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凯

作品数:22 被引量:26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与探索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1篇新生代
  • 10篇隆升
  • 9篇青藏高原
  • 7篇青藏
  • 5篇年代学
  • 5篇锆石
  • 5篇构造隆升
  • 4篇热年代学
  • 3篇碎屑
  • 3篇碎屑锆石
  • 3篇盆地
  • 2篇地层
  • 2篇地貌
  • 2篇定年
  • 2篇新生代沉积
  • 2篇中新生代
  • 2篇晚新生代
  • 2篇西昆仑
  • 2篇裂变径迹
  • 2篇古近纪

机构

  • 22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核工业北京地...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西安地质矿产...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22篇曹凯
  • 18篇王国灿
  • 12篇张克信
  • 9篇王岸
  • 9篇徐亚东
  • 6篇孟艳宁
  • 4篇季军良
  • 3篇肖国桥
  • 2篇骆满生
  • 2篇陈奋宁
  • 2篇陈锐明
  • 2篇江尚松
  • 2篇洪汉烈
  • 1篇林晓
  • 1篇梁银平
  • 1篇寇晓虎
  • 1篇刘超
  • 1篇戴婕
  • 1篇曹树钊
  • 1篇向树元

传媒

  • 3篇地球科学(中...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地学前缘
  • 2篇地质通报
  • 2篇地球科学
  • 2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二届深海研...
  • 1篇第六届地质构...
  • 1篇第五届构造地...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如何定量评估构造和气候对造山带地貌演化的贡献?
2022年
突出多圈层耦合作用的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是当今地球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必然结果.构造-气候-地表过程三者耦合是与人类宜居环境关系最为密切的近地表多圈层相互作用的体现,成为当今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中之重.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通过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作用于地表,使地表不断发生隆升和沉降、剥蚀和沉积等过程,导致地貌的复杂演化;构造活动通过造山或成盆等地貌系统演化影响到区域或局部地区的气候变化或大洋环流,而气候则通过风化、剥蚀等地表过程引起的地应力场变化反馈促使构造活动.这些都凸显了构造-气候-地表过程三者之间的密切关联(图1).然而,如何剥离构造和气候因素对地貌演化的相对贡献仍然是当今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
曹凯王国灿
关键词:地球系统科学地表过程大洋环流地貌演化应力场变化
滇西剑川盆地剑川组火山事件的定年和古环境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通过对剑川组顶部凝灰质砂岩和底部晶屑凝灰质火山角砾岩进行U-Pb锆石测年,结合前人对剑川组内部侵入的花岗岩脉体的数据,本文限定剑川组火山事件发生于36.23±0.88~35.46±0.76Ma,为始新世晚期蔡家冲期。剖面上段发现丰富的孢粉化石,反映该时期剑川盆地周缘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结合化石的最近亲缘类型的海拔、年均温和年降水量数据,进行共存分析得出始新世晚期剑川盆地的海拔在1900±100m,年均温在13.3~14.9℃,年降水量在863.3~1344mm。综合对比分析古生物化石、氧同位素、火山事件和构造热年代学数据,反映始新世晚期受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滇西地区具有显著的地势差异,高海拔可达2000~2700m,而低海拔可降到1200m以下,甚至接近海平面,并伴生一系列拉分盆地的形成和强烈的火山事件。
