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丽华

作品数:57 被引量:158H指数:7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卒中
  • 10篇血管
  • 10篇脑血
  • 9篇疗效
  • 9篇脑梗
  • 8篇脑梗死
  • 8篇脑卒中
  • 8篇梗死
  • 8篇出血
  • 7篇卒中后
  • 7篇脑出血
  • 7篇脑血管
  • 7篇急性
  • 6篇血管病
  • 6篇疗效观察
  • 5篇溶栓
  • 5篇神经功能
  • 5篇癫痫
  • 5篇脑血管病
  • 5篇康复

机构

  • 56篇大庆油田总医...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包头医学院

作者

  • 56篇曹丽华
  • 38篇崔志堂
  • 34篇白玉海
  • 27篇闫俊杰
  • 19篇刘杰
  • 18篇张锦
  • 17篇吴英
  • 17篇耿志伟
  • 16篇李艳
  • 14篇张丽君
  • 9篇佟晓燕
  • 7篇王晓慧
  • 7篇徐树军
  • 6篇贾红娟
  • 6篇陈岩
  • 6篇李晶
  • 4篇曹淑梅
  • 4篇滕晔
  • 3篇杨丽丽
  • 3篇佟晓艳

传媒

  • 7篇神经疾病与精...
  • 6篇中风与神经疾...
  • 5篇癫痫与神经电...
  • 4篇齐齐哈尔医学...
  • 4篇中国血液流变...
  • 4篇黑龙江医学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临床神经电生...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厂矿医药卫生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 11篇2004
  • 5篇2002
  • 2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9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导睡眠记录在新生儿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新生儿期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不易看出睡眠、觉醒的变化,临床需要用脑电图监测眼球运动并应用肌电图、心电图、呼吸等多导描记综合判断。
吴英曹丽华张世清刘燚
帕金森病的治疗进展被引量:2
2002年
张锦曹丽华徐树军
关键词:帕金森病基因疗法脑移植
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检测纤维蛋白原含量对预测出血的初步评价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脑梗死溶栓治疗继发出血是增加死亡率的主要并发症。溶栓治疗前后检测血液中出、凝血相关指标 ,被列为预测出血可能指标 ,国内专家提出纤维蛋白原 <1.0g/L定为提示继发出血的危险指标。我们依据此标准进行临床检测 ,观察纤维蛋白原与继发出血的关系 ,提出了可能安全指标和危险指标的范围。方法 在时间窗 6小时以内、尿激酶剂量固定的条件下 ,进行溶栓前、溶栓后 2小时、2 4小时后检测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结果 所检病人溶栓前、溶栓后 2小时、2 4小时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显著差别 ,经统计学处理P <0 .0 0 1。结论 提出溶栓后纤维蛋白原 <1.0g/L不够准确 ,认为溶栓后 2小时纤维蛋白原含量在 1.0~ 0 .5g/L之内是安全指标 ,<0 .5g/L为危险指标。为医生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符合实际的临床实验室指标 。
曹丽华闫俊杰崔志堂徐树军张丽君白玉海高丹张锦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治疗纤维蛋白原含量继发出血经统计学处理
不同刺激频率BAEP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刺激频率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3例HIE患儿采用11.1次/s和50次/s两种刺激频率进行BAEP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低刺激频率(11.1次/s)BAEP异常率65.1%,高刺激频率(50次/s)异常率81.4%,两种刺激频率II、II、V波均有异常,但以V波异常为主。高刺激频率BAEP各参数平均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AEP能客观、直接地反映周围听系和脑干功能状态及损害程度,提高刺激频率有助于发现更多的神经电生理变化,对于提高HIE脑干损害的诊断率具有一定作用。
陈岩仉慧颖曹丽华王晓慧贾红娟吴英李晶
皮肤交感反应在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SR)在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的应用及局限性。方法:检测对象为健康对照组20人,糖尿病组45例。糖尿病组又分为两组:A组为糖尿病未合并多发神经病组20例,B组为糖尿病合并多发神经病组25例。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均行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顺向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检测及腓肠神经逆向SCV和四肢SSR的检测。结果:①所有的健康对照者均引出完整的SSR波;②糖尿病患者中SSR的消失者与SSR出现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608),但糖尿病病程分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01);③自主神经症状和体征在糖尿病B组(特别是手足干燥出汗少及无汗者)发生率较糖尿病A组高;④在糖尿病A组的患者中SSR手部异常率为45%(9/20),消失率为5%(1/20),足部的异常率为35%(7/20),消失率为10%(2/20);糖尿病B组患者SSR手部异常率为84%(21/25),消失率为16%(4/25),足部的异常率为84%(21/25),消失率为44%(11/25),手部SSR异常率B组显著高于A组(P=0.006),足部SSR消失率和异常率也是B组显著高于A组(P=0.02,P=0.001)。所有的患者至少一个肢体SSR异常即计入异常例,异常率为69%(31/45)。结论:SSR对糖尿病性远端对称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评估有诊断价值和较高的敏感性,但对糖尿病早期自主神经病的诊断,特别是与临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的相关性评估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吴英曹丽华陈岩耿志伟李晶佟晓燕崔志堂
