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海 作品数:99 被引量:327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山市科技局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伴痛性强直痉挛发作的视神经脊髓炎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22例伴发痛性强直痉挛(PTS)的视神经脊髓炎(NMO)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伴发痛性强直痉挛的视神经脊髓炎22例,分析临床表现及血清AQP4抗体、磁共振结果,探讨、总结其发病特点。结果 NMO病例中PTS的发生率为32.4%(22/68),18例(81.9%)在复发病程中出现PTS;男:女=3:19;PTS发生于上肢11例(50.0%)、下肢7例(31.8%)、上下肢4例(18.2.%);血清AQP4抗体阳性19例(86.4%)、阴性3例(13.6%);颅脑MRI有脑病灶7例(31.8%),无脑部病灶15例(68.2%);脊髓MRI病灶累及颈髓10例(45.5%)、胸髓8例(36.3%)、颈、胸髓4例(18.2%)。结论 PTS在国人NMO中的发生率高于MS,女性患者、复发性病程的NMO更易发生PTS,PTS易累及上肢或四肢,要重视女性、复发型、存在颈段脊髓病变的NMO病例。 贾红娟 崔志堂 王晓慧 杨丽丽 王彬 许鑫 刘杰 白玉海 闫俊杰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 63例子宫内膜癌术后联合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分析子宫内膜癌手术后辅助放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6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均采用直线加速器盆腔野体外照射,46~50Gy/23f~25f。分析患者年龄、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与3年生存率的关系,并分析患者急性反应和晚期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中Ⅰ期34例,Ⅱ期12例,Ⅲ期10例,Ⅳ期7例。组织病理学类型:内膜样腺癌57例,腺鳞癌2例,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例,乳头状腺癌2例,管状腺癌1例。全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87.3%。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59例(93.7%)出现早期急性放射反应,8例(12.7%)出现晚期并发症。结论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准确的术后放疗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疗效的同时保护正常组织免受不必要的受损,降低并发症,提高肿瘤治疗的增益比。 白玉海 陆小军 雷风 李民英 叶奕菁 刘玉猛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术后放疗 并发症 PET-CT与MRI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缺血改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比较PET-CT与MRI检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缺血改变的灵敏度。方法随机抽取临床明确诊断为TIA的患者96例,分别做头部PET-CT及MRI检查,比较两组诊断TIA后脑缺血改变的阳性率。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应用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应用PET-CT诊断TIA后脑缺血改变的阳性率为95.83%,应用MRI诊断的阳性率为8.33%,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PET-CT在检查TIA后脑缺血改变的方面上优于MRI检查。 刘杰 金玉萍 白玉海 闫俊杰 崔志堂 吴英 陈岩 张锦 耿志伟 佟晓燕 杨丽丽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局部脑血流量 路优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2011年 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急性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1),抑郁症状使患者缺乏对康复训练的参与,妨碍功能的恢复,极大的影响康复预后。因此,通过临床上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来观察探讨心理干预对于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我们应用路优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闫俊杰 崔志堂 白玉海 刘杰 吴英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状态 路优泰 卒中后抑郁症 神经功能康复 抑郁患者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病变与其复发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的关系。方法 对连续住院的 112例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的颈动脉情况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 ,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 88.4 % ,同时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性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密切相关 (P <0 0 5 ) ,而发现颈动脉硬化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无关 (P >0 .0 5 )。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 ,并且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性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密切相关。 崔志堂 曹丽华 李燕 金红 白玉海 闫俊杰 耿志伟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病变 复发 颈动脉粥样硬化 彩色多普勒超声 脑血管超声波并瘫肢电刺激对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2004年 目的 观察脑血管超声波并瘫痪肢体电刺激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北京东健公司SUT 6 10颅脑血管超声扫描电刺激治疗仪 ,治疗急性脑梗塞病人。随机选择治疗组和对照组共 14 0例 ,两组均用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组发病第1d起给予脑血管超声波并瘫痪肢体电刺激治疗。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入院第 10d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局部脑动脉血流动力学观察。结果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局部脑脉血流动力学比较两组有差异 (P <0 .0 1)。结论 急性脑梗塞病人早期给予脑血管超声波并瘫痪肢体电刺激治疗 ,能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促进脑部血液循环 ,对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白玉海 曹丽华 张丽君 崔志堂 闫俊杰 吴英 李艳 张锦 耿志伟 刘杰关键词:急性脑梗塞 康复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时机与近期疗效探讨 2004年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时机与近期疗效。方法 应用YL -1型 1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不同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观察近期疗效。结果 早期手术能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生存质量 ,降低死亡率 ,但可能导致再发颅内出血。结论 早期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确切 。 闫俊杰 曹丽华 崔志堂 白玉海 李艳 张丽君关键词:微创术 脑出血 手术时机 近期疗效 应用SPECT与MRI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缺血改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比较SPECT与MRI检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缺血改变的灵敏度。方法:随机取临床明确的诊断为TIA的患者38例,分别作头部SPECT及MRI检查,比较两组诊断TIA后脑缺血改变的阳性率。结果:应用SPECT诊断TIA后脑缺血改变的阳性率为97.4%,应用MRI诊断的阳性率为10.5%,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SPECT在检查TIA后脑缺血改变的方面上优于MRI检查。 刘杰 金玉萍 白玉海 闫俊杰 吴英 张锦 耿志伟 佟晓燕 王晓慧 贾红娟 杨丽丽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行根治性同期多西他赛+奈达铂放化疗单周与三周疗法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行根治性同期多西他赛+奈达铂放化疗单周与三周疗法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4例颈段及胸上段拟行根治性同期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同期多西他赛+奈达铂单周及同期多西他赛+奈达铂三周方案化疗,两组均采用IMRT调强放射治疗,剂量为单周:多西他赛25mg/m^2+奈达铂25mg/m^2,每周1次,共5次;3周剂量:多西他赛60mg/m^2+奈达铂60mg/m^2,d1及d22。结果:两组同期放化疗后肿瘤缓解率三周组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中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3周方案组比单周方案组较轻,放射性食管炎两者无明显区别,但发生食管穿孔严重并发症3周方案比单周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颈段和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行同期放化疗可选用单周或三周化疗方案,3周可能近期缓解率及穿孔等严重副作用会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及延长生存随访时间。 欧阳玉秀 叶奕菁 白玉海关键词:食管癌 同期放化疗 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6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与72例完全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数据出现频率,寻找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最多出现的因素,同时对危险因素中的具体数值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2种可能危险因素中9项因素有差异,其中发病时随机血糖、白细胞计数、治疗期间血压降低过快和纤维蛋白原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脑血管粥样硬化软斑块形成、感染合并发热、焦虑症、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9种因素中以脑血管粥样硬化软斑块形成46例(67.64%)、治疗期间血压降低过快44例(64.70%)、随机血糖增高46例(67.64%)、感染合并发热35例(51.47%),同时发现多种因素合并存在率越多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可能性越大。结论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可能是综合因素和多种复杂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王昱超 白玉海 董学爽 赵春香关键词: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