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宁

作品数:23 被引量:148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北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暴雨
  • 5篇灾害
  • 5篇中尺度
  • 4篇灾害风险
  • 4篇气象
  • 4篇区域性暴雨
  • 4篇暴雨灾害
  • 3篇大暴雨
  • 2篇中尺度暴雨
  • 2篇物理模型
  • 2篇环流
  • 2篇降水
  • 2篇降雪
  • 2篇谷地
  • 2篇干线
  • 2篇次级环流
  • 1篇地闪
  • 1篇地闪特征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强迫

机构

  • 23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23篇张宁
  • 16篇张萍萍
  • 7篇龙利民
  • 5篇邵末兰
  • 5篇董良鹏
  • 4篇张蒙蒙
  • 3篇吴翠红
  • 3篇车钦
  • 2篇陈璇
  • 2篇何志学
  • 2篇祁海霞
  • 2篇岳岩裕
  • 2篇谢萍
  • 2篇岳阳
  • 2篇苟阿宁
  • 2篇钟敏
  • 2篇孟英杰
  • 2篇韦惠红
  • 2篇邓红
  • 2篇王晓玲

传媒

  • 4篇暴雨灾害
  • 2篇气象
  • 2篇云南科技管理
  • 2篇干旱气象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贵州气象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第27届中国...

