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春友

作品数:498 被引量:2,863H指数:2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9篇期刊文章
  • 54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6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主题

  • 352篇胰腺
  • 181篇胰腺炎
  • 181篇腺炎
  • 141篇腺癌
  • 137篇急性胰腺炎
  • 131篇胰腺癌
  • 112篇细胞
  • 104篇重症
  • 103篇重症急性
  • 98篇重症急性胰腺
  • 98篇重症急性胰腺...
  • 96篇肿瘤
  • 68篇手术
  • 57篇腺肿瘤
  • 56篇胰腺肿瘤
  • 44篇坏死
  • 44篇并发
  • 42篇切除
  • 41篇外科
  • 34篇蛋白

机构

  • 440篇华中科技大学
  • 40篇华中科技大学...
  • 18篇同济医科大学...
  • 16篇武汉市第一医...
  • 8篇深圳市人民医...
  • 8篇北京协和医院
  • 7篇温州医学院附...
  • 4篇洛阳市中心医...
  • 4篇武汉市儿童医...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杭州市第一人...
  • 3篇安徽省立医院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泰安市中心医...
  • 3篇冷泉港实验室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湖北医科大学
  • 2篇湖北中医学院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烟台毓璜顶医...

作者

  • 498篇王春友
  • 115篇熊炯炘
  • 107篇吴河水
  • 92篇陶京
  • 61篇刘涛
  • 60篇杨智勇
  • 55篇赵刚
  • 54篇周峰
  • 35篇万赤丹
  • 26篇陈立波
  • 23篇殷涛
  • 20篇杨明
  • 19篇勾善淼
  • 17篇俞建雄
  • 15篇杨智勇
  • 15篇刘涛
  • 14篇李凯
  • 14篇吴彪
  • 13篇周静
  • 13篇黄鹏

