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康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1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ar-3及Connexin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变化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Connexin、Par-3在结直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05/2008-03在本院诊断治疗结直肠肿瘤患者51例,取材肿瘤组织并分为3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2.0cm)和正常组织(距肿瘤>5.0cm).电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变化,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检测Connexin、Par-3的表达.结果:肿瘤上皮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极性消失,细胞器排列紊乱,细胞连接结构破坏,紧密连接、中间连接和桥粒结构基本消失.正常上皮细胞形态规则,细胞极性明显,细胞连接结构完整.免疫组化检测显示:正常肠道组织中Par-3与Connexin的表达水平最高(0.572±0.051,0.485±0.042),癌旁组织次之(0.432±0.049,0.367±0.035),癌组织表达水平最低(0.290±0.041,0.227±0.031);三种组织两两之间的差异性检测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nnexin和Par-3的表达下调极可能是癌细胞恶变程度加重与复发转移的前兆.
- 刘俊刘胜洪刘金林赵刚张维康
- 关键词:细胞连接
- 携带Notch-1受体胞内段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胰腺腺泡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构建并鉴定携带Notch-1受体胞内段基因(NICD)的腺病毒表达载体,同时观察重组腺病毒在胰腺腺泡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提取K562细胞总RNA,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NICD并将其克隆到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经PmeⅠ酶切线性化质粒后与pAdeasy-1质粒在大肠杆菌BJ5183中同源重组。将鉴定正确的同源重组质粒线性化后转染293细胞进行包装、扩增得到重组腺病毒颗粒Ad-NICD。将该病毒感染胰腺腺泡细胞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其表达。结果经PCR、基因测序和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质粒pAd-NICD构建成功,将重组质粒导入293细胞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实时定量PCR证实病毒颗粒Ad- NICD感染腺泡细胞后可以有效地增加NICD表达。结论成功构建Ad-NICD并证实其在腺泡细胞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Notch信号传导途径及其与胰腺的疾病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 张维康王春友殷涛张景辉杨明刘涛万赤丹
- 关键词:腺病毒腺泡细胞胰腺
- ω-3脂肪酸对胰腺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被引量:6
- 2007年
- 背景与目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饮食中高ω-3脂肪酸摄入的人群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但其抗肿瘤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且目前对其是否具有抗胰腺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甚少。本研究探讨ω-3脂肪酸对胰腺癌细胞株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EmRNA转录的影响。方法:采用EPA、DHA作用于胰腺癌细胞株SW19900~48h,MTT法检测对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40μg/mlDHA和EPA作用于0~48h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EmRNA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技术观察DHA和EPA处理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EPA、DHA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抑制SW1990细胞的生长(P<0.01,见表1);EPA、DHA还能显著抑制cyc-linEmRNA的表达,其效应具有时间依赖性(P<0.05,见图1C);不同浓度的EPA和DHA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导SW1990细胞发生凋亡(P<0.01)。结论:ω-3脂肪酸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ω-3脂肪酸对cyclinE表达的抑制可能是其抗肿瘤的分子机制之一。
- 张维康钱晓辉龙跃平张景辉王春友
- 关键词:Ω-3脂肪酸CYCLINEMTTFCM
- 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内脏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19例诊治体会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总结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假性动脉瘤(visceral pseudoaneurysms,VP)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经验.方法 1995年9月至2016年4月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或(和)腹腔出血,经CT血管造影(CTA)或(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VP破裂出血病人19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5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2岁.出血时间为术后10~64 d,平均22 d.19例病人中单支VP破裂出血者15例,其中肝动脉VP破裂出血4例,胃十二指肠VP破裂出血6例,脾动脉VP破裂出血5例.分析19例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VP破裂出血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 经动脉导管栓塞治疗15例,3例死亡;手术治疗4例,死亡2例.本组14例经手术或介入治疗成功止血病人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3年,平均随访20个月.随访期间均无动脉瘤复发及再出血,但有4例病人因原发病分别于手术后1~3年死亡.结论 CTA或(和)DSA可确诊VP破裂出血,而经动脉导管栓塞治疗是该类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
- 张维康卢晓明
-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假性动脉瘤栓塞
- 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行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接受传统肠外营养和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治疗,分析两组的血糖水平、氮平衡、血浆蛋白水平、免疫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术后6d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而在血浆蛋白水平和免疫指标方面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行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 张维康汪志勇龙跃平韩高雄万赤丹
- 关键词:胃肠肿瘤胃肠外营养手术后并发症
- 急性肠系膜缺血102例诊治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AMI病人102例,所有病人诊断明确后均行抗凝、扩管、溶栓等药物治疗,单纯保守治疗完全缓解者17例,其余85例病人在保守治疗48小时内效果不明显,63例转为腔内治疗,58例缓解,7例未缓解,5例转为手术治疗,2例放弃治疗;另22例直接转为开放手术治疗。评估102例病人药物治疗、腔内治疗、开放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102例病人中,症状完全缓解92例,发生慢性肠功能不全5例,死亡3例,失访2例。结论 AMI病情凶险,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尽早重建小肠血运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腔内治疗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案。
- 刘建勇张维康
- 关键词:肠系膜缺血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mRNA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60例结肠癌及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边缘5~10cm)中uPA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uPA mRNA表达阳性率为81.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3.3%;伴有淋巴结转移者uPA mRNA表达阳性率为95.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63.1%;侵犯浆膜层及肌层者uPA mRNA表达阳性率为90.4%,明显高于侵犯黏膜和黏膜下层者的66.7%。结论uPA mRNA的表达可作为结肠癌临床病理分期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 张维康张锦辉熊俊
- 关键词:结肠肿瘤尿激酶聚合酶链反应
- 胆囊鳞癌二例报道
- 2006年
- 朱求实张维康
- 关键词:胆囊鳞癌肝脏组织右上腹痛B型超声术前检查APTT
- 体内架桥式置管行Roux-en-y胆肠转流术的临床报告
- 2004年
- 刘俊刘绍彬张维康
- 关键词:胆囊黄疸
- ω-3鱼油脂肪乳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恢复的作用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研究ω-3鱼油脂肪乳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将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低热量肠外营养治疗,而研究组加用ω-3鱼油脂肪乳。比较两组的氮平衡、血浆蛋白水平、免疫功能、黄疸指数及转氨酶、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以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术后6d的治疗,两组的氮平衡、血浆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研究组的免疫功能、黄疸指数及转氨酶明显改善,机体炎症反应明显降低,感染性并发症减少。结论ω-3鱼油脂肪乳有利于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恢复。
- 张维康龙跃平陈俊华
-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Ω-3鱼油脂肪乳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