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屈陈江

作品数:16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切除
  • 6篇切除术
  • 6篇腹腔
  • 6篇腹腔镜
  • 4篇胃癌
  • 3篇手术
  • 3篇脾切除
  • 3篇脾切除术
  • 2篇远端
  • 2篇远端胃
  • 2篇远端胃癌
  • 2篇远端胃癌根治...
  • 2篇胃癌根治
  • 2篇胃癌根治术
  • 2篇消化道
  • 2篇消化道重建
  • 2篇离断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门静脉

机构

  • 15篇张家港市第一...
  • 2篇苏州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16篇屈陈江
  • 5篇涂建成
  • 5篇季良
  • 4篇周萃阶
  • 3篇周亮
  • 2篇梁耀
  • 2篇王浩
  • 1篇钱海鑫
  • 1篇柯重伟
  • 1篇高嵘
  • 1篇秦磊
  • 1篇胡慧勤
  • 1篇宋宇
  • 1篇蔡军

传媒

  • 4篇交通医学
  • 3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生态文明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交通医学...
  • 1篇大医生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60例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回顾60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的肝功能、脾亢症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脑病发生。术后半个月肝功能好转52例,无变化8例。脾亢症状均消失。术后2个月胃镜复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好转46例,好转14例。术后随访48例(12~24个月),再出血率8.3%(4/48)。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止血率高,脑病发生率低,操作简便。
屈陈江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生长抑素对恶性肠梗阻和术后早期炎症的作用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评价生长抑素在恶性肠梗阻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效果,以探索最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以2010年7月—2012年7月来院治疗恶性肠梗阻或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两组均有41例患者。予对照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直至患者恢复肠功能。治疗14 d仍无效或者病情加重,可对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各项症状、体征好转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和胃肠减压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X线片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和胃肠减压量较对照组下降更多,经t检验,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临床疗效为痊愈和好转的人数多于对照组,且有效率也较高,有效率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肠梗阻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中,生长抑素结合常规治疗较单纯采用常规治疗,能更好地缓解患者肠梗阻症状,并提高治疗成功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季良涂建成屈陈江
关键词:生长抑素恶性肠梗阻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28例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的疗效,以探讨腹腔镜及相关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2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低位直肠癌28例无手术死亡患者,无中转开腹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35±42)min,手术切除淋巴结2~27枚,术后住院时间7~21天,术后病理检查示远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肠梗阻各1例,短期影响排便功能2例。平均随访时间(22±14)个月,随访中局部复发1例,远处转移2例,术后死亡3例,3年生存率89.2%。结论: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安全可行,且能达到和开腹手术相同效果。
屈陈江周亮季良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腹腔镜
胃癌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转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胃癌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转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3例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14v组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影响因素;并将其分为转移组及非转移组,对比2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93例患者共出现13例14v组淋巴结转移,转移率13.98%。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胃癌14v组淋巴结转移与病灶位置、肿瘤Borrmann分型、淋巴结转移数量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病灶直径、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方面无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胃下部肿瘤、Borrmann分型Ⅲ~Ⅳ型、淋巴结转移数量N3及肿瘤TNM分期Ⅲ~Ⅳ期均为影响胃癌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非转移组相比,转移组病死率更高,中位生存时间更短(P均<0.05)。结论具有上述指标的患者具有更高的14v组淋巴结转移风险,在术前应明确患者的各项指标,制定相应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在确保患者的淋巴屏障功能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尽可能清除癌灶,保证其预后及生存质量。
季良屈陈江
关键词:胃癌预后
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9例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应用内镜技术探讨创伤小、美观的甲状腺切除技术.方法:对9例甲状腺腺瘤采用内镜行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腺叶切除及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结果: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0~200分钟,平均119分钟,出血量极少.无喉返及喉上神经损伤表现.住院5~9天,平均6.8天.结论:由于内窥镜的放大作用,术野结构清晰,可避免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损伤.且手术创口小而隐蔽,具有美容效果.
涂建成屈陈江周萃阶柯重伟
关键词:内窥镜甲状腺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2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初期开展腹腔镜脾切除手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腹腔镜脾切除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1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伴脾亢3例。结果本组23例手术获成功,1例因术中脾下极血管出血中转开腹,1例因脾脏大腔镜下无法完成。手术时间2~5h,平均2.5h,手术失血20~3000mL。术后排气时间24~48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d。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开展腹腔镜脾脏切除手术是安全有效的,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蔡军屈陈江
关键词:腹腔镜脾切除手术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8例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3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但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可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组,值得临床推广。
屈陈江王浩周亮
关键词:腹腔镜脾切除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加化疗在晚期胃癌28例中的应用
2005年
目的:研究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晚期胃癌化疗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晚期胃癌56例随机分为免疫营养支持加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营养支持组使用Stresson,化疗前2天开始放置鼻胃营养管,给予Stresson每天1000~1500ml.化疗方案:5-Fu 0.5g,CF 0.5g,共5天,第1天加奥沙利铂0.15~0.2g.分别于化疗前3天和化疗结束后1天测定血浆白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清白介素2(IL-2).结果: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IL-2均好于单纯化疗组(P<0.05).结论:晚期胃癌化疗患者加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更好耐受化疗.
涂建成许永琪周萃阶屈陈江
关键词:胃癌肠内营养化学治疗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医院管理全过程
2022年
近年来,江苏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美丽医院建设,不断优化就医环境、提升医疗服务、改善群众获得感,提高职工和患者满意度。打造节能型医院,提升“力度”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诊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医疗服务的不断增加,医院的功能不断扩展,能耗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节能降耗成为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屈陈江
关键词:诊疗设备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理念医院管理者
胰十二指肠切除消化道重建术16例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提高胰头壶腹周围以及胆总管下段占位性病变的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方法:16例胰头及壶腹周围及胆总管下段占位性病变,采用两种不同的重建手术方式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行胰肠重建改进术7例,无并发症发生;行未改进术9例,并发胰瘘2例(12.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最关键、问题最多、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胰肠重建,采用稳妥的方法,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屈陈江周萃阶
关键词: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胆总管下段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