中是否进行主动脉阻断(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尽管风险较大,三尖瓣置换仍是针对器质性三尖瓣病变的有效手段,但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风湿性三尖瓣疾病具有更多的危险因素,尤其是既往有左心瓣膜手术史继发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
- 尹俊陈锁成丁国文董长青孙扬永施益军朱静峰邵爱中刘超龙涛
-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三尖瓣置换
- 1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 2016年
- 患者男,60岁,体质量65 kg。2014年1月突然出现活动后胸闷、心悸,休息后缓解,自此后症状反复发作并逐步加重。入院前步行20米即感胸闷、气促、乏力,夜间不能平卧并伴双下肢水肿。入院后胸部X线检查示心胸比例0.70,呈普大型,两肺纹增多,主动脉迂曲,上纵隔影增宽(图1)。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直径69 mm,室间隔厚11 mm,左心室后壁厚11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77 mm,左心室收缩期内径69 mm,左心室射血分数(EF)0.22,短轴缩短分数(FS)0.11,主动脉瓣回声增强伴中度反流,二、三尖瓣中、轻度反流,心包腔少量积液,主动脉全程增宽,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内均探及飘动内膜回声,将管腔分为真假两腔。 CTA显示升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弓、无名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闭塞(图2)。右心导管监测肺血管阻力5.5 wood。肝肾功能中、轻度受损,经治疗后基本恢复。术前诊断:扩张型心肌病、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心功能Ⅳ级。拟行全心脏、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移植、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手术。
- 陈锁成丁国文尹俊任正兵戎国祥施益军朱静峰孙扬永刘超吕璐
- 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扩张型心肌病外科治疗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升主动脉夹层胸部X线检查
- hTERT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生危险的关系。方法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法分析384例食管癌和384例非肿瘤患者hTERT基因多态性,计算各种基因型的食管癌发生风险及其95%可信区间(CI)并进行遗传平衡检验。结果 hTERT rs2735940 C>T3种基因型CC、CT、TT在食管癌组和非肿瘤组的频率分别为41.0%(CC)、44.1%(CT)、14.9%(TT)和37.0%(CC)、45.9%(CT)、17.1%(TT)。与CC基因型个体相比较,TT型与食管癌的发病风险无明显相关(调整OR=0.79,95%CI=0.52~1.21)。结论 hTERT rs2735940 C>T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食管癌发生的易感因素。
- 马少君刘超顾海勇唐巍峰董长青丁国文陈锁成
- 关键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食管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单核苷酸多态性
- 主动脉瘤外科综合治疗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总结主动脉瘤外科综合治疗经验。方法主动脉瘤92例(马方综合征7例,DebaKey夹层动脉瘤85例),实施了主动脉半弓或全弓置换和/或腔内支架植入术。结果本组85例治愈,术后早期死亡7例(死亡率7.6%)。77例随访5个月~16年2个月,除1例并发截瘫者术后1年半因褥疮伴感染死亡,其余心功能(NYHA)恢复至Ⅰ级50例,Ⅱ级21例,Ⅲ级5例。结论根据病变部位、程度,包括导管植入支架、杂交手术等综合治疗可以简化手术操作,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主动脉瘤病死率。深低温停循环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是一种简便可行有效的脑保护方法。
- 陈锁成刘超马少君施益军顾海勇朱静峰
- 关键词:主动脉瘤杂交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