覃琼徐亚东张克信张克信郑国栋吴旌王国灿戴婕
关键词:火山沉积锆石定年古环境
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隆升阶段的时空格局被引量:49
2011年
青藏高原不同部位低温热年代学记录、沉积记录和构造变形记录揭示出存在60~35,25~17,12~8Ma(藏南17~12Ma)和大约5Ma以来4个主要强构造隆升剥露阶段.除了藏南地区在17~12Ma发生藏南拆离系的活动及其所控制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基底岩系的快速抬升剥露这一特殊情况外,青藏高原不同地区主要强构造隆升剥露阶段具有准同时性.几个强隆升剥露阶段对应于几个强构造变形活动时期,反映隆升剥露主要受构造动力控制.新生代以砾岩为代表的粗碎屑物的分布、前陆盆地或走滑拉分盆地的分布及其沉积充填、角度不整合的发育和地层间断缺失,以及受断裂控制的盆山地貌变迁和高原扩展与青藏高原几个强构造抬升剥露阶段也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本文还讨论了青藏高原作为地表隆升的高原形成过程,揭示高原的形成是随时间演变不断扩展的过程.
王国灿曹凯张克信王岸刘超孟艳宁徐亚东
关键词:青藏高原新生代
东昆仑山昆仑河纵剖面形貌分析及构造涵义被引量:20
2007年
青藏高原东昆仑北部地区新构造活动强烈,存在一系列活动断层,控制了该地区的地貌格局和水系的发育.其中大部分活动断层是已经确定下来的,还有一些活动断层还处在定性推测阶段.引进河流长度-坡度参数(以下简称"SL参数")和Hack剖面2个能够有效反映区域新构造活动的地质参数,对昆仑河纵剖面坡度变化进行详细刻画和研究,并对昆仑河河流阶地进行空间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昆仑河河流的Hack剖面与SL参数存在形貌上的对应关系,SL参数的突变主要是受断裂构造活动控制;证实了昆仑河-野牛沟断裂和东昆中断裂第四纪以来存在构造活动性;第四纪以来强烈的构造差异隆升作用控制了东昆仑地区的地貌水系发育格局,并将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曹凯王国灿王岸
关键词:阶地
帕米尔构造结中新生代构造地貌演化及对塔里木盆地海退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对帕米尔构造结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和地貌演化过程的精细约束是揭示青藏高原造山历史和动力学机制,以及中亚古环境变迁控制因素的关键。文章重点总结了近十年来与帕米尔中新生代构造地貌演化,以及塔里木盆地新生代海侵海退相关的研究成果,包括主要断裂构造、穹窿埋藏和剥露、岩浆变质作用,刻画了帕米尔-西昆仑从二叠纪末期到中新世中晚期的构造地貌发展的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帕米尔-西昆仑山脉从三叠纪-侏罗纪早期就已经出现,经历了中生代中晚期和新生代早期的活化造山和晚渐新世一中新世向外和向上生长过程。帕米尔构造结始新世的构造变形比较微弱,其地壳的强烈增厚始于37~35Ma,帕米尔向北的大规模楔人和弧形构造的形成均发生在晚渐新世(约27~25Ma)以来。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是帕米尔构造结强烈变形期,大型断裂的初始活动、岩石剥露和岩浆变质可用印度板块断离引起的地壳物质向南北两侧双向楔冲的动力学模型来解释。帕米尔一西昆仑山前的塔里木盆地分别经历了约41~40Ma和39~37Ma两次幕式向西的海退过程。特提斯洋最终退出塔里木-阿莱依-塔吉克盆地的时间(约39~37Ma)与中帕米尔始新世岩浆作用及中-南帕米尔地壳开始强烈增厚的时间(约37~35Ma)略有重叠,暗示构造对塔里木盆地最终海退可能存在一定影响。但从长时间尺度来看,中亚地区海侵和海退震荡波动与气候变化引起的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的规律是一致的,说明气候变化对塔里木海退的长期影响。据此,特提斯洋最终退出塔里木盆地可能是帕米尔地壳加厚和气候变冷引起的全球海平面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构造和气候对塔里木海退的相对贡献则还需要进一步评估。
