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萍萍

作品数:42 被引量:324H指数:13
供职机构:湖北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5篇暴雨
  • 8篇中尺度
  • 7篇降水
  • 7篇暴雨过程
  • 4篇中尺度暴雨
  • 4篇区域性暴雨
  • 4篇卫星资料
  • 4篇物理量
  • 4篇洪水
  • 4篇暴雨预报
  • 4篇长江
  • 4篇大暴雨
  • 3篇地形
  • 3篇洞庭湖
  • 3篇汛期
  • 3篇云图
  • 3篇暖区
  • 3篇气象
  • 3篇区域性暴雨过...
  • 3篇卫星云图

机构

  • 42篇湖北省气象局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三峡梯调通信...
  • 1篇湖北省人工影...
  • 1篇三峡水利枢纽...
  • 1篇武汉区域气候...

作者

  • 42篇张萍萍
  • 15篇张宁
  • 12篇董良鹏
  • 9篇龙利民
  • 9篇吴涛
  • 8篇钟敏
  • 7篇张蒙蒙
  • 7篇徐双柱
  • 6篇车钦
  • 5篇吴翠红
  • 5篇施望芝
  • 5篇王继竹
  • 5篇王珊珊
  • 4篇陈璇
  • 4篇韦惠红
  • 4篇王晓玲
  • 4篇韩琦
  • 3篇王海燕
  • 3篇王丽
  • 3篇陈璇