年份

  • 3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北省区域性暴雨灾害风险预估方法研究
以湖北省历史暴雨灾害资料为基础,筛选、确定暴雨灾害个例,采用正态概率密度函数、区间平移和欧氏距离函数等方法,构建湖北省5-9月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强度等级、可能产生的灾情损失值风险预估模型.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区域性暴雨...
邵末兰张宁岳阳孟英杰张萍萍谢萍
关键词:暴雨灾害
文献传递
2016年湖北省一次暖区极端降水过程预报偏差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全球数值模式再分析资料(Reanalysis data of Global Numerical Model)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数值模式(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资料、华东区域中尺度模式(Shanghai Meteorological Bureau-WRF ADAS Rapid Refresh System,SMB-WARMS)资料及其他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6年7月5—6日湖北省一次暖区极端降水过程的预报偏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C模式低层预报风场与实况相比向西移动速度偏快,导致强降水落区预报偏西;忽视925 hPa切变线的动力触发作用及对流中高层干层的作用、对水汽迅速增加和极端性认识不足、对中尺度系统的演变规律估计不够等原因,导致预报的降水强度和落区与实况相比有一定偏差。业务数值模式提前72 h、48 h、24 h预报的降水与实况相比均存在偏差,其中华东区域中尺度模式可以提前12 h对降水落区进行调整,在本例中对修正降水预报结论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张萍萍孙军董良鹏陈璇车钦钟敏张蒙蒙张宁
关键词:极端降水中尺度对流系统
2016年湖北梅汛期一次极端强降雨的气象因子异常特征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和其他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湖北省梅雨期一次罕见极端强降水过程气象因子的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异常的高低纬度环流形势配合,为此次极端降水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500 hPa副热带高压较气候平均值显著偏强,有利于副热带高压西侧水汽输送加强,使得低层南风距平较气候平均值异常偏强;850 hPa低涡强烈发展配合200 hPa分流区的形成,导致垂直方向上动力抬升也表现出一定的异常性;此外对该过程中极端降水站点上空的气象因子分析发现,水汽因子(PW)、不稳定因子(K指数)和动力因子(850 hPa散度)绝对值均比气候平均值偏高了1.5个σ以上,并且超过历史相关统计值的上四分位值。最后给出了此次过极端强降水过程的天气概念模型及气象因子异常度的定量配置图。
张萍萍孙军车钦董良鹏钟敏陈璇张蒙蒙张宁
关键词:极端强降水
湖北省三峡谷地两类突发性中尺度暴雨特征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利用湖北省加密自动站资料、常规观测资料、逐6 h的NCEP/GFS再分析资料及FY-2E红外卫星云图等资料,对三峡谷地南北汇合型及聚集增强型两类突发性中尺度暴雨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南北汇合型以天气尺度强迫为主,低层冷暖切变结合提供了主要的动力抬升机制,地面气流汇合及Ω型温度场的形成促使中尺度对流系统南北汇合增强,并受地形影响,沿峡谷向东移动。2)聚集增强型以边界层辐合和地形强迫抬升为主,边界层弱切变和地面形成的有组织的涡旋结构促使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产生发展,地面温度锋区的形成进一步促使零散分布的对流系统产生聚集增强,并由南向北移动。基于以上分析,建立了三峡谷地两类突发性中尺度暴雨概念模型。
张萍萍韦惠红董良鹏张蒙蒙陈赛男张宁
关键词:中尺度暴雨
2012年湖北省两次大暴雨过程峡谷地形增幅作用对比分析
利用湖北省加密自动站资料、常规观测资料、逐6h的NCEP/GFS再分析资料以及FY-2E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2012年6月29日、7月4日湖北省两次大暴雨过程中峡谷地形的增幅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两次大暴雨过程...
张萍萍吴翠红龙利民王海燕张宁王珊珊周金莲
关键词:暴雨过程涡旋
文献传递
2013年湖北省两次降雪过程对比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微波辐射计及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3年2月7—8日干雪过程、2月18—19日湿雪过程,从水汽、不稳定、动力及温湿层结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2月7—8日的干雪过程水汽层次浅薄,水汽输送支仅为700 hPa弱西南气流;2月18—19日的湿雪过程水汽充沛,水汽输送支为700 hPa强西南急流和850 hPa东南气流。(2)干雪过程低层冷平流强,层结稳定。湿雪过程低层暖平流强,冷暖交汇使大气不稳定度增加。(3)干雪过程中弱暖湿气流沿深厚冷空气垫爬升,动力辐合位于中高层,次级环流的形成减弱上升运动。湿雪过程中弱冷空气楔入到强暖湿气流底部,迫使其抬升,形成深厚上升运动区,次级环流的形成增强上升运动。(4)干雪过程整层温度<0℃,700 hPa出现冷性逆温层,-10℃层位于925 hPa附近,水汽密度、液态水含量、整层水汽含量较小;湿雪过程700 hPa出现暖性逆温层,-10℃层位于500 hPa附近,水汽密度、液态水含量、整层水汽含量较大。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干、湿雪形成的三维物理模型,该模型从温湿(风)垂直层结上面体现出了干、湿雪形成的主要环境背景差异,对于干、湿雪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萍萍吴翠红祁海霞王晓玲张宁
关键词:次级环流液态水含量物理模型
襄阳一次强雷暴过程的雷达回波与地闪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利用湖北省闪电定位仪、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并结合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对2011年7月24日下午出现在湖北襄阳的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该过程的两个强风暴分别产生了冰雹和雷雨大风(后期强降水),重点分析了两个强风暴系统生命期雷达回波和闪电(地闪)特征。结果表明:产生冰雹的强风暴是一个孤立的超级单体,降雹发生在超级单体成熟阶段;产生雷雨大风和强降水的强风暴是一个弓状回波,雷雨大风发生在弓状回波顶部,强降水回波成片状且移速较慢;两个风暴的地闪演变特征及闪电在风暴生命史各阶段分布的位置不同。
苟阿宁吴涛高琦张宁徐明
关键词:雷暴雷达回波地闪特征
2010年1月鄂东一次暴雪过程中尺度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GFS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1月5—6日发生在湖北东部的暴雪过程进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500hPa北支槽后干冷空气配合南支槽前西南暖湿气流形成的冷暖交汇以及850hPa低涡北抬发展是产生暴雪的主要天气背景;200hPa高空急流、700 hPa西南急流、925hPa东北气流、850hPa气流汇合区、700hPa及850hPa露点锋、锋生次级环流、风向随高度强烈顺转的垂直风切变以及地面中尺度辐合区的有利空间配置,对暴雪预报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此外,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此次暴雪过程的三维物理模型进行了总结。
张宁张萍萍龙利民苟阿宁
关键词:暴雪干线锋生次级环流中尺度分析
武汉市城市积涝预警系统及其仿真模拟效果被引量:11
2010年
在建立武汉市城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以城市地表与明渠、河道的水流运动为主要模拟对象,以二维非恒定流基本方程和无结构不规则网格划分技术为骨架,设计了适合武汉市的城市积涝仿真模型,并结合精细化降水预报业务和积水显示后处理系统,建立了武汉市城市积涝预警系统。另外,利用该系统对2008年5月27—28日武汉市特大暴雨引发的积涝进行预报预警,取得较好效果,其中最大积水落区预报成功率达70%以上,模拟的积水深度误差主要分布在20cm以内。
张萍萍王丽张宁
关键词:仿真模型预警系统
三峡谷地三类突发性中尺度暴雨概念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利用2003—2013年湖北省三峡谷地加密自动站资料、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逐6 h再分析资料,对三峡谷地突发性中尺度暴雨过程进行分型,并从环流背景及天气系统、环境场、地形影响等方面分别进行分析阐述,确立有预报意义的概念模型。结果如下:2003—2013年间,三峡谷地突发性中尺度暴雨过程分为西南低涡前冷暖切变结合型、东北冷槽尾部南北气流汇合型和副高内部边界层辐合型三类。其中,西南低涡前冷暖切变结合型,以天气尺度强迫为主,低层冷暖切变结合区对中尺度暴雨预报指示意义强,地面上以北风气流为主,峡谷入口处南侧迎风坡抬升作用强,峡谷附近温度场呈Ω型,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形成后多沿峡谷向东移动;东北冷槽尾部南北气流汇合型,天气尺度系统明显,低层冷切变尾部辐合区对中尺度暴雨预报指示意义强,地面上南、北两支气流并存,在峡谷入口处交汇进入峡谷,MCS形成后多由北向南移动;副高内部边界层辐合型,以边界层辐合和地形强迫抬升为主,边界层弱切变对预报指示意义强,地面上以偏南气流为主,进入峡谷后受地形阻挡作用,形成逆时针旋转的中尺度辐合中心,配合峡谷入口北侧迎风坡地形抬升作用,动力强迫达到最强,MCS形成后多由南向北移。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三峡谷地三类中尺度暴雨概念模型。
张萍萍张宁董良鹏张蒙蒙
关键词:中尺度暴雨地形强迫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