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祝庆
- 作品数:21 被引量:84H指数:4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反应蛋白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 (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4 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根据体温、X线胸片、白细胞计数及痰液性状分为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 ,前者给予抗菌治疗 ,后者仅给予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 1周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 :治疗前细菌感染组CRP为 5 6± 32 .18mg/L ,非细菌感染组CRP为 6 .32± 2 .5 4mg/L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抗菌治疗 1周后 ,细菌感染组CRP值明显下降。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CRP水平增高与合并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可作为选用抗感染治疗及评价疗效的参考指标之一。
- 周亚新吕祝庆
- 关键词:C-反应蛋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 序贯通气对于急性胰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研究序贯通气对于急性胰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ICU于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72例由于急性胰腺炎所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序贯通气组)与对照组(机械通气组),各36例,其中治疗组采用序贯通气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机械通气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6h及拔管时PaO2、PaCO2、pH值以及无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死亡率、治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序贯通气组有创通气时间为(2.34±1.24)d,少于机械通气组有创通气时间[(5.21±2.32)d,t=3.230,P〈0.053;②序贯通气组总机械通气时间为(4.38±2.15)d,与机械通气组总机械通气时间[(4.25±2.35)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230,P〉0.05);③序贯通气组于治疗后16hpH平均值恢复正常,PaO2高于机械通气组(t=3.440,P〈0.05),PaCO2亦高于机械通气组(t=5.125,P〈0.05);④序贯通气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8.3%,低于机械通气组(16.7%,χ^2=15.644,P〈0.05);⑤序贯通气组治愈率(86.1%)高于机械通气组(75.0%),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机械通气组。结论使用有创一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急性胰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动脉血气水平恢复快、不良反应少、治愈率高等优点,值得于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杜友谊吕祝庆孙德彬周家峰孙蕾
- 关键词:序贯通气急性胰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肺部疾病患者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分析肺部疾病患者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药敏性,进而更好地防治相关感染。方法对医院呼吸科2009-2010年患者送检的标本用ATB条进行常规细菌鉴定,筛选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标本,统计分析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标本与病种分布;并按CLSI标准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1020份标本中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165株,检出率为16.2%,标本来源于痰液占57.6%、血液占21.8%、分泌物占11.5%、尿液占4.9%、其他占4.2%,其中,痰标本同其他标本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鲍氏不动杆菌病种分布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癌、肺结核最多见,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同其他疾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氨曲南及哌拉西林敏感,其余均耐药,其中,亚胺培南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较高,分别为52.7%、38.8%,同其他抗菌药物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在痰标本中检出率最高,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最多见,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较为敏感,临床应综合考虑,根据药敏试验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
- 杜友谊吕祝庆孙德彬周家峰熊雪芳
-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肺部疾病
- 阿齐霉素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被引量:32
- 2007年
- 目的探讨阿齐霉素联合头孢噻肟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84例老年CAP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给阿齐霉素0.5 g,po,qd,连用3 d,同时给头孢噻肟钠2.0 g,静滴,bid。对照组42例,给头孢噻肟钠2.0 g静滴,bid。2组总疗程14 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5%和73.8%,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细菌总清除率分别为80.0%和78.9%,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阿齐霉素联用头孢噻肟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安全、有效。
- 梅建华周云芳吴正春吕祝庆
- 关键词:阿齐霉素头孢噻肟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
- 恙虫病肝脏损害46例临床观察
- 2002年
- 虞作春方静吕祝庆
- 关键词:恙虫病肝脏损害
- 氟伐他汀对肺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功能、肺动脉高压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慢性肺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功能、肺动脉高压(PAH)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均予吸氧、解除支气管痉挛、强心利尿等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氟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肺动脉压(PAP)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NO浓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ET浓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TXB2、hs-CRP、PAP较治疗前也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hs-CRP较治疗前降低(P<0.05)外,余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氟伐他汀具有非调脂依赖性心脏保护作用,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慢性炎症反应,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心功能。
- 梅建华吕祝庆
-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功能肺动脉压氟伐他汀
- 支气管内膜结核2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特点、X线征象、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 2 7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的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主要表现有咳嗽、咳痰、发热 ;大部分患者血沉增快 ,结核菌素阳性率较高 ,但痰菌阳性率低 ;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有充血、水肿、粘膜增厚、粗糙、管腔狭窄、阻塞、肉芽肿形成等。结论支气管内膜结核以中、下叶较多见 ,误诊率高 ,纤维支气管镜下刷检。
- 吕祝庆虞作春孙德彬
- 关键词:支气管内膜结核纤维支气管镜
- 肺和胸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一例被引量:4
- 2006年
- 患者女性、38岁,因右胸刺痛半年余拟“结核性胸膜炎”于2003年2月11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肿瘤家族史。半年前曾在劳累后感觉右胸呈针刺样疼痛,无胀、钝、绞及放射状疼痛。症状呈间歇性发作,每月出现1—2次,经休息数天后可自行缓解,因症状能忍受患者一直未就诊。每次发病期间无畏寒、发热、咳嗽、咳痰、胸闷及气促等症状。本次因右胸刺痛加重到本院就诊,2003年3月17日X线胸片示:右侧大量胸腔积液(图1),拟“结核性胸膜炎”收入院。体检:体温37.4℃,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胸廓塌陷、肋间隙明显变窄、叩诊为浊音且呼吸音低,两肺无干湿啰音。实验室检查:血清癌胚抗原(CEA)1.25μL,胸液CEA0.01μg/L。胸液常规:淡红、混浊,白细胞0.120×10^9/L(以淋巴细胞为主),红细胞7500×10^12/L,利凡他试验阳性。
- 虞作春黄渊方静吕祝庆叶伟东
-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大量胸腔积液血清癌胚抗原肿瘤家族史X线胸片示浅表淋巴结
- 以大咯血为主要表现的肺隔离症二例被引量:4
- 2002年
- 吕祝庆孙德彬黄渊
- 关键词:肺隔离症大咯血病例报告
- 丹酚酸A对脂多糖诱导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丹酚酸A(Sal A)对脂多糖(LPS)诱导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后,分为对照组、LPS组、LPS+Sal A组(Sal A组)和LPS+6-氨基-3-甲基嘌呤(3MA)组(3MA组)。MTT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活性氧(ROS)试剂盒和JC-1试剂盒检测细胞内ROS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Ⅱ/Ⅰ、Beclin1和PTEN介导的假定激酶蛋白1(PINK1)和Parkin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LPS组相比,Sal A组和3MA组细胞存活率增高,细胞凋亡率、ROS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比例明显减低。Sal A和/或3MA处理后,LPS诱导的LC3-Ⅱ/Ⅰ、Beclin1、PINK1和Parkin表达显著下降。结论Sal A对LPS诱导的HPMVECs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ROS含量、稳定线粒体膜电位和降低线粒体自噬水平有关。
- 黎媛李伟文蓝秀吕祝庆
- 关键词:丹酚酸A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