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祥春

作品数:40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动脉
  • 12篇封堵
  • 11篇患儿
  • 10篇心脏
  • 9篇导管未闭
  • 9篇动脉导管
  • 9篇动脉导管未闭
  • 9篇未闭
  • 9篇介入
  • 8篇先天
  • 8篇先天性
  • 8篇封堵术
  • 7篇心肌
  • 7篇心脏病
  • 7篇先天性心脏
  • 7篇先天性心脏病
  • 7篇病患
  • 6篇儿童
  • 5篇导管
  • 4篇婴儿

机构

  • 40篇深圳市儿童医...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广东省医学科...
  • 1篇南华大学
  • 1篇广东省心血管...

作者

  • 40篇孟祥春
  • 12篇徐明国
  • 12篇李博宁
  • 11篇刘琮
  • 10篇谭卫群
  • 8篇刘麟
  • 7篇蔡华波
  • 6篇张智伟
  • 5篇潘晓兰
  • 5篇王涛
  • 5篇谢颖
  • 4篇李志川
  • 4篇张青
  • 4篇胡宇慧
  • 3篇沈定荣
  • 3篇马东礼
  • 3篇马伟科
  • 3篇马颐姣
  • 3篇袁秀丽
  • 3篇曹琳

传媒

  • 5篇中国当代儿科...
  • 3篇岭南心血管病...
  • 3篇第16届中国...
  • 2篇心脏杂志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医学诊断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崎病患儿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关系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川崎病患儿循环内皮祖细胞的功能状态及其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关系。方法将10例川崎病患儿和10例健康体检儿童分为川崎病组和对照组。利用含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DMEM培养基将入选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为内皮祖细胞。然后分别利用MTT法,改良Boyden小室法及细胞培养板贴壁法测定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贴壁功能。利用胶乳增强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Hs-CRP的浓度。结果川崎病组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贴壁能力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川崎病组Hs-CRP的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87.1±30.2mg/Lvs5.3±3.4mg/L;P<0.01)。川崎病组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与血浆Hs-CR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川崎病患儿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显著降低,这可能与川崎病患儿体内的炎症介质反应有关。
徐明国门丽娜王海霞祖莹赵春玉赵霞蔡华波孟祥春王涛
关键词:川崎病内皮祖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
小婴儿动脉导管未闭急诊介入封堵术
目的:研究小婴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时急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4月到2012年4月6年间共收治PDA患儿162例,其中15例婴儿合并反复的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纽约心功能分为Ⅳ...
孟祥春
动脉导管造影联合经胸超声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经动脉导管造影联合经胸超声能否作为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一种简化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欲行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技术。观察组采用简化的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并借助经胸超声实时监测。结果观察组20例患儿用简化方法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均一次封堵成功,超声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左、右肺动脉、降主动脉血流速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患儿放射线曝露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无一例与血管穿刺相关的血管并发症发生,但对照组患儿发生4例血管并发症。患儿的恢复时间和滞留于监护室的时间也相应缩短;观察组总的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结论经动脉导管造影联合经胸超声行PDA封堵术是一种良好的简化封堵方法。
孟祥春蔡华波李志川王涛张青张智伟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经胸超声先天性心脏病儿童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减化治疗:经动脉导管造影联合经胸超声
目的研究经动脉导管造影联合经胸超声能否做为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的一种减化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欲行PDA介入封堵术40例适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封堵技术,即在病人的一侧腹股沟处同...
孟祥春张智伟
文献传递
先天性单侧肺动脉发育异常的影像学诊断(附8例临床报道)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比较几种常用影像学技术在先天性单侧肺动脉发育异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先天性单侧肺动脉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胸片、二维彩色心脏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资料。结果胸片对本病没有诊断价值,但在常规检查中具有重要意义。二维彩色心脏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有无伴随的心内畸形、良好地显示心室与大动脉的连接,但对心外的大血管走行方向,尤其是肺动脉的发育情况则显示欠佳。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能够清楚地显示心外大血管的走行和发育,了解病侧肺血供情况,并能进一步证明心内合并的畸形。结论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仍是目前确诊本病的最可靠的方法。
孟祥春邱宝明王涛张青孟宝英
关键词:单侧肺动脉缺如超声心动图
