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宏
- 作品数:35 被引量:20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部分骺板挖除后立即充填构建股骨远端周围型骺板部分早闭实验兔模型(英文)被引量:2
- 2008年
- 背景:用于骺板部分早闭的实验动物模型多为周围型骺板部分早闭。目的:在周围型骺板部分早闭模型的基础上,改进建立股骨远端周围型骺板部分早闭动物模型。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设计实验,于2007-03/10在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健康普通级新西兰幼兔20只,兔龄4-6周,体质量1.0~1.5kg。方法:将20只新西兰白兔取膝外侧直切口,长约2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并于外侧髌旁切开膝关节囊后显露股骨远端外髁,此时股骨远端的骺板线清晰可见。将右侧股骨外髁的骺板挖两个相邻的孔,深度约3.04.0mm,以去除部分正常骺板,面积为股骨远端骺板总面积的33%-44%。左侧仅切开至骨膜作为自身对照。主要观察指标:术后X射线片测量同时大体观察双侧股骨的长度、股骨远端外翻角度及股骨的畸形情况;组织学检查双侧股骨远端的骨桥形成情况。结果:1只实验兔术后31d因腹泻死亡,19只术后生长良好,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4个月,X射线观察显示左侧股骨平均长度〉右侧,外翻角度〈右侧,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显著(P〈0.01)。股骨远端左侧平均生长2.27cm,占股骨生长的57.6%,右侧平均生长0.45cm,占股骨生长的21.4%。②术后4个月,对照组股骨形态正常,两髁及髌骨关节面光滑完整。实验侧股骨明显短缩,远端出现严重的外翻畸形。③术后5周,对照组骺板各层细胞排列整齐。实验组骨缺损腔内可见大量纤细的骨小梁,周围剩余骺板细胞层数减少。术后10周,对照组骺板已基本闭合;实验组骨小梁变得更为粗大。结论:本方法建立的模型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应用灵活,造成的骨桥面积大小可以控制,适用骺板部分早闭疾病动物模型的要求,对治疗过程中充填物的选择亦有一定意义。
- 朱志宏许瑞江
- 关键词:生长面
- 液体复苏对不同性别大鼠微循环和PMN的影响
- 目的:建立非肝素化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使用平衡盐液进行液体复苏,活体观察肠系膜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血流和多形核白细胞的附壁情况,同时观察创伤失血性休克后不同的性别对循环血多形核白细胞(PMN)凋亡的影响,并通过甲氧...
- 朱志宏沈洪
-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微循环多形核白细胞甲氧氯普胺
- 文献传递
-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充填骨缺损腔的特点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观察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简称医用胶)作为充填物能否阻止手术后的骨桥复发,并初步探讨充填物在骺板部分早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5/2005-04在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通过切除兔股骨远端外髁处部分骺板,制成周围性骺板部分早闭的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28只4~6周的新西兰幼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仅行关节囊切开,不切除骺板;模型组切除股骨远端外髁处部分骺板,但不充填任何物质;脂肪组充填自体脂肪;医用胶组充填医用胶。术后通过双下肢前后位X射线片、大体标本、组织学、组织化学等方法来观察和探讨医用胶治疗骺板部分早闭的效果。结果:实验兔2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使用脂肪和医用胶作为切除部分骺板所遗留骨缺损腔的充填物,术后16周股骨的长度较模型组明显延长[(8.95±0.16),(9.12±0.25),(7.88±0.46)cm]。②术后16周股骨远端的外翻角度脂肪组和医用胶组及模型组分别为(19.6±4.86)°,(15.4±2.13)°,(46.2±3.42)°。③股骨远端生长长度对照组最长,约占整个股骨生长的57.6%,模型组最短,只相当于整个股骨生长的21.4%,脂肪组及医用胶组生长处于对照组与模型组之间,分别占整个股骨生长的46%和52%。结论:充填物的充填并不能阻止因切除部分骺板所激活的成骨过程,而只是作为一种空间占据物,占据了形成骨桥所需的空间。医用胶是作为充填物的很好的选择。
- 朱志宏马承宣许瑞江
- 关键词:生长面动物
-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对骺板部分早闭防治的实验研究
- 骺板内骨桥切除治疗骺板部分早闭这一方法是于1967年由Langenskiold首先报道的,以后一些学者相继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证实手术切除骨桥并用某种充填物充填骨缺损腔的方法对防止骨桥复发有一定的作用.至目前为止,对其机理...
