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卞荣

作品数:23 被引量:158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康复
  • 9篇关节
  • 7篇卒中
  • 7篇脑卒中
  • 5篇偏瘫
  • 4篇偏瘫患者
  • 4篇下肢
  • 4篇疗效
  • 4篇脑卒中偏瘫
  • 3篇手法
  • 3篇膝关节
  • 3篇疗效观察
  • 3篇康复训练
  • 3篇康复治疗
  • 3篇骨折
  • 3篇创伤
  • 2篇动功
  • 2篇手法治疗
  • 2篇肘关节
  • 2篇卒中患者

机构

  • 22篇江苏省人民医...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东南大学
  • 2篇江苏省老年医...
  • 1篇南京体育学院
  • 1篇克拉玛依市中...
  • 1篇江苏省省级机...
  • 1篇徐州市第四人...
  • 1篇南京市江北人...
  • 1篇如皋市中医院

作者

  • 23篇卞荣
  • 10篇万里
  • 6篇王彤
  • 5篇王国新
  • 3篇朱奕
  • 3篇罗予
  • 3篇王盛
  • 3篇王翔
  • 2篇励建安
  • 2篇陈旗
  • 2篇周秋敏
  • 2篇史进军
  • 2篇王新北
  • 2篇吴玉霞
  • 2篇顾绍华
  • 1篇蔡可书
  • 1篇张霞
  • 1篇巩尊科
  • 1篇陈思婧
  • 1篇李卫民

