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少君
- 作品数:11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IL-8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危险性的关系
- 2011年
-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决定患者预后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现有的影像学方法对于发现早期淋巴结转移能力较差,因此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非常有必要。最近研究发现C-反应蛋白(CRP)1846C〉T多态性位点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 马少君刘超顾海勇唐巍峰董长青丁国文陈锁成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8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 DICER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关系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DICER基因rs3742330多态性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病例研究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分析85例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和27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DICER基因rs3742330基因多态性,计算各种基因型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风险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DICER rs3742330 A>G多态三种基因型AA、AG、GG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组的频率分别为31.76%、61.18%、7.06%,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频率分别为34.44%、48.15%、17.41%,与携带DICERrs3742330 AA基因型的个体相比较,DICER rs3742330 GG基因型显著减少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危险。结论 DICER rs3742330 A>G基因多态性可能是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保护性因素。
- 朱静峰任正兵顾海勇马少君刘超陈锁成
- 关键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单核苷酸多态性
- 基于动态仿生效果的改良三点微创小切口重睑成形术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改良3点微创小切口重睑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2016年经门诊收治的35例患者,采用改良3点微创小切口重睑成形术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效果、不良反应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35例患者中,术后1个月肿胀率为5.71%(2/35);术后12个月未见重睑下唇因皮下粘连形成凹陷性瘢痕的病例;重睑线变浅和(或)消失率为2.85%(1/35)。患者重睑肿胀期较短,远期无明显瘢痕和"肉条样"外观,睁眼时能带动睫毛上翘而产生仿生效果;患者均对术后效果满意。结论采用基于动态仿生效果的改良3点微创小切口的方法行重睑成形术,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远期疗效较好,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夏云徐斌卢峰马少君何雪莲王金龙栾文康刘晓辉
- 关键词:重睑成形术皮下隧道
- 食管癌易感性与白细胞介素-8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8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小片段扩增子法分析351例食管癌和384例非肿瘤对照IL-8基因多态性,计算各种基因型的食管癌发生风险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IL-8-251(A/T)多态3种基因型TT、AT、AA在食管癌组和非肿瘤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39.9%(TT)、54.7%(AT)、5.4%(AA)和43.8%(TT)、45.3%(AT)、10.9%(AA),与携带IL-8-251 TT基因型的个体比较,IL-8-251 AA等位基因型可以减少46%食管癌的发病风险。结论IL-8-251(A/T)基因多态性AA基因型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 刘超马少君张文波顾海勇丁国文陈锁成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8食管癌单核苷酸多态性
- 银离子敷料覆盖联合负压吸引在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6
- 2022年
- 目的:研究银离子敷料覆盖联合负压吸引(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在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6年3月-2020年9月诊治的98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研究组(49例),前者给予传统治疗,后者给予银离子敷料覆盖联合VA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感染、组织再上皮化、创面瘢痕情况变化,并评估疼痛程度,统计敷料更换和创面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瘢痕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均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7 d、14 d、1个月研究组评分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敷料更换次数、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上皮形成以及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离子敷料覆盖联合VAC技术可较好的控制创面感染、促进组织再上皮化的形成,同时有利于减轻疼痛和瘢痕,促进创面更好的愈合恢复。
- 马少君栾文康刘圣洁阮鸿儒卢峰王金龙