- 朱志宏
- 关键词:生长板骨桥医用胶实验动物
- 超声造影在重型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重型急性胰腺炎(SA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图像,并与CT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126例患者中,常规超声显示38.1%的患者(48/126)胰腺体积增大伴实质欠均匀,其显示急性液体积聚与CT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30.16%(38/126)的患者中,超声造影提示在胰腺实质局灶或整体内无造影剂灌注,提示为胰腺坏死组织,超声造影与增强CT诊断重型急性胰腺炎的坏死程度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急性胰腺炎是临床急症,超声是其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之一,超声造影为重型急性胰腺炎的床旁早期准确诊断提供了方便、快捷和有效的方法。
- 朱志宏周璇潘菲冯聪宁艳婷聂永康吕发勤黎檀实
- 关键词:超声重型急性胰腺炎
- 骺板部分早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1997年
- 骺板部分早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儿童期长管状骨骨骺骨化中心和干骺端之间形成骨性连接,从而阻碍骺板的正常生长,造成关节成角畸形或肢体短缩的一种疾病。这种骨性连接物即称为骨桥。近年来该病在实验与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将其形成原因、诊断、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一、骺板部分早闭的形成原因及病理骨桥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大部分与骨折有关,特别是骨折线通过干骺端、骺板及骨骺的 SalterⅣ型骺板损伤。Kasser 经过回顾性研究发现在Salter Ⅳ型骺板损伤中,55%出现骺板部分早闭,其次是 Salter Ⅰ型,占50%。另外。
- 朱志宏马承宣许瑞江赫荣国
- 关键词:儿童外科手术
- 乌司他丁对外伤性脓毒症脏器保护及全身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严重外伤后脓毒症的重要脏器功能保护及全身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42例严重外伤后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UTI治疗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抗炎、抗休克补液治疗,UTI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UTI治疗,连续3 d.各组分别于入院第0天,入院第1、2、3天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及临床生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UTI治疗组的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白细胞总数显著下降(P〈0.05或P〈0.01),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显著改善(P〈0.05),严重外伤后经过UTI治疗3d,患者的心肌酶学、肝功能及肾功能指标显著改善,其中AST、ALT、BUN、Cr、LDH及CK指标,与入院0天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UTI治疗组的心肌酶谱CK、肾功能的Cr与BUN、肝功能的ALT、AST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LDH、CK-MB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UTI能有效降低严重外伤后脓毒症患者的脏器功能受损及抑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朱志宏孙荣距班雨苏琴黎檀实
- 关键词:乌司他丁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创伤
-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9年
- 目的了解脓毒症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动态变化及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将150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脓毒症组、血必净组及假手术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显微镜下实时观测脓毒症组、血必净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肠系膜微循环毛细血管血流速度、血管管径和多核中性粒细胞(PMN)附壁数量在制模后即刻、12h、24h、48h、72h的动态变化。结果制模即刻和制模后12h、72h3组大鼠相同时间点的微循环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制模后24h、48h,3组大鼠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制模即刻3组大鼠相同时间点的微循环毛细血管静脉管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制模后12h、24h、48h、72h3组大鼠微循环毛细血管静脉管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制模即刻3组大鼠肠系膜微静脉PMN附壁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制模后12h、24h、48h、72h3组大鼠相同时间点的PMN附壁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大鼠肠系膜血流速度减缓,微血栓形成,肠系膜微循环障碍;血必净注射液可改善脓毒症时肠系膜微循环功能,减少微血栓形成。
- 李冰朱志宏田万管班雨王永伟沈洪
- 关键词:脓毒症血必净微循环肠系膜中性粒细胞
- 超声造影引导脾脏创伤经皮注射治疗的的应用研究
-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脾脏创伤后确定创伤位置、程度,判定活动性出血以及在脾脏创伤分类治疗中的作用,确定其在经皮注射治疗中的价值;通过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适应证、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监测与随访的系列研究,明确CEUS引...
- 吕发勤唐杰罗渝昆李志艳宋青焦子育黎檀实朱志宏赵临芬
- 文献传递
- 医用胶治疗儿童骨桥的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研究医用胶作为充填物能否阻止手术后的骨桥复发.方法:采用28只4~6周的新西兰幼兔,随机分为四组,A组为对照组,仅行关节囊切开,不切除骺板;B组为模型组,切除股骨远端外髁处部分骺板,但不充填任何物质;C组充填自体脂肪,D组充填医用胶.术后通过双下肢前后位X线片、大体标本、组织学、组织化学等方法来观察和探讨医用胶治疗骺板部分早闭的效果.结果:脂肪组和医用胶组与模型组相比均能减轻股骨的纵向生长障碍及膝关节的成角畸形.医用胶对于减轻股骨远端的成角畸形更加有效.但自体脂肪和医用胶都不能使股骨的生长达到完全正常.结论:充填物的充填并不能阻止因切除部分骺板所激活的成骨过程,而只是作为一种空间占据物,占据了形成骨桥所需的空间.医用胶是作为充填物的很好的选择.
- 朱志宏马承宣许瑞江
- 关键词:生长面医用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