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高文

作品数:120 被引量:286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35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8篇航空宇航科学...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机械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37篇预旋
  • 36篇涡轮
  • 16篇封严
  • 15篇供气
  • 15篇供气系统
  • 14篇气膜
  • 14篇换热
  • 14篇传热
  • 13篇气膜冷却
  • 13篇篦齿
  • 12篇端壁
  • 12篇叶栅
  • 12篇涡轮叶栅
  • 11篇航空发动机
  • 10篇压气机
  • 10篇叶型
  • 9篇喷嘴
  • 9篇热系数
  • 9篇流场
  • 8篇涡轮叶片

机构

  • 119篇西北工业大学
  • 3篇中国航发沈阳...
  • 3篇中国航发商用...
  • 2篇哈尔滨工程大...
  • 2篇山东佐耀智能...
  • 2篇中国航发四川...
  • 2篇新奥能源动力...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东方汽轮机有...
  • 1篇中国船舶工业...
  • 1篇沈阳发动机设...
  • 1篇中国空空导弹...
  • 1篇中国航空工业...
  • 1篇中航商用航空...

作者

  • 119篇刘高文
  • 30篇冯青
  • 25篇刘松龄
  • 10篇许都纯
  • 10篇雷昭
  • 9篇吴衡
  • 7篇朱惠人
  • 7篇陈燕
  • 7篇李鹏飞
  • 6篇王掩刚
  • 5篇张丽
  • 4篇全栋梁
  • 4篇陈燕
  • 4篇郭涛
  • 4篇孙科
  • 4篇夏全忠
  • 3篇蔡卫军
  • 3篇郑龙席
  • 3篇宋晓伟
  • 3篇李江海

传媒

  • 34篇推进技术
  • 15篇航空动力学报
  • 3篇热能动力工程
  • 3篇工程热物理学...
  • 3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节能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中国航空学会...
  • 2篇中国航空学会...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红外技术
  • 1篇航空学报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计测技术
  • 1篇燃气涡轮试验...
  • 1篇2004年中...
  • 1篇第十三届燃烧...
  • 1篇中国航空学会...