传媒

  • 62篇中华实验外科...
  • 48篇临床外科杂志
  • 31篇中国普通外科...
  • 30篇中华普通外科...
  • 25篇中国实用外科...
  • 22篇中华肝胆外科...
  • 16篇腹部外科
  • 15篇中华外科杂志
  • 14篇世界华人消化...
  • 14篇中华消化外科...
  • 1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0篇中华胰腺病杂...
  • 7篇2006年第...
  • 7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肝胆外科杂志
  • 6篇中华器官移植...
  • 6篇同济医科大学...
  • 6篇中国现代普通...
  • 6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中国普外基础...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7篇2019
  • 1篇2016
  • 14篇2015
  • 11篇2014
  • 10篇2013
  • 21篇2012
  • 19篇2011
  • 24篇2010
  • 45篇2009
  • 23篇2008
  • 65篇2007
  • 72篇2006
  • 45篇2005
  • 73篇2004
  • 30篇2003
  • 13篇2002
  • 4篇2001
  • 8篇2000
4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源性PTEN基因转染对炎性乳腺癌MDA-MB-468细胞株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外源性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基因表达对炎性乳腺癌MDA-MB-468细胞株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并鉴定pcDNA3.1-PTEN真核表达质粒,重组质粒被BglⅡ酶切线性化后运用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法,将外源性PTEN基因导入乳腺癌细胞系MDA-MB-468中,经G418筛选阳性克隆,空载体pcDNA3.1(-)转染入细胞作为对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目的基因及蛋白表达,膜联蛋白Ⅴ-FITC(FITC-AnnexinⅤ)和碘化丙啶(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PTEN经限制性内切酶XbaⅠ和BamHⅠ双酶切,电泳后显示约1.4kb的PTEN目的片段和5.4 kb的pcDNA3.1(-)载体片段,证明重组质粒连接正确。RT-PCR、Western blot均显示pcDNA3.1-PTEN转染组有PTEN mRNA及其蛋白表达,流式细胞分析显示恢复PTEN蛋白表达后其凋亡率较其它两组细胞凋亡率增高(均P<0.01)。结论成功地构建了pcDNA3.1-PTEN真核表达质粒,外源性PTEN基因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陈庆永蒋春舫陈剑英王春友
关键词:乳腺癌PTEN基因基因转染
胰性脑病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7年
胰性脑病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以神经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此病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预后差,积极消除其各种诱因、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本文主要讨论其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临床防治的研究进展。
许州王春友
关键词:胰性脑病发病机制
壶腹周围癌区域性胰腺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及处理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总结壶腹周围癌区域性胰腺切除术术后近期并发症,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分析比较1997年12月-2004年7月胰腺肿瘤外科专业小组建立前后325例壶腹周围癌区域性胰腺切除术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术中术后的处理方法。结果1997年12月-2001年 12月109例病例,2002年1月-2004年7月216例病例。前后两阶段术后近期发生总并发症例数分别为21例(19.3%)和18例(8.3%),总死亡例数分别为4例(3.7%)和0例(0.0%)。前后两阶段术后近期胆胰瘘的发生率分别为8.3%和3.2%;腹腔内大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7%和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的手术可行性评估、胰腺肿瘤外科专业手术小组的建立、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区域性胰腺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熊炯炘李凯王春友
关键词:胰腺切除术手术后并发症壶腹周围癌
Ephrin-B2在人胰腺癌的表达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Ephrin B2基因及其受体在人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方法 通过Westernblot检测 5例人正常胰腺和 15例不同分化程度胰腺癌中Ephrin B2基因的表达 ,HPIAS图象分析仪分析各组样本相对密度。结果 人正常胰腺组织中无Ephrin B2基因表达 ,无转移性胰腺癌中明显表达 ( 0 .90± 0 .0 3 ) ,转移性胰腺癌中Ephrin B2基因表达 ( 1.0 1± 0 .2 2、1.0 0± 0 .3 1)较无转移性肿瘤表达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Ephrin B2基因在人胰腺癌中异常表达 ,其可能通过和受体相互作用参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调控。
陈立波杨炼王春友
关键词:胰腺癌基因表达生物学行为
胰腺癌诊断评估与综合治疗抉择体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王春友赵刚吴河水熊炯炘陶京周峰刘涛杨明杨智勇殷涛勾善淼周静彭涛崔静郭尧
胰腺癌诊断和治疗是当今临床医学的难点之一,由于病变的隐匿性及周围解剖关系的复杂性,使得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肿瘤已属进展期,临床外科医师往往对病变程度尤其是血管浸润的情况未能作出准确判断与评估。对于胰腺癌这种特殊类型的恶性肿...
关键词:
关键词:胰腺癌肿瘤诊断
胰腺癌VEGF-C表达的器官差异性与淋巴结转移度及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
2006年