传媒

  • 10篇暴雨灾害
  • 5篇气象
  • 2篇干旱气象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人民长江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高原气象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灾害学
  • 1篇贵州气象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2010年全...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8
  • 5篇2007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风云气象卫星资料在暴雨监测和预报中应用
介绍近几年武汉中心气象台利用风云气象卫星资料在暴雨监测预报中应用的研究成果。经过相关项目的研究,建立了以风云气象资料为主,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等,以网页形式的风云系列卫星资料的暴雨监测预报业务系统,定量监测和预...
徐双柱吴涛张萍萍王继竹刘希文
关键词:暴雨
2016年7月5-6日湖北省暖区极端降水成因及预报情况分析
利用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和其他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7月5-6日湖北省极端降水过程天气成因及预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极端降水发生过程中,500hPa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与北侧偏北气流形成气流...
张萍萍孙军钟敏车钦陈璇董良鹏张蒙蒙张宁
关键词:极端降水低涡切变中尺度对流系统
2016年一次由后向传播型MCS导致的大暴雨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实况观测资料,对2016年湖北省梅雨期一次由后向传播型中尺度对流系统所导致的大暴雨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本次过程中,在冷空气较弱、水汽充沛、能量条件好的情况下,受到西南急流和地面冷池的相互作用,导致出现后向传播型MCS,使得降水带从鄂东北地区向西向南扩展,导致大暴雨天气的发生;(2)从中尺度系统的演变特征看,在大暴雨发生前期,鄂东北对流云图呈现明显的指状特征,这是即将出现后向传播型的MCS的一个指示特征,预示着雨区将向西向南扩展,在以后的预报中特别值得关注。
张宁张萍萍王珏岳岩裕
关键词:梅雨期大暴雨
2013年湖北省两次降雪过程对比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微波辐射计及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3年2月7—8日干雪过程、2月18—19日湿雪过程,从水汽、不稳定、动力及温湿层结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2月7—8日的干雪过程水汽层次浅薄,水汽输送支仅为700 hPa弱西南气流;2月18—19日的湿雪过程水汽充沛,水汽输送支为700 hPa强西南急流和850 hPa东南气流。(2)干雪过程低层冷平流强,层结稳定。湿雪过程低层暖平流强,冷暖交汇使大气不稳定度增加。(3)干雪过程中弱暖湿气流沿深厚冷空气垫爬升,动力辐合位于中高层,次级环流的形成减弱上升运动。湿雪过程中弱冷空气楔入到强暖湿气流底部,迫使其抬升,形成深厚上升运动区,次级环流的形成增强上升运动。(4)干雪过程整层温度<0℃,700 hPa出现冷性逆温层,-10℃层位于925 hPa附近,水汽密度、液态水含量、整层水汽含量较小;湿雪过程700 hPa出现暖性逆温层,-10℃层位于500 hPa附近,水汽密度、液态水含量、整层水汽含量较大。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干、湿雪形成的三维物理模型,该模型从温湿(风)垂直层结上面体现出了干、湿雪形成的主要环境背景差异,对于干、湿雪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萍萍吴翠红祁海霞王晓玲张宁
关键词:次级环流液态水含量物理模型
风云静止与极轨卫星产品在湖北暴雨监测和预报方法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根据2010—2014年风云2号(FY-2)和风云3号(FY-3)气象卫星资料,结合雷达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等,利用多阈值法、面积重叠法进行了湖北省暴雨云团的识别跟踪方法研究;利用配料法进行了湖北省6 h暴雨短时预报方法研究。建立了以网页形式的风云系列卫星资料的暴雨监测预报业务系统,定量监测和预预暴雨的发生、发展。2014年应用检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于湖北省暴雨的监测和预报有指导作用。
徐双柱吴涛张萍萍王继竹董良鹏
关键词:暴雨
湖北省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被引量:48
2008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采用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对2007年春夏之交湖北省的两场区域性暴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雨过程具有相似的环流背景及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动力学结构,且都受到冷空气的影响;两次暴雨过程的不同点在于,后一次暴雨过程的副热带高压、西南风急流明显强过前一次暴雨过程,前一次暴雨过程的地面冷空气强度和移速强于后一次暴雨过程;两次暴雨过程均伴随有能量锋区、湿度锋区,但后一次暴雨过程的能量锋、湿度锋、上升运动等明显强于前一次暴雨过程;前一次暴雨的雷达回波带结构不完整,强回波局地性较强,对应暴雨分布相对零散,后一次暴雨的雷达回波带结构紧密,回波组织性较强,对应暴雨站点较为集中;前一次暴雨的云系由多个云团合并形成,呈带状,对应暴雨站点分散、暴雨集中区域小,后一次暴雨的云系由一个微小云团发展而成,呈团状,其结构密实且停滞少动,对应暴雨区域较大且集中、大暴雨站点多。
施望芝张萍萍吴涛钟敏韩琦
关键词:暴雨物理量场雷达回波卫星云图
长江上游流域大洪水天气分型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通过对1981~2012年24例长江上游流域大洪水过程进行普查,发现影响长江上游大洪水强降水过程的天气系统主要为:巴湖槽东移型、贝湖槽稳定型和东北冷槽型。采用统计、诊断及合成分析方法,对3种不同天气类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及致洪降水发生机理进行研究,并总结其特点及差异。结果表明:3种类型大洪水的洪水特征及降水特征各不相同,大尺度环流背景及天气系统也有所差异。副高及500hPa中高纬环流形势异常是导致强降水发生的直接因素,西南涡、冷暖式切变线及冷空气在不同的类型洪水降水中作用各不相同,异常气旋性环流场、水汽输送方向及水汽通量辐合区与强降水的位置密切相关。
陈璇张萍萍田刚董良鹏韦惠红徐卫立岳岩裕车钦
关键词:大洪水
“配料法”在湖北省夏季暴雨落区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通过对"配料法"的学习与探讨,认为"配料"不仅仅是诊断因子之间的组合,还应当是预报员主观经验与客观数值产品的有机结合;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湖北省梅雨期和盛夏期的天气型特点,分别制定不同的配
张萍萍龙利民邓红
关键词:配料法天气型暴雨落区预报
文献传递
风云3号气象卫星资料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1年
介绍了风云3号(FY-3A)气象卫星资料应用示范项目《卫星资料在暴雨监测预报中的应用》的研究成果。讨论了以FY-3A资料为主,结合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其他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等,在云团识别的基础上计算云团特征量作为预报因子建立预报方程并计算云团最大降水量的暴雨临近预报方法,以及使用FY-3A资料作为"配料法"配料之一的暴雨6 h落区预报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暴雨的临近和短时预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徐双柱吴涛张萍萍
关键词:暴雨预报
长江上游与洞庭湖洪水遭遇水雨情及天气特征综合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利用水雨情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针对三峡水库调度的不同关键期,分析了1981—2012年长江上游、洞庭湖流域的洪水、降水及天气特征,比较了只形成长江上游大洪水与造成上游、洞庭湖遭遇洪水的天气特征异同。结果表明:消落期长江无需防范干流大洪水,汛期、蓄水期需防范上游大洪水和7—9月出现的上游、洞庭湖洪水遭遇。长江上游、洞庭湖洪水是否遭遇关键看东部长江中下游副热带高压进退是否明显,中低层洞庭湖是否有明显的反气旋性系统进行持续顶托。
田刚陈良华张萍萍王继竹陈晨
关键词:长江上游洞庭湖洪水遭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