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肾上腺
  • 3篇神经节
  • 3篇神经节瘤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CT诊断
  • 3篇CT诊断价值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成像
  • 2篇嗜铬
  • 2篇嗜铬细胞
  • 2篇嗜铬细胞瘤
  • 2篇细胞瘤
  • 2篇副神经
  • 2篇副神经节
  • 2篇副神经节瘤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成像

机构

  • 9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上海市第二人...

作者

  • 9篇曾维新
  • 8篇周康荣
  • 6篇周建军
  • 6篇曾蒙苏
  • 6篇王建华
  • 4篇程伟中
  • 2篇严福华
  • 2篇杨军
  • 1篇陆锦标
  • 1篇孙永康
  • 1篇裴林惠
  • 1篇周梅玲
  • 1篇丁建国
  • 1篇纪元
  • 1篇赵德明
  • 1篇王路昌

传媒

  • 4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肾上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分析肾上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囊性病变16例,术前14例经螺旋CT和多排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2例经MR检查。然后与手术病理对照,回顾性分析CT和MR表现。结果16例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囊性病变中,肾上腺上皮性囊肿8例,陈旧出血形成假囊肿3例,嗜铬细胞瘤囊变3例,原发性肾上腺癌囊变2例。肾上腺上皮性囊肿和肿瘤坏死囊变CT多表现为低密度,出血为等密度或高密度;T1WI为低信号或高信号,T2WI为显著高信号或低信号。囊内壁光整11例,毛糙5例。囊外壁光整13例,不规则3例。囊壁钙化2例。增强扫描显示壁强化11例,不强化5例。结论肾上腺囊性病变特征不同,有助于明确诊断。
周建军曾维新曾蒙苏王建华周康荣程伟中
关键词:肾上腺囊肿肿瘤
螺旋CT多平面重建探讨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螺旋CT 多平面重建对周围型肺癌支气管血管集束征(BVCS)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0 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螺旋CT 表现,利用三维成像软件以多平面重建法(MPR)进行重建,观察肿块BVCS 的显示情况,并与横断面图像及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进行比较.结果:螺旋CT 多平面重建能充分显示周围型肺癌BVCS 的情况,其分型与肿瘤的大小、分期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MPR 技术能充分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形态特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与肿瘤的大小及分期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病灶的分期、预后的判断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裴林惠赵德明孙永康王路昌丁建国曾维新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螺旋CT多平面重建
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双期增强的影像学诊断价值被引量:25
2007年
目的:分析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动态增强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15例,12例术前经螺旋CT和多排螺旋CT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对比剂分别采用欧乃派克和优维显,注射流率3ml/s。3例经MRSE-T1WI,FSE-T2WI,GRE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马根优维显,注射流率1.5~2ml/s。仔细复习CT和MR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15例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中,副神经节瘤13例,异位嗜铬细胞瘤2例。良性12例,恶性3例。病灶分别位于腹膜后(13例)和肾内(2例)。肿瘤直径4.3~12.0cm,其中病灶直径〈5.0cm2个,5.0~10.0cm12个,〉10cm1个;肿瘤境界清楚。肿瘤实质成分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CT值分别为32.6~55.1HU(平均43.8HU)、57.8~87.9HU(平均77.3HU)和72.4~115.6HU(平均93.7HU)。MRT1WI为低信号,T2WI为显著高信号,MR动态增强强化方式与CT动态增强类似。肿瘤囊变、坏死和钙化常见。结论: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包括副神经节瘤和异位嗜铬细胞瘤,异位嗜铬细胞瘤可位于肾内。肿瘤中等大小,囊变、坏死和钙化较常见,囊变的识别对诊断有很大帮助。MRT2WI为显著高信号,动态增强为进行性延迟强化。强化不典型者与腹膜后其他肿瘤难以鉴别。
周建军程伟中曾维新曾蒙苏王建华周康荣
关键词:腹部副神经节瘤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
多发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分析多发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动态增强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发嗜铬细胞瘤9例,其中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例,Von Hippel-Lindau病1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并膀胱嗜铬细胞瘤1例。术前经螺旋CT和多层螺旋CT平扫、动脉期(30s)和门脉期(70~80s)扫描。对比剂采用欧乃派克或优维显,注射流率3ml/s。仔细复习CT扫描结果并与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9例嗜铬细胞瘤共18个病灶中,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和肾细胞肾癌1例(Von Hippel-Lindau病),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并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1例。良性病灶13个,恶性病灶5个。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15个,不规则形3个。直径3.2~13.7cm,平均5.6cm。病灶直径<5.0cm3个,5.0~10.0cm13个,>10cm2个。肿瘤实质成分平扫CT值为34.2~53.0HU,平均42.7HU;动脉期CT值63.7~91.5HU,平均80.7HU;门脉期CT值75.1~126.4HU,平均98.1HU。8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6个病灶中,6例两侧病灶大小、形态、密度、动态增强强化程度和强化方式相仿,2例两侧大小不同,坏死、囊变不同,但动态增强强化程度和强化方式相仿。结论:多发嗜铬细胞瘤包括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脏器嗜铬细胞瘤,多位于双侧肾上腺,CT表现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相仿,同一病例不同肿瘤的大小、形态、坏死囊变、动态增强强化方式和强化程度相仿,少数肿瘤大小不同,坏死囊变存在差异。