关键词: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神经电生理学
伴发脑病的成人全面性癫癎电一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对伴发脑病的全面性癫癎成年病人作电生理学与临床症状学分析。方法:入选标准:①18岁以上明确诊断全面性癫癎的患者;②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检查明确有精神发育迟滞及不同程度残障的癫癎患者,进行了长时间视频脑电图+肌电多导仪(以下简称长时间V-EEG+EMG多导仪)监测,记录间歇期EEG及发作时同步V—EEG+EMG。结果:符合条件的6例患者共记录到64次临床发作:轴肌强直发作19次,短暂性强直发作8次,不典型失神发作1次,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2次,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2次,轴肌肌阵挛发作20次,眼睑肌阵挛10次,右侧上肢肌阵挛发作1次,无法分类的发作1次。6例患者中有5例为中度,1例为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结论:年龄依赖性癫癎性脑病患者发病早期的诊断及癫癎发作分型并进行长期的电生理学临床症状学随访到成年是必要的。
吴英李晶崔志堂许鑫滕晔高秀丽曹丽华
关键词:精神发育迟滞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5例报告被引量:3
1999年
颅内静脉血栓(cerebralvenousthrombosis,CVT)近年来报告较前明显增多,但不明原因的CVT及不同时期的CVT影像学改变目前报告甚少,现将我院1994~1998年收治的排除肿瘤及细菌感染所致的5例CVT(其中2例原因不明)报告如...
徐树军杨巧莲曹丽华张丽君张丽君
关键词:颅内静脉血栓CVT
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附4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血管病导致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分析,总结该病的发病原因及预后。方法 对4 5例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5例偏侧舞蹈症中脑梗死4 0例,其中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37例,大面积脑梗死3例;脑出血5例,丘脑区小量出血3例,基底节区大量出血2例。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氟哌啶醇,症状在7d内消失4 2例。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为突发性偏侧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之一,以基底节区病变所致为主,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氟哌啶醇治疗效果较好。
白玉海王晓红曹丽华崔志堂
关键词:神经病学急性脑血管病偏侧舞蹈症氟哌啶醇
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前后大脑再塑机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脑卒中后及康复过程中,在相应脑内运动功能区激活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运动模式下皮质功能再塑的表现。方法:选取2003-02/10大庆油田总医院康复科住院的皮质下脑梗死患者8例,在发病后1周始进行连续两个月的康复。在康复前、康复1,2个月时运用Brunnstrom分级、Caroll上肢功能量表(0 ̄100分,评分越高功能越好)对其手功能进行评价,并采用GEMR/iHiSpeed1.5超导磁共振扫描机进行磁共振成像功能激发检查。患者用病手执行简单运动(快速连续的拇指与其他各指的对指动作)、随意运动(用病手摸不同形状的木块),获得脑功能激发图像,观察脑内相关功能区的激活情况。结果:8例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康复后所有患者Brunnstrom分级和Caroll上肢功能评分均较康复前有明显改善。②病手简单运动时脑内相关功能区的激活情况:8例受试者7例在损伤后早期手指不能对指,所以没有激活;M1,SMA,PMA脑区和小脑呈现单侧激活-双侧激活-单侧激活的变化过程;随着运动功能恢复,脑内激活数目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几乎接近正常人脑功能表现。③病手随意运动时脑内相关功能区的激活情况:实验中发现引起的运动相关功能区的激发情况变化多样,规律性较差,但其中5例受试者表现出损伤后激发数目明显减少,许多对运动起决定性支配作用的功能区亦不激活;随着运动功能恢复,激发区数目呈上升趋势,同损伤后简单运动的激活表现。结论:①脑卒中后病手经过康复治疗简单运动恢复较好,康复治疗2个月后脑内运动功能相关区域激活的规律已同正常人。②脑卒中后病手随意运动恢复较困难,康复治疗后不如简单运动恢复好,脑内相关运动功能区激活无明显的规律性。随着运动功能的恢复,脑内相应的运动功能区激活增多。
李艳刘世文张丽君曹丽华王雪峰戴文晋隋晓亮
关键词:功能磁共振脑卒中
发作期同步视频EEG与EMG联合监测在鉴别点头癫痫发作类型中的意义
2014年
目的:评估发作期同步视频脑电图(V—EEG)及表皮肌电图(EMG)联合监测在诊断和鉴别以点头发作(head nodding attack)为临床表现的癫痫的意义。方法:应用64道尼高力-one视频脑电图仪记录长时间V—EEG并同时在目标肌肉皮肤上安装盘状电极同步记录表面EMG进行分析。人组标准:①明确是癫痫患者;②V—EEG监测后明确癫痫发作临床表现符合在坐位表现为点头,伴或不伴其他临床表现。结果:9例患者共记录到107次临床发作:轴肌强直发作19次,短暂性强直发作8次,不典型失神发作1次,典型失神2次,全面性强直发作2次,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4次,轴肌肌阵挛发作23次,眼睑肌阵挛11次,肌阵挛失神发作26次,肌阵挛失张力发作3次,失张力发作2次,右侧上肢肌阵挛发作1次,强直性痉挛发作5次。发作时临床表现符合坐位点头动作的共86次发作。结论:发作期同步视频EEG—EMG能明确诊断并鉴别以点头发作为临床表现的癫痫发作类型,如轴肌肌阵挛发作、肌阵挛失神发作、肌阵挛一失张力发作、失张力发作、痉挛发作、强直痉挛发作及短暂性强直发作;癫痫患者行头皮V—EEG监测时同步记录表面EMG,从时间及空间参数上有助于量化分析,结合临床表现及视频分析有助于鉴别临床表现以点头为主的癫痫发作类型。
吴英李晶崔志堂贾红娟滕晔曹丽华刘兴洲
关键词:癫痫发作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