年份

  • 12篇2023
  • 12篇2022
  • 10篇2021
  • 12篇2020
  • 8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8篇2004
  • 5篇2003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涡轮平面叶栅端壁附近的流动和损失被引量:11
2000年
用五孔针对涡轮导向叶栅流场作了详细测量,着重研究了端壁附近的三维流动,分析了叶栅中的二次流现象和流动损失机理。在实验中清楚地探测到了通道涡和马蹄涡的两个分支。实验发现通道涡主宰了整个二次流流场,马蹄涡吸力面分支在与通道涡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强度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在062Cx截面及其下游截面的吸力面附近,还发现了一个显著的低速高损失核,该核在吸力面上向上爬升并一直延续到叶栅下游。
刘高文董素艳刘松龄
关键词:涡轮叶栅二次流涡流损耗流场测量端壁
盖板式预旋系统温降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预旋供气系统是为发动机涡轮转子叶片提供合适压力、温度和流量冷却气流的部件系统,因其具有显著降低冷气相对总温的巨大潜力而受到关注。本文在系统压比1.10~1.50、涡轮盘转速3000~9720 r/min参数范围内,通过在转盘上测量气流相对总温来获得预旋系统的温降特性,并通过一系列温度校准实验来确保转盘气流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分析了转速,压比和喷嘴出口旋转比对系统温降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升高,预旋系统温降先小幅增大,之后迅速减小,最大可达7.6 K;随着压比的增大,系统温降增大;系统无量纲温降随喷嘴出口旋转比近似呈线性变化。
雷昭刘高文吴衡冯青郑龙席
关键词:盖板
部分喷嘴关闭对预旋供气系统参数均匀性影响的计算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研究部分喷嘴关闭对预旋供气系统的供气流量和供气温度及其均匀性的影响,采用稳态的固定转子相位法对180°旋转盘腔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改变转子相位的稳态计算来近似模拟瞬态问题的时空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在设计点工况(系统压比为1.32,旋转马赫数为0.678)下,喷嘴流通面积关闭14.3%时,引气总流量和供气总流量分别下降10.9%和9.9%。单个供气孔流量的波动幅度由1.1%增大为5.4%。供气的相对总温降低1 K左右,波动幅度由约0.5 K增大为1.5 K。
雷昭刘高文顾伟郑龙席
关键词:旋转盘腔不均匀性
燃气涡轮发动机预旋系统温降和功耗的作用机制与理论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涡轮预旋供气系统内转-静盘腔和转-转盘腔的功热转换性能直接影响涡轮旋转动叶的高温热防护。文中重点开展理论分析,揭示预旋供气系统温降和功耗二者性能指标的关联机制。理论推导结果发现,系统无量纲温降和无量纲功耗特性与旋流恢复系数、预旋半径比、预旋喷嘴出口速度系数及转子马赫数变量的函数关系呈现强关联。基于能量守恒定律,系统无量纲功耗随无量纲温降增大而线性减小;当系统温降越高时,则系统功耗越低。绝热条件下,随着预旋喷嘴出口速度系数增大、转子马赫数减小,系统无量纲温降和无量纲功耗分别呈现增大和减小的趋势。因此,温降和功耗的关联机制可以有效评估预旋供气系统性能设计的优劣。
林阿强赵义祯王俊凇吴衡刘高文
关键词:功耗
一种用于轴向转动孔流量系数测量的装置及不转动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轴向转动孔流量系数测量的不转动法,首先将进气气流的绝对进气角度转化为相对进气角度,将轴向转动孔变为静止孔。其次在轴向转动孔前设置预旋喷嘴,预旋角按照气流相对进气角度给定,使气流通过预旋喷嘴预旋后再进入轴...
刘高文牛嘉嘉李伯孙科叶丹吴衡刘育心冯磊
文献传递
喷射角对涡轮叶栅端壁气膜冷却的气动影响被引量:16
2004年
在大尺寸低速平面叶栅风洞中,对前缘上游有单排气膜孔的涡轮导向叶栅端壁气膜冷却进行了气动实验。在喷射角25°,35°和45°以及吹风比1,2,3下详细测量了叶栅通道中的三维流场,得到了全速度和二次流速度分布,并由此计算了二次流动能的大小。着重研究了喷射角对端壁气膜冷却的气动特性和对叶栅通道中特别是端壁附近的流场结构的影响。数据表明减小喷射角度可以减小通道涡的强度和尺寸,使冷气射流核心更贴近壁面,但同时也明显地增大了壁面附近的气流速度。在高吹风比下,35°喷射时射流将冷气输运到压力边的能力比25°喷射和45°喷射都要强。
刘高文刘松龄
关键词:涡轮叶栅端壁二次流
应用红外技术进行层板冷却特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在大尺寸低速风洞中采用红外热成像仪对 3种应用于涡轮叶片的典型多孔层板结构进行了冷却有效性的实验研究 ,通过开发的红外热像仪程序包获得了层板表面详细的壁温分布和冷效分布 ,运用参数分析了层板结构参数对其冷却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层板结构具有很高的冷却有效性 ,开孔率是影响冷却有效性的决定因数 ,开孔率越大 ,冷效越高。参数 f、燃气侧气膜冷却效率ηf 和层板内部换热效率ηi 是层板优化设计的重要依据。
全栋梁李江海刘高文刘松龄许都纯
关键词:多孔层板红外技术
涡轴发动机非均匀吞雨对粒子分离器性能的影响
2023年
针对航行非均匀吞雨条件对航空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吞雨条件对涡轴发动机粒子分离器性能的影响规律。考虑雨滴与空气之间气动破碎的物理现象,采用欧拉-拉格朗日多相流颗粒追踪模型,分析了吞雨量、吞雨粒径及非均匀吞雨条件对粒子分离器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吞雨量为0~8%时,粒子分离器扫气比增加11.34%、总压损失系数增加0.36%、总压畸变度减小0.328%、分离效率增加4.2%;吞雨量的增大,在引起较大的总压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分离效率和较小的出口流场畸变;吞雨粒径为50~500μm时,粒子分离器扫气比减小9.78%、总压损失系数减小0.09%、总压畸变度增加0.028%、分离效率增加5.27%;吞雨粒径的增大,在以粒子分离器出口流场畸变增大为代价的条件下,获得了较小的总压损失和较大的分离效率;非均匀吞雨时,粒子分离器扫气比减小0.92%、总压损失系数增加0.004%,总压畸变度增加0.054%,分离效率增加1.61%;非均匀吞雨带来了更大的总压损失和出口流场畸变,以此得到较大的分离效率。
杨群杰张越林阿强刘高文
关键词:涡轴发动机总压损失系数
基于正交试验的涡流管冷效特性分析
2022年
为改善涡流管制冷效应,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和极差分析法,分析多因素交互性作用对涡流管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冷热端管径比对涡流管制冷效应影响最大,其次是喷嘴数、热端管长径比和喷嘴偏转角度,每个参数最优值分别是冷热端管径比为0.5、喷嘴个数为6、热端管长径比为5、喷嘴偏转角度为0°;制冷温降随喷嘴个数增多先增大后减小,随冷热端管径比增大而增强,随长径比和偏转角度增加逐渐减弱;涡流管结构优化后,其制冷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制冷温降随入口压力变化明显,相比优化前最高提升了305%。
樊光亚刘高文畅然林阿强
关键词:涡流管制冷效应正交试验结构优化
端壁有气膜冷却时涡轮叶栅中流场的实验研究
刘松龄刘高文许都纯
关键词:涡轮叶栅气膜冷却
文献传递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