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晁敏

作品数:66 被引量:45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生物学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8篇长江口
  • 11篇群落
  • 10篇类群
  • 10篇浮游
  • 9篇鱼类
  • 8篇鱼类群落
  • 7篇水域
  • 7篇群落结构
  • 6篇渔业
  • 6篇植物
  • 6篇细胞
  • 6篇流式细胞
  • 6篇浮游植物
  • 6篇沉积物
  • 5篇养殖
  • 5篇鱼类群落结构
  • 5篇渔业水域
  • 5篇生物修复
  • 5篇硝化
  • 5篇硝化菌

机构

  • 6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3篇上海海洋大学
  • 8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浙江省海洋水...
  • 1篇福建省海洋与...
  • 1篇江苏海洋大学

作者

  • 65篇晁敏
  • 39篇沈新强
  • 20篇王云龙
  • 13篇史赟荣
  • 10篇全为民
  • 7篇平仙隐
  • 5篇袁骐
  • 5篇张利华
  • 5篇尹艳娥
  • 5篇徐兆礼
  • 4篇罗民波
  • 4篇张经
  • 4篇黄厚见
  • 4篇伦凤霞
  • 3篇李纯厚
  • 3篇蒋玫
  • 3篇唐峰华
  • 3篇沈盎绿
  • 3篇程炎宏
  • 3篇陈亚瞿