- 关键词:银离子敷料负压吸引慢性难愈性创面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小片段扩增子法分析260例食管癌患者和384例非肿瘤患者的IGF-1基因多态性,计算各种基因型的食管癌发生风险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IGF-1 rs7965399 T>C多态三种基因型TT,TC,CC在食管癌组的频率分别为44.2%(TT),48.8%(TC),6.9%(CC),在非肿瘤组的频率为55.7%(TT),38.0%(TC),6.3%(CC);与携带IGF-1 rs7965399 TT基因型的个体相比较,IGF-1 rs7965399 TC等位基因型可以增加食管癌发病风险(调整后OR=1.63,95%CI=1.17~2.28)。结论:IGF-1 rs7965399 T>C基因多态性TC基因型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 董长青刘超马少君顾海勇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食管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单核苷酸多态性鳞状细胞癌
- CHEK2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 2011年
-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2(checkpoint kinase 2,CHEK2)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风险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分析380例食管癌和380例非肿瘤对照CHEK2基因多态性,并分析85例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和27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CHEK2基因多态性,计算各种基因型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对风险度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CHEK2-122 G/C多态3种基因型GG,GC,CC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频率分别为42.4%(GG),40.0%(GC),17.6%(CC)和30.6%(GG),54.9%(GC),14.6%(C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48,P=0.054);以CHEK2-122 GG基因型作参照,CHEK2-122 GC基因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的风险显著减少(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状态OR=0.51,95%CI=0.30-0.89)。结论:CHEK2-122 G/C基因多态性可能是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保护性因素。
- 万瑛马少君刘超顾海勇唐巍峰董长青丁国文陈锁成
- 关键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单核苷酸多态性
- 负压创面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探讨负压创面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整形烧伤科自2013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6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4例)和联合治疗组(22例)。糖尿病足创面按Wagner分级为3~5级;共46足。对照组采用控制血糖、抗感染、清创、创面湿性换药等方法,根据创面情况予以换药、植皮或截肢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采用负压创面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并根据创面情况予以换药、植皮、放置负压引流材料或截肢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创面愈合、住院时间及截肢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联合治疗组(59%)明显高于对照组(33%)。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25.2±16.5)d和(28.7±12.8)d。对照组中9例患者共截趾11趾,大腿截肢7例,小腿截肢1例。联合治疗组中5例患者共截趾8趾,小腿截肢2例。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截肢率明显降低(z=-2.617,P<0.05),且踝关节以上截肢率明显下降(33%∶9%,P<0.05)。结论采用负压创面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可显著降低截肢率,改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 卢峰栾文康王金龙马少君徐斌
- 关键词:糖尿病足高压氧
- hTERT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生危险的关系。方法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法分析384例食管癌和384例非肿瘤患者hTERT基因多态性,计算各种基因型的食管癌发生风险及其95%可信区间(CI)并进行遗传平衡检验。结果 hTERT rs2735940 C>T3种基因型CC、CT、TT在食管癌组和非肿瘤组的频率分别为41.0%(CC)、44.1%(CT)、14.9%(TT)和37.0%(CC)、45.9%(CT)、17.1%(TT)。与CC基因型个体相比较,TT型与食管癌的发病风险无明显相关(调整OR=0.79,95%CI=0.52~1.21)。结论 hTERT rs2735940 C>T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食管癌发生的易感因素。
- 马少君刘超顾海勇唐巍峰董长青丁国文陈锁成
- 关键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食管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单核苷酸多态性
- 动态V-V皮瓣法内眦赘皮矫正术的临床效果
- 2021年
- 目的探讨改良动态V-V皮瓣法矫正中重度内眦赘皮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南通大学附属丹阳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对60例中重度内眦赘皮患者采用动态V-V皮瓣法矫正,即在去三角瓣、松解内眦皮下眼轮匝肌、强化固定内眦韧带的基础上,将V瓣的下睑缘切口以动态法在最小张力线上延长,然后将表皮无张力缝合,同期行重睑成形术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60例患者术后获随访6~12个月,58例术后效果较好,内眦赘皮消失,内眦处无明显瘢痕且无退缩,重睑弧度流畅、自然;2例术后1~3个月出现瘢痕增生,注射曲安奈德后好转,瘢痕明显消退。结论采用动态V-V法内眦赘皮矫正术同时行重睑成形术,其设计简单实用,创伤较小,不易复发,术后瘢痕不明显,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 夏云张红燕马少君舒茂国
- 关键词:内眦赘皮重睑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