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国亮

作品数:9 被引量:69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稻瘟
  • 8篇稻瘟病
  • 8篇瘟病
  • 7篇水稻
  • 5篇病菌
  • 4篇稻瘟病菌
  • 4篇生理小种
  • 4篇小种
  • 3篇水稻品种
  • 2篇杂交
  • 2篇抗病
  • 2篇抗病性
  • 2篇抗稻瘟病
  • 2篇抗稻瘟病性
  • 2篇抗瘟性
  • 2篇抗性
  • 2篇抗源
  • 2篇病害
  • 1篇等基因
  • 1篇等基因系

机构

  • 9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四川省植保站
  • 1篇泸州市植物保...

作者

  • 9篇彭国亮
  • 9篇罗庆明
  • 5篇黄富
  • 2篇程开禄
  • 1篇刘兴义
  • 1篇陈国华
  • 1篇潘学贤
  • 1篇朱永昌
  • 1篇涂建华
  • 1篇杨群

传媒

  • 3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植物保护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水稻高梁科技

年份

  • 1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2
  • 1篇1989
  • 1篇198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监测及应用被引量:9
1998年
1994~1996年对来自四川省主栽品种冈优22、汕优多1等品种上的稻瘟病菌492个有效单孢菌株测定,结果表明,病菌生理小种由7群43个小种组成,以ZB群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为74.59%.年度间及水稻不同生育期小种组成有差异。
彭国亮罗庆明黄富涂建华卿雨文
关键词: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水稻病害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化与水稻品种抗瘟性丧失之间的关系被引量:17
1987年
本文根据近年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研究结果,对生理小种变化与水稻品种抗瘟性丧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1)我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发生了变化。优势小种由1979—1982年的G群变为1983年后的B群小种;(1)品种的抗性随潜在致病力强的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上升而降低;(3)伴随抗病品种种植面积比率的扩大,潜在致病小种迅速增殖,丧失抗性的危险性加大;(4)品种抗性随抗优势种群频率下降而降低。
冯代贵彭国亮罗庆明杨群
关键词: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抗瘟性水稻品种
稻瘟病抗源筛选和病菌生理小种监测及应用被引量:16
1997年
1979年以来对45259份材料的抗性鉴定表明,国际稻品种中抗性材料最多,抗谱范围广、是抗源材料的主要来源。抗谱在90%以上的抗源有66份。利用抗源育成推广种5个。在省内外推广1千万公顷。研究结果表明,稻瘟病菌种群变异与水稻品种抗性变异密切相关。一个地区品种抗性丧失,是由病菌优势种群及潜在致病小种的分布和出现频率所决定。潜在致病小种随品种种植面积比率的扩大而增殖,最后成为优势小种。品种自身分离菌回接致病率逐渐增长,品种抗性就逐渐下降。
彭国亮罗庆明冯代贵黄富
关键词:稻瘟病抗源生理小种
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与病菌生理小种变化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4
1992年
本文根据1979~1990年四川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研究结果,对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化与水稻品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0年代以来,四川省稻瘟病生理小种组成发生了两次较大的变化。1983年后优势种群由ZG 群变为ZB 群,出现频率由1982年的零上升为1986年的72.17%,导致汕优2号完全丧失抗性;1989年后,ZA 群小种上升,出现频率由1984年的1.54%上升为1989年的25.00%,优势种群ZB 群下降,其频率由1986年的72.17%下降到1990年的47.85%,致使汕优63大面积发病。不同品种的稻瘟病菌各不相同。汕优2号以ZB、ZC 群为主的4群15个小种、汕优63有ZA、ZB、ZC 3群13个小种,其致病率均有差异。杂交稻的抗性主要来自恢复系,但更换不育系也可充分利用和发挥优良恢复系的特性。
彭国亮冯代贵罗庆明刘仲金
关键词:水稻抗病性稻瘟病菌生理小种
四川省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规范化鉴定评价体系被引量:7
1998年
稻瘟病是四川省水稻主要病害,实践证明,选育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抗瘟性评价是水稻抗病育种及应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四川的生态特点,通过多年探索,总结制定了一套有关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和水稻品种抗瘟性鉴定的规范化技术和评价体系。
黄富程开禄彭国亮罗庆明陈国华朱永昌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品种抗性
国际水稻品种资源稻瘟病抗性鉴定及其利用被引量:1
1989年
本文根据1986~1988年对国际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鉴定结果,综述了品种的抗性及利用,并探讨了其利用潜力。抗源丰富,抗苗瘟比率为66.89~69.37%,抗叶瘟和颈瘟比率为31.82~40.74%;我省稻瘟病菌对国际水稻品种的致病性较弱,ZA群致病频率为9.90~16.22%,优势种群ZB群致病频率为6.16~6.56%;抗病品种具有广谱抗性,抗病频率达85%以上。
冯代贵彭国亮罗庆明
关键词:广谱抗性品种资源抗源叶瘟抗性反应
四川省杂交稻品种及亲本抗稻瘟性鉴定被引量:5
1999年
对四川省主要杂交稻品种和亲本抗稻瘟性鉴定表明,抗病恢复系有江恢151、成恢149、多恢1号和CDR22,保持系有地谷B和K19B,不育系抗性较差。抗病品种(组合)有汕优149、80A/多恢1号、Ⅱ优885、冈优615、Ⅱ优162、冈优151、K优402、K优404、汕优多1和80A/151。
黄富程开禄彭国亮罗庆明潘学贤刘兴义涂建华卿雨文张志东李春
关键词:杂交稻稻瘟病抗病性
四川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与病害流行的关系被引量:34
1996年
文根据1979~1995年利用1953个稻瘟病菌株,先后对鉴别品种及主栽品种进行抗谱测定,分析品种田间抗性变化,揭示了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化动态,预示品种抗性丧失时限,是稻瘟病发生流行的前兆;探明了品种抗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品种自身病菌新致病小种数量的增殖和毒力强化,由潜在致病种群上升为优势种群,从而导致该品种抗性的丧失。
彭国亮罗庆明冯代贵黄富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菌病害流行致病性变异
明恢63多系组合抗瘟性鉴定及应用
1998年
43个用抗源改造明恢63近等基因恢复系与不育系组配的交杂稻组合,抗瘟性不同于汕优63。其中,中抗以上的组合33个。汕优多1等8个组合比汕优63颈瘟率降低23.国%-95.27%。汕优多1、K优5号、Ⅱ优多57、岗优多1等已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种植面积为200万公颂。多品种组合混植比单品种颈瘟率相对降低12.52% ̄81.02%。
罗庆明彭国亮
关键词:杂交水稻近等基因系抗稻瘟病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