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娟
- 作品数:12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白细胞介素1β在神经胶质瘤恶性进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3年
- 白细胞介素1β(IL-1β)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是启动免疫反应的关键因子,同时它也是炎症性肿瘤微环境中的中心介质。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IL-1β在很多系统的肿瘤疾病中包括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了解IL-1β在神经胶质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可以为以IL-1β为靶点的抗胶质瘤治疗策略提供新的依据。本文对IL-1β在神经胶质瘤恶性进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王棒吴娟陈硕硕程哲束汉生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恶性进展白细胞介素1Β
- 白细胞介素-1β通过IL-6/JAK2/STAT3轴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脑胶质瘤细胞侵袭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ELISA检测IL-1β和IL-6在人星形胶质细胞(NHA)、U87、U251、A172胶质瘤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浓度,根据结果挑选实验细胞,随后检测IL-1β刺激下的IL-6生成。在不同浓度的IL-1β刺激、改变IL-6含量、下调JAK2和STAT3基因表达水平等不同条件下,使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以及Western blot检测JAK2、STAT3磷酸化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与NHA相比,U87、U251的培养液中IL-1β水平明显升高,U87、U251、A172的培养液中IL-6水平均明显升高。在U87、U251细胞中,IL-1β不仅能促进细胞的侵袭,而且能促进其IL-6的产生。在IL-1β的刺激下,IL-6蛋白能进一步促进细胞的侵袭,而IL-6中和抗体则明显抑制IL-1β的促侵袭作用。研究表明IL-1β刺激可促进U87、U251细胞JAK2和STAT3的磷酸化蛋白表达。在IL-1β的刺激下,IL-6蛋白能进一步促进它们的表达,而IL-6抗体则明显抑制其表达。同时,下调JAK2和STAT3也能显著抑制IL-1β刺激下的U87、U251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IL-1β通过IL-6/JAK2/STAT3轴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的侵袭。
- 王棒吴娟陈硕硕程哲束汉生
- 关键词:脑胶质瘤IL-1Β
- 参与式教学在妇幼保健实习带教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究参与式教学在妇幼保健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参与临床实习的82名实习医生,按照教学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1名。对照组在妇幼保健学习中采用以带教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以实习医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比较两组学习自主性、实习效果反馈、考核成绩和对带教教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习医生在学习渴望、自我控制和自主总结等学习自主性得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在问题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习重点、病例分析归纳等能力方面肯定的概率高于对照组,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考核成绩上均优于对照组,在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上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幼保健参与式教学能提高实习医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改善教学关系、提高带教质量和实习医生综合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 陈信陈辉吴娟张阵张慧赵冰徐家丽
-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妇幼保健带教
-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1例被引量:3
- 2009年
- 陈信王磊吴娟刘丽刘坤鹏陈兰举
- 关键词:病例报告儿童
- 小儿脑梗死30例临床分析
- 2007年
- 目的分析小儿脑梗死的常见病因与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30例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发病原因中感染17例(57%),外伤8例(27%),烟雾病1例(3%),病因不明4例(13%)。1例(烟雾病)放弃治疗,余经合理治疗后12例痊愈,11例显著好转,6例好转。结论小儿脑梗死的病因很多,以感染和外伤最为常见,经合理治疗后预后良好。
- 陈信丁周志吴娟诸宏伟彭万胜
- 关键词:脑梗死病因
- 鱼肝油混合制剂在儿童口腔溃疡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鱼肝油混合制剂治疗儿童口腔溃疡的有效性。方法将158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实验组89例,给予鱼肝油混合制剂每日6次局部溃疡处涂擦,对照组69例,给予碘甘油局部涂药,时间和次数同对照组。分组观察。以溃疡面愈合时间及恢复正常进食时间为观察指标,比较鱼肝油混合制剂和碘甘油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愈合时间为(5.42±3.12)d,对照组为(7.88±3.0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进食时间分别为(4.2±1.3)d和(7.2±3.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鱼肝油混合制剂在促进儿童口腔溃疡的愈合及进食改善情况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且经济、安全。
- 吴娟陈利华张耀柱陈靓陈信张云莲
- 关键词:儿童口腔溃疡
-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特性及其对胶质瘤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qRT-PCR)检测人星形胶质细胞NHA和胶质瘤细胞株U87、U251、SNB19、T98和LN229中TNFAIP3的表达,以U87和SNB19为实验对象。使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介导小干扰RNA(siRNA)转染U87和SNB19以下调TNFAIP3的表达;采用Transwell检测下调TNFAIP3对U87及SNB19侵袭的影响;运用划痕实验检测下调TNFAIP3对U87及SNB19迁移的影响。结果和NHA(0.144±0.008)相比,TNFAIP3在U87(1.380±0.066)、U251(0.663±0.062)、SNB19(1.405±0.032)、T98(1.002±0.068)、LN229(0.667±0.027)中的表达均升高(均P<0.05)。si-TNFAIP3转染U87及SNB19可下调TNFAIP3的表达,继续培养24 h,U87及SNB19侵袭和迁移能力均下降(均P<0.05)。结论TNFAIP3在胶质瘤中高表达,TNFAIP3可促进U87及SNB19的侵袭和迁移,si-TNFAIP3可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 汪潮潮程哲常雪莲王棒吴娟何士伟王大巍
