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丹

作品数:18 被引量:119H指数:5
供职机构: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5篇影像
  • 5篇影像学
  • 5篇比较影像学
  • 5篇CT
  • 4篇随访
  • 4篇夹层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动脉成像
  • 3篇主动脉
  • 3篇主动脉夹层
  • 3篇冠状动脉成像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术后
  • 2篇随访研究
  • 2篇缺血
  • 2篇发病
  • 2篇发病机制

机构

  • 18篇扬州市第一人...
  • 2篇胶南市人民医...
  • 1篇青岛市海慈医...
  • 1篇海门市人民医...

作者

  • 18篇周丹
  • 11篇李澄
  • 8篇汤晓明
  • 7篇杜先懋
  • 5篇颜虹
  • 5篇王礼同
  • 3篇袁红梅
  • 3篇何玲
  • 2篇罗志刚
  • 2篇姚中逸
  • 2篇卢明花
  • 2篇刘红光
  • 1篇曹庆选
  • 1篇薛贞龙
  • 1篇陈建
  • 1篇刘晓亮
  • 1篇赵锡海
  • 1篇马民
  • 1篇张亮
  • 1篇李洪江

传媒

  • 5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外医用放射...
  • 1篇2008华东...
  • 1篇全国医学影像...
  • 1篇全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胶质瘤术后不同时期CT随访研究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 :研究脑胶质瘤术后不同时期CT表现 ,旨在提高术后CT诊断水平。方法 :随访 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术后患者 ,术后不同时期进行CT扫描。结果 :肿瘤残存 10例 ( 2 5 % ) ,术后 2~ 5天内呈结节状、块状、环状强化 ,强化环不规则 ,厚薄不均 ;1周~ 3个月内术区残腔边缘呈“正常”反应性环状强化 2 0例 ( 5 5 6 % ) ,强化环厚薄均匀 ,光滑整齐或不规则 ;3个月后术区边缘或远处肿瘤复发 12例 ( 3 0 % ) ,呈结节状、环状、不规则团块状强化 ,大部分“正常”反应性环状强化消失 ,残存肿瘤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结论
王礼同汤晓明周丹杜先懋
关键词:脑肿瘤胶质瘤CT随访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表现和随访研究被引量:24
2002年
目的 研究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表现及发病机制和转归。方法  5 8例全部摄平片 ,2 6例行CT扫描 ,随访 2~ 15年。 6例手术病理证实。总结缺损的CT、X线特点 ,提出病灶愈合的分型。结果 共累及 6 5骨 ,70个病灶。病灶 81.4 3% (5 7/ 70 )位于股骨下干骺端 ,呈凹向骨髓腔的杯口样或碟形缺损 ,内缘有硬化线 ,表面无骨壳 ,部分缺损有纵形骨嵴。 18个病灶随访复查消失 ,根据其表现分为原位骨化型和平复型。 3例 3个病灶随访增大 ,手术证实为非骨化性纤维瘤。结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表面无骨壳 ,有自愈倾向 ,亦可长期存在。表现典型及内有骨嵴的缺损未见转化为非骨化性纤维瘤者。
刘红光曹庆选卢明花周丹李洪江刘元伟刘晓亮
关键词:纤维性骨皮质缺损CTX线诊断发病机制随访研究
多层CT脑灌注成像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初步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 :对 8例疑有脑梗死的患者行常规CT平扫和CT脑灌注检查 ,发病时间为 1~ 2 4h ,3例患者同时行MRI检查。结果 :8例脑梗死患者CT平扫均未见异常 ,3例CT脑灌注后见大面积脑梗死灶 ,其中 1例发病仅 1h ,MRIT2 W及DWI未见异常信号 ,6d后CT复查证实 ;另 2例MRIT1 、T2 加权阴性 ,DWI呈异常高信号。其余 5例CT平扫和脑灌注成像均未见异常 ,3~ 7d后CT复查 ,其中 2例为脑干梗死 ,2例为左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区小范围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 ,1例未见异常。结论 :CT脑灌注成像最早可在出现症状 40min后显示脑梗死病灶 ,超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好 ,异常灌注区以脑血流 (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 (MTT)、对比剂峰值时间 (TTP)最敏感 ,CT脑灌注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改善预后。但对脑干或其它部位小的脑梗死灶 。
汤晓明李澄王礼同周丹罗志刚杜先懋
关键词:脑梗死CT灌注成像缺血半暗带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随访再认识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进一步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发展转归、CT分度与预后的关系 ,并评价CT在HIE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有围产期窒息史 ,头颅CT诊断为不同程度的HIE新生儿 62例。根据脑水肿范围、程度 ,将HIE分为轻、中、重 3度 ,分别于 3个月、6个月、1岁、2岁和 4岁内进行头颅CT复查。结果 :HIE所致脑低密度灶在生后3个月内吸收消失 ;3~ 6个月时可引起外部性脑积水 (EH) ,1岁以后 ,EH的表现消失 ;3个月及以后可引起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 (PVL) ,其中轻、中、重度HIE的PVL发生率为 11.6%、64 .3 %和 80 % ;重度PVL的发生率为 2 0 %、3 3 .3 %和75 % ;重度HIE在 2个月内可引起脑软化和脑萎缩 ( 80 % )。结论 :HIE的CT分度与预后密切相关 ;轻度者 ,预后良好 ;中 重度者 ,预后较差。PVL。
王礼同汤晓明周丹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CT
CT诊断小肠茧状包裹症并急性肠梗阻一例被引量:4
2001年
刘红光卢明花马民张亮周丹
关键词:CT诊断急性肠梗阻并发症病例报告
主动脉夹层的比较影像学
<正> 主动脉夹层系主动脉内膜环状或横向撕裂,血流侵入夹层,继后随血肿形成及病变延伸,突然出现心前区或胸骨后撕裂样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临床命名为主动脉夹层分离,简称主动脉夹层(aonic dissection...
李澄周丹
文献传递
主动脉夹层的比较影像学
<正>0 引言主动脉夹层系主动脉内膜环状或横向撕裂,血流侵入夹层,继后随血肿形成及病变延伸,突然出现心前区或胸骨后撕裂样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临床命名为主动脉夹层分离,简称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
李澄周丹
文献传递
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7年
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在正常情况下位于心外膜下的脂肪组织中.但亦有的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被心肌纤维覆盖.致使心脏收缩时该段冠脉受到挤压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该段血管被称为壁冠状动脉(mural coronary artery,MCA),而覆盖在其表面的心肌纤维束称为心肌桥(myocardiac bridge,MB)。随着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的广泛应用,心肌桥的发现也日益增多。本研究旨在探讨MSCTCA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周丹李澄颜虹杜先懋何玲袁红梅
关键词:心肌桥壁冠状动脉CTA
心血管疾病的CT、MR比较影像学被引量:3
2003年
李澄周丹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CTMR比较影像学
腹部介入性
2000年
周丹汤晓明
关键词:腹部CT介入诊断介入疗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