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新顺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突变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突变
  • 1篇体外
  • 1篇体外表达
  • 1篇黏多糖病
  • 1篇羟化酶
  • 1篇酶活性
  • 1篇氨酸
  • 1篇苯丙氨酸
  • 1篇苯丙氨酸羟化...
  • 1篇苯丙酮尿症
  • 1篇产前
  • 1篇产前诊断

机构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顾学范
  • 2篇张新顺
  • 1篇张惠文
  • 1篇梁黎黎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黏多糖病Ⅱ型的产前诊断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应用胎儿羊水细胞艾杜糖一2一硫酸酯酶(idumnate-2-sulfatase,IDS)活性测定和基因突变检测的方法,对2例黏多糖病Ⅱ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Ⅱ,MPSII)高危妊娠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方法胎儿羊水细胞培养,测定其IDS活性,并抽取羊水细胞基因组DNA,做胎儿性别鉴定和IDS基因突变检测。结果2例胎儿羊水细胞IDS活性均明显下降,基因测序发现1例男性胎儿为IDS突变半合子,另1例女性胎儿为IDS基因突变携带者。结论胎儿羊水细胞酶活性测定结合基因突变分析是一种准确、可靠、灵敏的MPSⅡ产前诊断方法,可对高危妊娠孕妇作出快速的产前诊断。
张新顺张惠文顾学范
关键词:酶活性基因突变产前诊断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的体外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对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hydroxylase,PAH)基因7种突变(R270G、P275A、F121L、A156P、E183G、1324N和R408Q)进行功能分析,通过检测其蛋白表达及酶活性的变化,探讨突变效应和致病性质,进一步明确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1)应用体外定点诱变技术构建含有7种突变型PAHcDNA的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提取质粒并测序验证。(2)将含有野生型和突变型PAH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瞬时转染COS-7细胞,转染48h后提取总蛋白,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量并进行酶活性分析。以野生型PAH作为参照,计算突变型PAH的蛋白表达量、残余酶活性。结果R270G、P275A、F121L、A156P、E183G、1324N和R408Q突变型PAH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野生型的10.5%,56.6%,54.3%,8.70o,8.5%,67.3%和85.4%。体外表达酶活性分别为野生型的7.7%,27.6%,19.0%,10.4%,9.1%,50.6%和40.2%。结论7种突变型PAH的体外表达量及酶活性相对于野生型均有明显降低,证实这7种突变均为引起PAH酶活性降低的致病性突变。
张新顺顾学范梁黎黎
关键词:苯丙酮尿症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体外表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