- 关键词:胶质瘤迁移
- 脱氢姜酮通过调控miR-223-3p抑制喉癌细胞Hep-2增殖、迁移及血管形成
- 2023年
- 目的探讨脱氢姜酮(DZG)对喉癌细胞Hep-2增殖、迁移及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DZG(0,75,150,300μmol/L)处理Hep-2细胞24 h,MTT法、Transwell、Western blot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分别检测Hep-2细胞的存活率、迁移能力、迁移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血管形成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相对表达水平和miR-223-3p mRNA相对表达量。将Hep-2细胞分别分为:①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模拟物阴性对照组(miR-NC)、miR-223-3p组(转染miR-223-3p);②空白对照组(si-control组)、阴性对照组(si-NC)及miR-223-3p小干涉RNA组(si-miR-223-3p)。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能力,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VGEF、MMP-2、Vimentin、N-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0,75,150,300μmol/L的DZG培养Hep-2细胞,MTT结果显示,24 h细胞存活率随DZG浓度增加而下降(P<0.05);Transwell结果显示,细胞迁移能力随DZG浓度增加而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VGEF、MMP-2、Vimentin、N-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随DZG浓度增加而降低(P<0.05);RT-PCR结果显示,miR-223-3p mRNA相对表达量随DZG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将Hep-2细胞进行转染后,RT-PCR结果表明,miR-223-3p组Hep-2细胞miR-223-3p相对表达量较miR-NC组和control组明显升高,si-miR-223-3p组Hep-2细胞miR-223-3p相对表达量较si-NC组和si-control组明显降低(P<0.05)。MTT法结果显示,miR-223-3p组细胞存活率较miR-NC组明显降低(P<0.05)。不加DZG单独使用正常培养基培养验证miR-223-3p对Hep-2细胞存活率时发现,miR-223-3p组细胞存活率较miR-NC组和control组细胞明显下降,si-miR-223-3p组细胞存活率较si-NC组和si-control组明显升高(P<0.05);Transwell结果显示,miR-223-3p组细胞迁移率较miR-NC组和control组明显降低,si-miR-223-3p组细胞迁移率较si-NC组和si-control组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
- 吴俊王文忠吴娟于宁静孙哲周兰柱
- 关键词:喉癌增殖迁移血管形成
- BFAR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双功能凋亡调节器(BFAR)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基于美国癌症基因数据库(TCGA)及中国脑胶质瘤基因谱数据库(CGGA),分析胶质瘤临床标本中BFAR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胶质瘤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与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关系;通过Western blot及qRT-PCR验证BFAR蛋白及mRNA在胶质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低级别胶质瘤BFAR的表达高于非瘤脑组织(P<0.05);胶质母细胞瘤BFAR表达高于非瘤脑组织(P<0.05),且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增加,BFAR的表达量增加。BFAR低表达的胶质瘤患者总体生存时间长于BFAR高表达的胶质瘤患者(P<0.05);高表达BFAR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总体生存期短于低表达BFAR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P<0.05);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胶质瘤患者BFAR表达高于IDH突变型患者(P<0.05);非1p/19q联合缺失的胶质瘤患者BFAR表达高于1p/19q联合缺失的患者(P<0.05)。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胶质瘤中BFAR与抗凋亡相关蛋白Bcl-xl、Bcl-w、Mcl-1表达及促凋亡相关蛋白Bax、Bad、Bim表达密切相关(P<0.05)。BFAR mRNA在胶质瘤细胞U251、T98和LN229中的表达比正常星形胶质细胞NHA中高(P<0.05)。结论BFAR在胶质瘤组织中及细胞系中高表达,其与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 程哲汪潮潮吴娟王棒周星辰
- 关键词:胶质瘤MRNA
- 下咽癌侵犯食管入口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下咽癌侵犯食管入口的基本临床特点,总结治疗效果并选择合适的综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治疗的32例下咽鳞状细胞癌侵犯食管入口的病例,收集患者临床基本信息,随访术后生存情况,分析下咽癌侵犯食管入口的基本临床特点及治疗疗效。结果32例患者皆为男性,年龄为44~81(62.7±9.0)岁,其中梨状窝癌28例、咽后壁癌2例、环后癌2例。肿瘤TNM分期:T3N1M02例,T3N2M05例,T3N3M01例,T4N1M01例,T4N2M020例,T4N3M03例。肿瘤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高分化3例,中分化14例,低分化15例。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行根治性颈清扫术25例,选择性颈清扫术7例。3年总生存率为62.5%(20/32);5年总生存率为34.4%(11/32)。未保留喉功能24例,3年生存率为66.7%(16/24),5年生存率为37.5%(9/24)。术中保留喉功能8例,3年生存率为50.0%(4/8),5年生存率为25.0%(2/8)。其中喉功能(呼吸、发音及吞咽保护)全恢复5例(62.5%),发音及吞咽保护恢复3例(37.5%)。结论下咽癌侵犯食管入口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应积极完善术前检查,根据肿瘤分期及患者身体状况选择治疗方案,主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吴娟周兰柱孙哲吴俊王文忠
- 关键词:下咽癌食管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