传媒

  • 5篇中国康复
  • 5篇中国康复医学...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伤残医学杂志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第六次全国运...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过超声显像测量腰多裂肌厚度变化率评估腰多裂肌训练动作的效果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通过比较腰多裂肌在康复训练中的厚度变化率,评估多种腰多裂肌训练动作的效果。方法利用超声显像观察11种不同训练动作下志愿者的腰多裂肌形态学改变,由2位超声医生分别测量志愿者在静息态及多种训练动作下的双侧腰多裂肌的厚度,然后计算出腰多裂肌的厚度变化率和腰多裂肌收缩率,进而对各种训练动作下腰多裂肌收缩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位超声医生检查结果所计算的腰多裂肌收缩率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对腰多裂肌收缩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训练动作下腰多裂肌收缩率的统计分析比较发现,对侧腿上抬、同侧腿上抬、对侧手上抬、同侧手上抬、对侧下肢上抬五个动作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燕飞式上抬、同侧下肢上抬、同侧上肢对侧下肢上抬三个动作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上肢上抬、同侧上肢上抬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侧上肢对侧下肢上抬、对侧上肢同侧下肢上抬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训练动作的腰多裂肌收缩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腰多裂肌训练动作取得的效果各不相同,超声显像测量腰多裂肌厚度变化可以为康复训练计划的制订提供一定的依据。
史进军高启王颖彦李卫民卞荣王新北
关键词:超声显像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活动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电刺激组另外佩戴步态训练矫正仪进行功能电刺激下步行功能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后测量患者患侧踝背屈肌肌力、10m步行速度,并行"站起-走"计时测试(TUG)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侧踝背屈肌肌力、10m步行速度、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电刺激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0.05);2组TUG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且电刺激组更少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显著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踝背屈肌的力量,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罗予卞荣孟殿怀伊文超蔡可书范亚蓓
关键词:脑卒中功能性电刺激
三期康复干预对偏瘫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探讨6个月内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80例发病3周内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康复组,对照组进行一般临床治疗,康复组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在入组前、发病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活动能力。结果:在发病1个月时,康复组的修饰、用厕、穿衣三项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发病3个月时,除上述能力进一步存在组间差异外,转移、行走、上下楼三项能力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发病6个月时,除大便控制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外,其余各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康复的早期干预有利于大多数患者的ADL项目的改善。
陈旗卞荣王彤单春雷王蓓蓓巩尊科吴传军
关键词:发病日常活动能力康复干预偏瘫患者大便脑卒中偏瘫
运动疗法对原发性S型脊柱侧凸患者的治疗效果随访半年胸段及腰段Cobb角评估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通过评估S型脊柱侧凸患者应用运动疗法半年后Cobb角的变化情况,探讨运动疗法对S型脊柱侧凸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00-01/2004-06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原发性S型脊柱侧凸患者80例,均自愿参加本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运动疗法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先应用脊柱侧弯矫正治疗仪行侧方体表电刺激治疗,刺激时间逐步延长,直至达到8h/d。其次进行牵引治疗,T9以上侧弯显著者行枕颌牵引,T9以下侧弯显著者行骨盆牵引治疗,牵引持续时间30min/次,2次/d。在以上治疗的同时两组患者均行针对性的姿势训练,要求患者保持姿势的挺拔和对称。运动疗法组患者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再增加针对原发性S型脊柱侧凸的矫正体操,通常在卧位或匍匐位进行,1次/d。Cobb角为反映侧凸角度最为常用的指标,测量方法为沿侧凸弧位置最高或最低的点,向凸侧或凹侧斜度最显著的端椎上缘或下缘作切线,此两切线各自垂线的交角即为Cobb角。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评定两组患者胸段及腰段Cobb角的变化情况。结果:8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的变化: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脊柱胸、腰段Cobb角的角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18±9,16±8;10±7,9±5)°;(25±13,23±11,26±12,24±10)°(t=4.11~6.02,P<0.01)],但运动疗法组患者脊柱胸、腰段的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t=3.01,3.24,P<0.01)。结论:运动疗法对原发性S型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其优点是简便、无痛苦且依从性较高,但该疗法的动作必须正确、充分、长期、持续地进行。
万里王国新卞荣
关键词:脊柱侧凸运动疗法
副肿瘤综合征的康复治疗:1例报告
2007年
1病例资料 病史:患者男性,60岁,因“双下肢麻木、疼痛、活动不利3月余”于2004年7月8日入院。患者2003年9月份体检时发现“糖尿病”,住院治疗后发现血白细胞总数升高。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住血液科行定期化疗。至今已6个疗程。自今年4月第4个疗程后感觉双足及手指尖麻木乏力,行走时有踏棉感,经神经营养等对症治疗,双手指尖麻木感逐渐消退,但双足麻木、乏力感逐渐向膝以上发展,呈袜套样对称分布,并伴触痛和自发痛。
丁帮建王彤陈旗卞荣厉苏苏
关键词:副肿瘤综合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康复治疗双下肢麻木白细胞总数定期化疗
两种下肢踏车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脑卒中患者的行走训练往往需先进行长时间的直立训练和下肢肌力训练,再进行独立站立和平衡训练,完成上述训练后方可进行行走训练,而且一般需要2—3人搀扶。这样的训练耗时长,效率低,加重治疗师工作负担。目前对一些不具备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有些新型的治疗方法可以增加对下肢运动模式的输入和运动再学习,帮助他们改善下肢功能,加速步行功能的恢复,其中包括坐位下肢踏车、直立位下肢踏板训练等。
罗予王翔王盛卞荣顾绍华吴玉霞周秋敏王彤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踏车训练脑卒中患者运动再学习
改良关节松动术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观察改良膝关节松动术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创伤后功能障碍患者90例,分成对照组和松动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行中药熏蒸、运动疗法及中医推拿综合治疗。松动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改良的膝关节松动术。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疗程后采用膝关节评定量表进行评定,量表主要包括评定膝关节功能的膝评定量表、评定患者步行和上下楼能力的功能量表,基本分都是100分,每部分都设定有减分的评定参数。结果治疗6个疗程后,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步行、上、下楼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松动组与对照组治疗6个疗程后的膝关节功能及步行上、下楼评分相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膝关节松动术能有效地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和膝关节运动功能。
万里赵晓红朱奕卞荣
关键词:膝关节康复
推拿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创伤后功能障碍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观察综合手法治疗对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肩关节创伤后功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均行物理因子治疗及运动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推拿及肩关节松动技术。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肩关节活动度(ROM)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2组间比较,观察组提高更显著(P<0.01)。结论:配合推拿及肩关节松动术对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有显著促进效益。
杜磊卞荣万里
关键词:肩关节推拿松动术
改良膝关节牵引结合手法治疗的疗效评价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评估改良膝关节牵引结合手法对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应。方法:选择2001-01/2004-12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160例,均自愿参加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改良组各80例。对照组行传导热治疗、肌力训练、助力运动练习及膝关节屈曲位载荷牵引治疗;改良组在以上治疗方案中将传统的膝关节屈曲位载荷牵引进行改良,并增加膝关节松动术手法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应用膝关节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运动功能进行评定,量表主要包括评定膝关节功能的1个膝评定量表和1个评定患者步行和上下楼能力的功能量表,基本分都是100分,另外每部分都设定有减分的评定参数。结果:纳入患者160例,分为2组,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膝关节评分变化:①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步行和上下楼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对照组:58±11,62±12;23±9,28±7(t=5.91,6.18,P<0.01);改良组:74±10,79±11;22±10,26±9(t=7.21,7.49,P<0.01)]。②改良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步行和上下楼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92,4.18,P<0.01)。结论: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康复过程中,改良膝关节屈曲位功能牵引及股胫、髌股关节松动手法的介入,与常规康复方案相比,可以更显著地改善膝关节的运动功能。
万里卞荣王国新
关键词:牵引术膝关节
脊髓损伤后早期康复训练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意义和可行性。方法:对两例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训练方法包括:早期支撑和无支撑坐位训练,体位性低血压防治,上肢肌力训练,肌肉牵张,关节活动度训练,直立床训...
宋凡励建安刘元标李勇强卞荣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