儿童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儿童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年4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10例EFE合并NVM患儿的临床表现、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10例患儿均按EFE的治疗方案治疗,2例因严重心力衰竭放弃治疗;8例好转出院,其中3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同时行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1例,主动脉弓成形术2例)。结论 EFE合并NVM的患儿在经积极治疗后临床症状可得到缓解,但远期预后不良。
蔡华波李志川徐明国袁秀丽孟祥春
关键词: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心肌致密化不全儿童
儿童难治性与普通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比较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比较普通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及难治性MPP的临床特征,探讨儿童MPP发展为难治性MPP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患儿入院第1天采外周静脉血2 mL,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MP-IgM,同时取患儿咽拭子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MP-DNA,以及咽拭子快速培养。归纳及总结普通性和难治性MP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与普通性MPP比较,难治性MPP高热、发生肺外合并症、C反应蛋白及血沉升高的发生率较高,发热时间、住院时间较长(P<0.01);两组病变发生在双侧、右上侧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内合并症、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难治性MPP组仅1例后遗症发生。结论高热、发热时间长、右上肺病变、胸腔积液以及肺外并发症可能会发展为难治性MPP,及时行气管镜检查及冲洗有可能减少难治性MPP后遗症的发生。
卢志威刘慧郑跃杰谭卫群孟祥春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
左卡尼汀治疗儿童心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年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儿童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88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缓慢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0mg/(kg·d),疗程14d,后改为左卡尼汀口服,6岁以下10mL/d(1.0g/10mE),7岁以上每次10mL,1日2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及心电图、血C反应蛋白(CRP)、心肌酶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心指数(CI)及左心舒张功能指标:EF斜率(MVEF)和左室后壁运动快充盈期分数(LFFPw)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血CRP、心肌酶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纽改善更明显,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左卡尼汀可以改善儿童心肌病患者心功能,且疗效显著。
谭卫群刘麟孟祥春
关键词:心肌疾病药物疗法
婴儿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时急诊介入封堵术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研究婴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时急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总结笔者医院近5年收治PDA患儿162例,其中15例婴儿合并反复的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纽约心功能分为Ⅳ级),2例合并右上肺不张,2例需呼吸机持续辅助,所有患者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肺部感染迁延不愈,心力衰竭的症状持续存在,3例在病程中心力衰竭突然加重,其中1例术前因心力衰竭而死亡,14例患者得到了及时的干预.14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7例,患者年龄3~12个月,平均年龄6.7个月,体重3.5~8.0kg,平均体重5.6kg,3例合并小型室间隔膜部缺损(VSD) (2.5 ~4.0mm).术前内科治疗包括持续面罩或头罩吸氧、控制心力衰竭、抗生素应用、雾化吸痰、营养支持、呼吸机辅助等.2例采用经典的PDA介入法进行封堵治疗;12例采用简化的PDA介入法治疗.应用简化的PDA介入法患者术中均需经胸超声的实时监测.术后1、3、6个月、年回院复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 4例PDA形态为管型,9例为漏斗型,直径3~ 12mm,平均直径为5.4mm;均合并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力55 ~ 110mmHg,平均压力74.5mmHg).12例获得封堵成功;1例因输送长鞘难于从髂总静脉处送入下腔静脉,遂放弃封堵,转入外科手术结扎;1例因动脉导管粗大,呈管型,直径达12mm,选择22-24型号的封堵器,在释放后出现了封堵器移位,立即行外科取出封堵器并行PDA结扎术.术后滞留ICU时间6~ 12h,继续住院时间3~7天.随访中仅1例患者降主动脉血流速度增快,最高达2.15m/s,该例患者目前仍在随访中.所有患者未见血管破裂、血栓形成、动静脉瘘等血管并发症.合并小型室间隔膜部缺损3例患者,1例室缺接近闭合,左向右分流较术前明显减少;另2例室缺直径无明显变化.结论 婴儿PDA合并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行急诊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并发症少,缩短住院时
孟祥春谭卫群刘麟李博宁徐明国刘琮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
普奈洛尔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普奈洛尔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单独使用左卡尼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使用左卡尼汀联合普奈洛尔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22, P=0.0018<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521, P=0.0002<0.05)。结论采用普奈洛尔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医疗界广泛应用。
谭卫群刘琮孟祥春萧敏谢颖
关键词:川崎病血管炎冠状动脉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