周建军曾蒙苏严福华王建华周康荣曾维新
关键词:副神经节瘤嗜铬细胞瘤图像增强
颈位主动脉弓伴动脉瘤的MRI及MRA表现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分析颈位主动脉弓伴动脉瘤的MRI及MRA表现 ,初步探讨两种方法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3例颈位主动脉弓伴动脉瘤均作MRI检查 ,其中 1例作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2 dimensionaltime of flightMRA ,2DTOFMRA)检查 ,1例作 3DDCEMRA检查 ,另 1例同时作 2DTOFMRA及 3DDCEMRA检查。结果 :MRI与MRA均能明确诊断颈位主动脉弓 ,对弓上分支血管的显示 ,MRA优于MRI,3DDCEMRA优于 2DTOFMRA ,对动脉瘤的显示 ,MRI与 3DDCEMRA优于2DTOFMRA。结论 :对于颈位主动脉弓伴动脉瘤的显示 ,应选用
杨军曾维新周康荣
关键词:动脉瘤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表面重建在主动脉弓畸形诊断中的价值初探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3 dimensional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A ,3DDCEMRA)表面重建 (surfaceshadedisplay ,SSD)对主动脉弓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磁共振血管成像确诊的 9例主动脉弓畸形中 ,2例行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2 dimensionaltime of flightMRA ,2DTOFMRA)检查 ,6例行 3DDCEMRA检查 ,1例同时行 2DTOFMRA及 3DDCEMRA检查。结果  5例迷走锁骨下动脉及 3例颈位主动脉弓的显示 ,3DDCEMRA优于 2DTOFMRA ,SSD优于最大强度投影(MIP) ;1例右位主动脉弓的显示 ,MIP同SSD ;2例主动脉弓褶曲及 1例主动脉弓离断的显示 ,SSD优于MIP。结论 对于主动脉弓畸形的显示 ,SSD是
杨军曾维新周康荣
关键词: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主动脉弓畸形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诊断价值被引量:100
2006年
目的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 CT 表现及其血液动力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7例,术前均经 CT 平扫及增强扫描,复习 CT 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 7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中,右侧6例,左侧1例。肿瘤直径3.7~7.5 cm,平均4.6 cm。肿瘤平扫 CT 值16.2~31.7 HU,平均24.3 HU;动脉期增强 CT 值20.9~36.6 HU,平均30.2 HU;门静脉期增强 CT 值27.4~45.5 HU,平均36.0 HU。所有肿瘤边界清楚,瘤体自身受压变形4例,形成伪足样尖角3例。5例肿瘤推移下腔静脉,其中,2例瘤体部分包绕下腔静脉,所有病例下腔静脉形态均正常。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呈嵌入性生长,容易推移或包绕但不压迫邻近血管。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动态增强呈进行性轻度延迟强化,但动脉期强化轻微,类似囊性肿瘤。CT 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对于此病的诊断有明显的价值。
周建军曾维新周康荣王建华曾蒙苏程伟中
关键词:神经节瘤肾上腺肿瘤
MSCT动态增强对肾上腺转移性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分析肾上腺转移腺癌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特征,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转移腺癌57例,术前均行MSCT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回顾性分析CT扫描结果并和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57例肾上腺转移腺癌患者共发现93个病灶,单侧21例,双侧36例,右侧64个病灶,左侧29个病灶。病灶境界清楚79个,境界欠清14个。病灶形态圆形或椭圆形57个,不规则形36个。肿瘤直径1.1~17.3cm,其中,<5.0cm53个,5.0~10.0cm35例,>10cm5例。肿瘤呈实质性35个,不同程度坏死囊变58个,其中13例病灶坏死显著形成假囊肿样改变。平扫肿瘤CT值为15.2~43.7HU,平均32.8HU;动脉期CT值27.6~63.2HU,平均45.9HU,16个病灶内隐约可见血管影;门脉期扫描肿瘤实质成分强化更明显,强化范围扩大,实质部分CT值为49.4~96.3HU,平均72.5HU。结论:肾上腺转移腺癌大小、形态、坏死程度等征象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肿瘤密度、血液动力学等征象则相对一致。MSCT动态增强可为其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周建军曾蒙苏严福华王建华周康荣曾维新
关键词:肿瘤转移肾上腺腺癌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的CT诊断价值被引量:27
2006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ACC)的 CT 表现及其动态增强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ACC 11例,术前均经 CT 平扫、动脉期(30 s)和门静脉期(70~80 s)扫描,复习 CT 扫描表现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 11例 ACC 中,右侧5例,左侧6例。直径4.1~16.0 cm,其中,<5.0 cm 者2例,5.0~10.0 cm 者4例,>10.0 cm 5例;肿瘤境界清楚3例,邻近脂肪间隙见条索状异常密度影3例,邻近实质脏器受侵犯5例。肿瘤实质成分平扫、动脉期和门静脉期 CT 值分别为21.9~46.7 HU(平均35.3 HU)、30.5~65.8 HU(平均47.1 HU)和52.6~97.0 HU(平均74.2 HU)。肿瘤中央坏死形成假囊肿4例,网络状改变6例,实质为主伴小囊变1例;6例网络状改变者动脉期可见显著强化的不规则肿瘤血管。结论 ACC 具有较明显的形态学和血液动力学特征,动态增强扫描尤其是动脉期扫描有明显的诊断价值。
周建军曾维新周康荣王建华曾蒙苏程伟中周梅玲纪元陆锦标
关键词:肾上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