传媒

  • 5篇海洋渔业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海洋科学
  • 3篇水产学报
  • 3篇海洋环境科学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应用海洋学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海洋学报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中国水产学会...
  • 2篇中国水产学会...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海洋水产研究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口南支沉积物浸出液对三角褐指藻的毒性效应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着重加强长江河口区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监测与效应评价研究,对于认识区域生态风险源具有指示意义。以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为试验材料,对长江口南支沉积物的浸出液毒性进行生物检测,研究浸出液中污染物对藻类生长和藻细胞内酯酶活性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部分站位沉积物浸出液对三角褐指藻具有毒性,以3号站毒性最大,该站使1 h时藻类细胞的酯酶活性增加3.1倍,4 d内藻类平均生长速率减少70%。经逐步回归分析,三角褐指藻的生长与浸出液中Cu、Zn、Pb、Cd的含量显著相关(R=0.99,p〈0.05),酯酶活性与Cu、Pb、Cd含量显著相关(R=0.97,p〈0.05)。
伦凤霞晁敏
关键词:沉积物毒性效应三角褐指藻
反硝化技术对养殖池塘修复的研究
本研究从浙江奉化市池塘的底泥经过反复地培养、驯化,从中筛选、分离出了反硝化细菌,在模拟实验条件下,研究了对不同浓度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情况,讨论了反硝化菌种的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出的反硝化细菌能有效去除硝...
尹艳娥沈新强晁敏
关键词:反硝化菌养殖池塘生物修复硝酸盐氮
文献传递
长江口张网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月变化
为了解长江口鱼类群落结构的现状及变化特征,用张网作业对长江口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12个月鱼类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周年共记录56种鱼类,以鲈形目(27种)和鲱形目(10种)种类数目最多。鱼类区系为典型的亚热...
史赟荣晁敏沈新强
关键词:长江口鱼类群落结构环境因素
流式细胞计分析海洋微微型浮游生物:样品固定及贮存方法被引量:7
2005年
以流式细胞计为海洋微微型浮游生物的分析工具,研究了醛类固定剂的固定、液氮贮存对于微微型浮游生物的细胞大小、密度、藻红素荧光值(FL2)和叶绿素荧光值(FL3)的影响.实验主要结论为:1) 液氮环境适于贮存固定的微微型浮游生物样品,而未固定样品在液氮中贮存后细胞密度有损失;2) 醛类固定剂对微微型浮游生物样品的细胞密度基本没有影响;3) 醛类固定剂可增强微微型浮游生物的荧光强度,其中戊二醛主要影响聚球藻的FL2强度,多聚甲醛主要影响FL3强度.认为多聚甲醛是适用于微微型浮游生物的固定剂,推荐使用浓度为0.8%~1.2%,此外戊二醛浓度为0.05%、多聚甲醛浓度为0.8%~1.2%的混合固定剂亦适用于固定微微型浮游生物. 图4
晁敏张利华张经
关键词:多聚甲醛戊二醛聚球藻流式细胞计
反硝化技术对养殖池塘修复的研究
本研究从浙江奉化市池塘的底泥经过反复地培养、驯化,从中筛选、分离出了反硝化细菌,在模拟实验条件下,研究了对不同浓度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情况,讨论了反硝化菌种的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出的反硝化细菌能有效去除硝...
尹艳娥沈新强晁敏
关键词:反硝化菌养殖池塘生物修复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
文献传递
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及临近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根据2004年5月、8月、11月和2005年2月(Ⅰ年度)及2005年8月、11月和2006年2月、5月(Ⅱ年度)共2个水文年对T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水域(30°15′~31°45′N、121°30′~122°15′E)15个取样站8个航次的采泥样品和阿氏网样品,对底内动物和底上动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栖息密度、重要种的优势度、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及时间空间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底内动物共出现15种,种类组成贫乏,优势种变化明显,底内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平均值分别为1.44 g/m2和11.33个/m^2,生物量和栖息密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物种多样性指数低并有下降趋势,群落结构极不稳定;底上动物底栖动物59种,组成有明显季节和年度变化,底内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平均值分别为15.58×10^-2g/m^2和6.81×10^-2个/m^2;底上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略呈现下降趋势,优势种的种类及优势度年际有较大变化,种类数和生物量北支高于南支。底内动物2个年度生物量平均值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底上动物2个年度生物量平均值季节变化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底内动物与底上动物的季节变化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
罗民波庄平沈新强张涛晁敏朱江兴王云龙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长江口
长江口南支沉积物对卤虫的毒性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以Ⅱ-Ⅲ龄卤虫幼体(Artemia salina)为受试生物,开展生物检测试验,研究长江口南支沉积物的毒性效应。生物检测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部分站位的沉积物对卤虫幼体已产生毒性效应,其中,2、5、8三站沉积物对卤虫体长和体内SOD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1号和2号站沉积物对卤虫体内LDH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对多个毒性效应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到长江口南支各站因子得分F,F值大小可表征各站沉积物对卤虫综合毒性的强弱,各站F值排序为:2号(-1.59)<5号(-0.76)<8号(-0.42)<1号(0.06)<6号(0.62)<7号(0.78)<3号(1.31),2号站沉积物毒性最强,3号站毒性最弱。经逐步回归分析,因子得分F与沉积物中Cu、Cd含量具有显著相关关系(R=0.91,p<0.05),表明长江口南支沉积物中Cu和Cd是对卤虫产生毒性效应的关键污染物。
晁敏伦凤霞王云龙沈新强
关键词:长江口沉积物毒性卤虫
东海浮游植物数量分布与优势种被引量:71
2007年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东海浮游植物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分布及变化的动力学机制,同时还探讨了东海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生态学特征和对温盐环境适应特征。结果表明:东海浮游植物总丰度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秋季总丰度达到4季最高峰,均值为211.91×104cell.m-3,夏季次之(50.40×104cell.m-3),冬季11.34×104cell.m-3,春季(2.01×104cel.lm-3)最低。春夏季东海近海(Ⅰ和Ⅲ)高于外海(Ⅱ和Ⅳ),秋冬季东海北部外海(Ⅱ)高于近海(Ⅰ),南部近海(Ⅲ)高于外海(Ⅳ)。4季共出现优势种(Y≥0.02)11种,冬季的主要优势种为洛氏角毛藻和细弱海链藻,春季的主要优势种为洛氏角毛藻和夜光藻,夏季以拟弯角毛藻和细长翼根管藻为主要优势种,秋季优势种仅为聚生角毛藻。浮游植物的聚集强度指数为较大正值,聚集作用明显。从全年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看,温度是影响浮游植物总丰度季节分布的主要因子,盐度是次要因子。浮游植物的11个优势种之间生存环境适应比较,洛氏角毛藻和中华盒形藻生长温度幅度较大,可以在12~28℃水温增长,因而春、夏和冬季都成为优势种。中肋骨条藻适合生长的水温范围都较小,仅为22~28℃。聚生角毛藻更小,仅21~25℃。洛氏角毛藻和中华盒形藻生长温盐度和高分布区温盐度范围比聚生角毛藻和中肋骨条藻都广,而秋季数量却低于聚生角毛藻。
罗民波陆健健王云龙沈新强晁敏
关键词:浮游植物优势种
象山港西部海域营养盐季节变化特征
根据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在象山港西部海域4 个季节监测,对海水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污染现状和季节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区无机氮严重超标,四个季节大部分站位超四类,2012年6、8、11月和2013...
晁敏马国平王云龙
关键词:营养盐
长江口及杭州湾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时间序列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2023年
本研究基于2003-2019年每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长江口及杭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调查数据,对沉积物中Cu、Zn、Pb、Cd、Hg和As共6种重金属含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以研究判断其长时间变化趋势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并通过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重金属的风险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长江口及杭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Zn、Cd、Hg、As的含量随年份整体呈现下降趋势,Pb的含量无明显变化趋势且波动较大。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排序为Cd>Hg>As>Cu>Pb>Zn,其中Cd和Hg是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贡献因子。6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随年份的下降显著,2010年后,6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都降为轻微生态风险。
杜荣璇袁骐平仙隐沈新强王云龙晁敏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时间序列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