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丽云

作品数:14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通气
  • 3篇导管
  • 3篇置入中心静脉...
  • 3篇中心静脉
  • 3篇中心静脉导管
  • 3篇阻塞性
  • 3篇阻塞性肺疾病
  • 3篇慢性
  • 3篇慢性阻塞性
  • 3篇慢性阻塞性肺...
  • 3篇静脉
  • 3篇静脉导管
  • 3篇呼吸机
  • 3篇护理
  • 3篇机械通气
  • 3篇疾病
  • 3篇肺疾病
  • 3篇穿刺
  • 2篇多汗
  • 2篇炎性

机构

  • 14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石家庄市第四...

作者

  • 14篇叶丽云
  • 4篇王伯丽
  • 3篇许晓岚
  • 3篇阎锡新
  • 3篇蔡志刚
  • 3篇宋贝贝
  • 2篇孟爱宏
  • 2篇曹敬
  • 2篇李海涛
  • 2篇魏玉华
  • 2篇赵洪俊
  • 2篇李宏林
  • 2篇张玲丽
  • 2篇刘彦
  • 2篇苏海波
  • 2篇刘新秀
  • 2篇耿连霞
  • 1篇范士英
  • 1篇姚一民
  • 1篇郝三国

传媒

  • 6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医学伦理...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护理干预在多汗患者 PICC 隐性脱管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PICC固定方法和更换透明敷料的频率对多汗患者PICC隐性脱管发生率的防范效果。方法选择PICC导管留置的住院患者10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干预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透明敷料固定导管,每周更换1次;干预组患者采用透明敷料固定导管,每3天更换1次,同时于近穿刺点2 cm处导管上透明敷料下加贴水胶体敷料。观察两组患者脱管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脱管率为28.3%,干预组脱管率为1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36,P<0.05)。结论采用加强导管固定方法及增加敷贴更换频率能有效地减少多汗患者 PICC隐性脱管的发生率。
叶丽云张玲丽刘彦魏玉华王伯丽赵洪俊
关键词:护理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脱管
呼吸机辅助呼吸终期阶段的医学伦理决策问题辨析被引量:1
2020年
呼吸机辅助呼吸终期阶段的治疗在临床上常用于呼吸系统处于终末状态的患者,处于此治疗阶段的患者,通常存在明显的不良心理状态,同时承受着巨大的身体痛苦,生存质量较低,而患者家庭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如何更好地维护患者接受治疗的权利,如何处理患者治疗与家庭经济压力的关系,如何缓解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问题,这些都是呼吸机辅助呼吸终期阶段医学伦理学方面要解决的问题。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思考:重视患者心理动态、增加医患沟通,重视人文关怀在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兼顾患者利益、他人利益和社会公益。
叶丽云李宏林宋贝贝苏海波耿连霞
关键词:呼吸机辅助通气医学伦理学伦理决策医患沟通
间断大潮气量治疗联合呼气相胸廓按压技术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间断大潮气量治疗联合呼气相胸廓按压技术应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价值。方法将60例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振动排痰联合气道吸引,观察组给予间断大潮气量治疗联合呼气相胸廓按压技术。比较两组排痰量、血流动力学(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第1~5天的排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排痰后,观察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间断大潮气量治疗联合呼气相胸廓按压技术对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排痰护理,可显著促进排痰,预防VAP的发生,但并不会对血流动力学造成较大影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王伯丽叶丽云李帅许晓岚徐海博阎锡新
关键词: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健康行为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性水平的影响及与急性加重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炎症水平的影响及与急性加重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的120例COPD患者纳入本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管理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健康管理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健康行为管理干预。另选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3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受试者的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并对健康管理组和常规治疗组在治疗期间急性加重的发生次数进行对比。采用Pearson检验对COPD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与急性加重发生次数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治疗后健康管理组患者、常规治疗组患者的炎性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康管理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管理组患者的急性加重的发生次数、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均低于常规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检验分析,炎性因子CRP、IL-6、TNF-α与患者的急性加重发生次数、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健康行为管理能够降低COPD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并可降低患者急性加重的发生次数,且COPD患者严重因子水平与急性加重呈正相关性,可为COPD病情的进展、疗效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武思羽宋贝贝敬增叶丽云曹敬王正周广伟李静刘新秀孟爱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间断大潮气量与呼气相胸廓按压技术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间断大潮气量与呼气相胸廓按压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需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间断大潮气量治疗联合呼气相胸廓按压,对照组采用振动排痰联合气道吸引。观察两组第1~5 d排痰量及排痰前后心率、呼吸、收缩压、血氧饱和度,记录两组撤机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第1~5 d排痰量分别为(16.2±3.5)、(21.4±2.5)、(17.9±2.1)、(16.8±2.0)、(14.3±1.5)m L,对照组分别为(8.6±2.1)、(9.8±1.6)、(12.8±2.7)、(12.6±1.9)、(9.8±1.4)m L,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排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2.3%±0.9%、97.6%±0.8%,对照组分别为92.2%±1.0%、95.1%±1.0%,两组排痰后比较,P均〈0.05;观察组撤机时间(6.4±2.0)d、ICU住院时间(10.8±2.7)d、VAP发生率23.3%(7/30),对照组分别为(9.7±1.9)d、(16.5±3.0)d、50.0%(15/30),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间断大潮气量与呼气相胸廓按压技术的应用效果较好,且较为安全。