目的探讨VEGF-C在胰腺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表达的差异及与淋巴结转移度(LNR)和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对因胰头癌而行区域性胰腺切除术(RP),且行全数淋巴结检测有淋巴结转移(LNM)的15例病例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法染色,检测并分析胰腺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肿瘤细胞VEGF-C的表达与LNR及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原发灶和LNM灶肿瘤细胞中,LNM灶VEGF-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原发灶(P<0.05);两者的VEGF-C表达均与LNR显著相关(P<0.05,P<0.01),LNM灶的表达水平与LNR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原发灶(P<0.05);原发灶VEGF-C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凋亡率无显著相关(P>0.05),而LNM灶VEGF-C的表达与凋亡率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胰腺癌VEGF-C在原发灶和LNM灶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LNM灶表达水平与LNR的关系更为密切,且与LNM灶中胰腺癌细胞的凋亡相关。
陶京李凯杨智勇刘涛吴河水熊炯炘王春友
关键词:胰腺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淋巴结转移度凋亡
胰腺癌干细胞的体外增殖与鉴定
2008年
目的建立胰腺癌干细胞体外增殖体系并鉴定所获细胞。方法ASPC-1胰腺癌细胞以1000细胞/ml的密度培养于含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转铁蛋白、硒及牛血清白蛋白的DMEM-F12培养基中。待培养10~14d,部分ASPC-1细胞增殖为细胞球后,收集细胞球进行鉴定。鉴定方法包括克隆形成实验、Hoechst33342染料染色、CD44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以及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检测CD44mRNA水平。结果小部分ASPC-1细胞可在干细胞体外增值体系中增殖为细胞球。此体系增殖所获细胞中能够排出Hoechst33342染料的细胞比例远高于普通培养体系中的细胞(〉95%vs2%~3%),且具更高的克隆形成能力[(10.92±3.38)%比(10.92±3.38)%,P〈0.01]。此外,此增值体系中所获细胞CD44表达率更高[(86.00±5.85)%比(18.71±3.64)%,P〈0.01]。结论部分ASPC-1细胞可在本研究所建立的于细胞体外增殖体系中增殖,增殖所获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
刘涛万赤丹勾善森吴河水熊炯炘王春友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胰腺肿瘤
脂质过氧化抑制剂对同基因大白鼠移植肾MHC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同种肾移植术后,宿主T细胞对移植物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抗原的识别并对移植物排斥,为宿主抗移植物反应的关键环节。抑制宿主T细胞免疫活性或抑制移植物MHC表达,将减轻器官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本研究以Wistar大白鼠间肾脏低温保存后移植为模型,选用细胞脂质过氧化抑制剂对供体和受体进行治疗,观察对移植肾MHC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质过氧化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移植肾MHC的基因表达,同时对移植肾脏的功能起保护作用,这种对MHC表达的抑制以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与脂质过氧化抑制剂对肾脏低温保存期及移植术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所致器官组织的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抑制有关。
王春友万赤丹
关键词:MHC抗原缺血再灌流损伤
多排CT三维重建与泛影葡胺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0
2014年
探讨多排CT(MDCT)联合三维重建与泛影葡胺在肠梗阻诊治中的作用之比较.回顾性分析89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口服泛影葡胺X线摄片及MDCT联合三维重建.在口服泛影葡胺后每6~8h点片,在24 h内观察造影剂是否进入结肠.比较MDCT联合三维重建术与口服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术对肠梗阻诊断的差异.89例肠梗阻患者在口服泛影葡胺后,24 h内造影剂进入结肠的有30例,35例在48 h内肠梗阻缓解,其余54例肠梗阻未缓解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54例手术患者,2种检查方法对肠梗阻的诊断存在明显差异,MDCT联合三维重建术诊断阳性率较高(x2=4.923,P< 0.05).MDCT对肠梗阻的病因、部位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优于口服泛影葡胺;泛影葡胺对肠梗阻的治疗有独特的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肠梗阻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的成功率.
吴彪肖新波张蔚王春友
关键词:三维重建泛影葡胺肠梗阻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水平的时相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8
2004年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白细胞介素 1β (IL 1β)和高迁移率族蛋白 1(HMGB1)水平的时相变化 ,探讨HMGB1在SAP病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胰管逆行灌注 5 %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复制大鼠SAP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组 ,n =8)、假手术组 (Sham组 ,n =8)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 (SAP组 ,n =80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各组动物血清TNF α、IL 1β水平。用Westernblot法检测血清HMGB1水平。结果 SAP组大鼠血清TNF α和IL 1β水平在建模后迅速升高 ,约在 4~ 6h达高峰 ,之后迅速下降 ,在建模 12h即降至接近正常水平 ,一直维持至 2 4和 4 8h。SAP组大鼠血清HMGB1水平在建模后 12h开始有明显升高 ,至 2 4和 4 8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HMGB1可能作为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了SAP的全身炎症反应。
杨智勇王春友熊炯炘陶京许逸卿刘涛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肿瘤坏死因子Α
共5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