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宗祖盼

作品数:16 被引量:173H指数:8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6篇艺术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文化产业
  • 6篇跨界
  • 5篇跨界融合
  • 3篇思维
  • 3篇文化科技
  • 3篇创新思维
  • 2篇电影
  • 2篇艺术
  • 2篇文化
  • 2篇裂变
  • 1篇大鱼
  • 1篇电视观众
  • 1篇动画
  • 1篇动画电影
  • 1篇信息化
  • 1篇虚拟化
  • 1篇学科
  • 1篇学科建设
  • 1篇研究范式
  • 1篇演进

机构

  • 15篇深圳大学
  • 5篇暨南大学

作者

  • 16篇宗祖盼
  • 9篇李凤亮
  • 1篇胡刘斌
  • 1篇蒋述卓

传媒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电影新作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电影评介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艺术百家
  • 1篇艺苑
  • 1篇中国高校影视...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审艺”何以成学?——读梁玖教授的《审艺学》所思被引量:1
2013年
目前,艺术学独立升格为第13个学科门类后,"艺术学"三个字成为了庞大学科群体的总称,其内涵逐渐边缘化、空洞化。艺术学怎样才能真正"说话"?这是艺术学学科发展所面临和亟需解决的课题。因此,该文在对梁玖的《审艺学》进行系统解读的过程中,一是揭示了《审艺学》是对艺术学本体论构建的一次有效尝试,是从围绕艺术本体视点而审视的一个结果,它既有拓宽艺术学研究视野的价值,又有提升艺术认识论、丰富和深化艺术创造实践理论与艺术传播应用、促进艺术批评的意义。二是肯定《审艺学》对于艺术学科学建设具有重要价值。三是回答论证了"审艺"成为学的内涵。四是倡导有更多的艺术学界学者参与到审艺学学科的讨论和建设中来,让审艺学的羽翼渐丰,实在地促进中国艺术学学科的完善性建设。
宗祖盼
深港电影:交融演绎与互动空问研究
2014年
通过回顾梳理已有文献,采用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对深港电影近三十年来合作发展历程进行深入剖析和思考。文章第一部分主要描述了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后期深港电影合作历程;第二部分着重阐述19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深港电影共同面临的困境及做出的努力和探索;第三部分立足当下,探讨了双城互动背景下深港电影合作的未来空间及其可能。
宗祖盼
关键词:互动空间
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演进机理与历史语境被引量:15
2016年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厘清二者融合的演进机理有助于把握科技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文化与科技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融合特征:在原始蒙昧时代,原始文化与简单技术呈现出混沌般的交融共生形态,具有同根同源的特性;而在漫长的古代文明时期,文化与科技则相对分离,并沿着自身的系统独立发展;进入近代社会后,文化与科技相互隔离的状态被打破,并在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积极融合与消极冲突并存的局面;在信息时代,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文化发展正在引领文化与科技融合步入新的历史阶段,文化与科技开始以主动姿态向对方渗透,呈现出深度融合发展的趋势。
李凤亮宗祖盼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文化科技演进机理历史语境
跨界融合: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之路被引量:19
2015年
跨界融合作为当前文化产业领域最主要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之一,对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业态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其融合的形态突出表现为跨门类融合、跨要素融合、跨行业融合、跨地域融合和跨文化融合等。推动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思维,寻找业态融合的动力,提升业态融合的品质,把握业态融合的本质;要以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路径创新为主要支点,为文化产业的业态跨界融合寻求创新保障。
李凤亮宗祖盼
关键词:文化产业创新思维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与对策被引量:27
2015年
中国文化产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新一代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在此背景下,文化产业也呈现出新的特征,显示出平台信息化、内容虚拟化、消费体验化、产业跨界化和贸易国际化五大趋势。
李凤亮宗祖盼
关键词:文化产业信息化虚拟化体验化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文化业态创新战略被引量:22
2017年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和战略调整期,文化产业总规模持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业态层出不穷。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消费驱动、国家意志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跨界融合""科技引领""版权衍生""沉浸体验"或成为当下与未来文化产业业态创新的主要模式与战略方向。
李凤亮宗祖盼
关键词:文化产业跨界融合版权
媒介变革下的观众身份认同建构--基于跨年综艺变迁的观察
跨年综艺作为当下一种流行的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形式,因其庞大的数量和多元的类型正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它已经成为当下观众身份认同建构的重要场域.在媒介技术的作用下,跨年综艺经历了“电视时代”“网络时代”和“多屏时代”三个阶段...
宗祖盼蔡心怡
关键词:电视观众身份认同媒介变革
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模式与类型被引量:42
2016年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涉及主体和行业之多、影响范围之广泛、战略意义之重大需要我们站在更为广阔的视域去探究二者的融合模式和呈现类型。文化与科技融合手段的差异性与目的多样性必须从这一创新实践活动的"主体"(个体、企业、消费者、政府和中介)和"客体"(产业、产品)中去寻找,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文化与科技融合模式类型的多元化。主要包括:(1)新兴产业推动下的"业态新创"模式,指新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和自身产业化的过程中创造了"新"的产业形态;(2)产业融合实践下的"跨界聚合"模式,指行业的跨界经营和要素的互动聚合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或升级;(3)科技创新牵引下的"内容活化"模式,指以科技手段来提升文化内容的影响力、表现力和传播力;(4)文化创意驱动下的"技术嫁接"模式,指以文化内涵来提升科技产品和服务的人文品质;(5)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协同创新"模式,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来实现文化与科技资源的汇聚与融合。
李凤亮宗祖盼
关键词:文化科技
以跨界融合推动文化产业业态革新
通过分析新创意时代的业态裂变与跨界融合,建议以创新思维推动文化产业业态跨界融合,寻找业态融合的动力,提升业态融合的品质,把握业态融合的本质,通过观念创新、机制创新、路径创新为业态跨界融合提供创新保障。
李凤亮宗祖盼
关键词:文化产业创新思维
艺术家如何“能够”成为艺术家——《艺术原创与价值转换》读后
2014年
一直以来,艺术家被视为“模仿者”的观念在古典文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18世纪以后,“模仿说”受到冲击,“人们在对其批驳中普遍强调艺术的想象与创造的本质,强调艺术家、诗人作为‘创造者'的主体地位”[1]。尼采、海德格尔、福柯等都曾肯定艺术家作为审美主体的重要性,并强调人在艺术中的自我创造性。如果说,早期文艺理论家对“艺术本体”讨论形成的一系列成果,是基于“艺术家何为”这一问题的拷问,那么作为在实践探索中的一次尝试,李凤亮教授率领团队撰写的《艺术原创与价值转换》(海天出版社2014年出版。
宗祖盼
关键词:艺术家原创文艺理论家古典文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