王伯丽苏海波张鲁涛祁霞叶丽云阎锡新
关键词:有创机械通气
咪达唑仑联合利多卡因在老年患者支气管镜检查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静脉推注联合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老年患者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支气管镜检查适应证的12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雾化吸入,观察组除2%利多卡因局部雾化吸入外术前常规静脉推注2 mg咪达唑仑。比较2组患者基础状态、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频率(RR)、指脉氧饱和度(SpO2)。结果基础状态上述指标2组。术前观察组HR、SBP和RR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观察组HR、SBP、DBP、RR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HR和SBP观察组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咪达唑仑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能提高老年患者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叶丽云郝树亭蔡志刚李海涛郝三国石玉珍阎锡新
关键词:咪达唑仑利多卡因支气管镜检查老年患者
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与肺部感染的关系被引量:9
2008年
耿连霞叶丽云
关键词: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人工气道PNEUMONIA呼吸机治疗呼吸功能不全
延续性护理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患者症状、肺功能、生活质量、复住院率的影响被引量:12
2023年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患者症状、肺功能、生活质量、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120例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延续性护理。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CAT评分)、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评分(MMAS-8评分)、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末梢血氧饱和度(SpO_(2))]、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分)变化,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干预过程中哮喘发作次数、住院时间,随访1年内复住院率。结果干预4周后,2组患者ACT评分、MMAS-8评分、FEV_(1)、FVC、FEV_(1)/FVC、PaO_(2)、SpO_(2)、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CAT评分、PaCO_(2)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满意度更高,哮喘发作次数更少,住院时间更短,随访1年内复住院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延续性护理不仅可以有效缓解ACO患者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肺功能,而且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住院率。
刘桂森张晓贝祁琳然叶丽云孟爱宏于东华闫丽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肺功能生活质量
正压振动排痰对良性中心气道狭窄术后患者排痰和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正压振动排痰装置对良性中心气道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排痰和肺功能的作用和影响。方法接受硬质支气管镜加电子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良性中心气道狭窄患者32例随机分为振动正压排痰康复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排痰、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及各项呼吸指标变化(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二氧化碳(PaCO_(2))、呼吸频率)。结果观察2组患者术后24 h至4周痰液颜色、镜下表现及咳痰效果,试验组排痰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患者肺功能FEV_(1)、FEV_(1)/FVC、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呼吸频率、SaO_(2)、PaCO_(2)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正压振动排痰装置可以改善气管镜介入治疗患者术后排痰情况,促进通气氧合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许晓岚叶丽云任雪珠李海涛蔡志刚
关键词:气道狭窄排痰
不同浓度安尔碘冲洗液术前结膜囊冲洗的效果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安尔碘冲洗液术前结膜囊冲洗消毒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内眼手术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0.01%安尔碘组、0.025%安尔碘组、0.05%安尔碘组,每组各50例。3组患者术前均行常规的内眼手术准备,进入手术室后均用0.5%的碘伏消毒术眼皮肤和睑缘,手术开始前3组患者分别用相应浓度的安尔碘冲洗液进行结膜囊冲洗,冲洗后1 min做结膜囊细菌培养,之后使用荧光素钠进行角膜染色,裂隙灯下观察结膜充血状态和角膜上皮损伤情况,比较3组效果。结果0.025%和0.05%的安尔碘冲洗液冲洗后细菌培养阴性率分别为92.0%,94.0%,优于0.01%安尔碘冲洗液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97,P<0.05);0.05%安尔碘冲洗液对结膜的刺激性和对角膜上皮的损伤大于其他两组(χ2值分别为20.257,18.656;P<0.05)。结论0.025%安尔碘冲洗液有高效的杀菌作用,且对眼部角、结膜无破坏性损伤,故更适于眼科手术术前结膜囊消毒。
魏玉华姚一民范士英叶丽云苏洋代金金
关键词:安尔碘结膜囊冲洗眼科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