曹凯麦洪涛王国灿王国灿
关键词:构造地貌陆内造山特提斯洋
东帕米尔公格尔山和慕士塔格峰晚新生代集中快速冷却剥蚀的碎屑锆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证据
曹凯王国灿Matthias BernetPeter van der Beek张克信
青藏高原新生代主要隆升事件:沉积响应与热年代学记录被引量:54
2008年
利用在青藏高原及邻区近10年完成的1:25万地质填图资料,通过对全区92个古近系-新近系残留盆地分布格局、充填序列和时空演化分析揭示出,古新世-始新世藏南和新疆叶城地区是新特提斯残留海的一部分,青藏腹地为广阔的近海冲积平原,东部的松潘-甘孜和藏东一带为隆起区,班戈、昆仑和阿尔金初步隆起,高原总体地貌格局为东高西低.渐新世期间,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带崛起,昆仑-阿尔金-祁连进一步隆起,造成了整个高原的周缘为山系、腹地为盆地的宏地貌格局.新近纪期间,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带、喀喇昆仑.西昆仑地区进一步较大幅度隆起;构造隆升事件的低温热年代学记录也显示出青藏新近纪强构造活动主要分布在青藏周缘的藏南、西昆仑、阿尔金、藏东及川西等地区,并表现出大体同时性,集中表现出大约13~8和5Ma以来的两次重大隆升期.高原从古近纪的东高西低格局,经历了新近纪全区的不均衡隆升和拗陷,最终铸就了西高东低的地貌格局,青藏作为一个统一的高原发生了重大的地貌反转事件.
张克信王国灿曹凯刘超向树元洪汉烈寇晓虎徐亚东陈奋宁孟艳宁陈锐明
关键词:构造隆升低温热年代学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地层格架与沉积演化及其对构造隆升的响应被引量:1
2013年
青藏高原于新生代初全面完成了特提斯洋陆转换,成为统一的陆块,步人陆内演化阶段。青藏高原新生代演化的最重大事件是陆内强烈造山作用与高原强烈地隆升作用。新生代高原大规模陆内造山和隆升驱动的沉积建造,与前新生代的特提斯多岛弧盆演化体系的地层建造格架大不相同.
张克信王国灿徐亚东骆满生季军良肖国桥王岸宋博文梁银平江尚松曹凯陈奋宁陈锐明杨永锋
关键词:地层格架隆升新生代青藏高原
东帕米尔新近纪构造隆升和古水系演化:来自塔西南盆地沉积学、锆石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的证据
曹凯徐亚东王国灿张克信Peter van der Beek焦养泉王朝文江尚松
文献传递
剑川-兰坪盆地古近纪沉积-构造变革及其区域构造意义被引量:12
2017年
滇西新生代兰坪盆地和剑川盆地分别位于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两侧,青藏高原东构造结内,其沉积过程和构造变形对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构造演化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对这两个盆地古近纪沉积和构造过程的研究,我们发现兰坪盆地和剑川盆地及邻区的构造变形分为三期:始新世早期的强烈挤压变形、始新世中晚期的伸展变形、渐新世的走滑变形。始新世早期的挤压变形主要表现为兰坪地区的褶皱–冲断系统、哀牢山-红河断裂的逆冲活动和剑川盆地的宽缓褶皱。沉积方面,古新统勐野井组(E_1m)较为稳定的细粒滨湖相沉积转变为始新统宝相寺组(E_2b)较粗的具有前陆盆地性质的河流相沉积,特别是宝相寺组底部发育的一套快速堆积的磨拉石建造,可能是对始新世强烈挤压环境下的沉积响应。始新世中晚期伸展变形体现在盆地的构造环境由早期的挤压环境变为伸展环境和该时期大量富钾岩体和岩脉的侵入,沉积学上,下始新统宝相寺组的河流相转变为中始新统金丝厂组(E_2j)具有快速堆积磨拉石特征的曲流河沉积,极可能是对构造体制变革的沉积响应。渐新世的走滑变形则体现在渐新统的缺失和哀牢山–红河断裂的早期左行走滑。因此,我们认为剑川–兰坪地区在始新世中期和渐新世均发生了显著的运动学转换,这一认识也得到了始新世中期兰坪和剑川盆地物源明显变化的支持。结合青藏高原东南部始新世中晚期岩浆的活动,渐新世大型剪切带(崇山剪切带、高黎贡剪切带)的强烈走滑和保山块体的旋转,我们推测青藏高原东南缘古近纪的构造演化为古新世-始新世早期的挤压、始新世中晚期的伸展、渐新世的转换压缩。
沈青强曹凯王国灿徐亚东张克信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