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大伟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造影
  • 2篇提肌
  • 2篇排便
  • 2篇排便造影
  • 2篇肛提肌
  • 2篇CT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形态学
  • 1篇眼眶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生理
  • 1篇生理功能
  • 1篇排粪造影
  • 1篇外括约肌
  • 1篇面部
  • 1篇括约肌

机构

  • 5篇大连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5...

作者

  • 5篇李大伟
  • 2篇王丽娜
  • 2篇郭茂林
  • 1篇权力
  • 1篇王江宁
  • 1篇胡刚
  • 1篇张晨
  • 1篇梁家明
  • 1篇王志军
  • 1篇翁文采
  • 1篇宋吉慧
  • 1篇贾华锋
  • 1篇朱承峰
  • 1篇杨柠泽
  • 1篇孟庆瑜
  • 1篇余宏
  • 1篇韦昕
  • 1篇刘凤国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1
  • 2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肛提肌MR与CT排便造影的对照研究
2011年
目的:比较卧位MR与坐位CT排便造影2种成像技术在评价肛提肌形态及功能方面的差异。方法:对17名健康志愿者(女8例,男9例,22-24岁)行仰卧位MR和坐位CT排便造影检查。分静息、缩肛和排便3期获取盆底的冠状面图像,对肛提肌行形态学测量。结果:MR图像显示肛提肌在静息期呈穹隆状;缩肛期呈平台状,肛提肌横行部的不同部分出现矛盾运动,其中点下降(3.45±0.29)mm,内点上升(5.60±2.39)mm;排便期呈盆状,中点下降(10.76±1.10)mm,内点下降(10.47±1.29)mm。CT图像显示肛提肌在静息期呈漏斗状;缩肛期呈平台状,肛提肌横行部,中点上升(6.45±2.05)mm,内点上升(13.39±3.93)mm;排便期呈盆状,中点下降(4.40±2.01)mm,内点下降(17.45±4.05)mm。结论:卧位MR与坐位CT排便造影在评价肛提肌形态及功能方面差异显著。
李大伟王丽娜余宏权力梁家明
关键词:排便磁共振成像
骨眶老化的形态学基础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应用CT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大连地区汉族人群眶区骨老化的形态学特点,为面部年轻化临床诊疗及综合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方法 抽取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的303例颅骨发育正常的汉族成人患者眼眶128层螺旋CT扫描资料为研究样本,按年龄分为青年组(20~39岁)、中年组(40 ~59岁)、老年组(≥60岁);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对CT原始图像进行二维、三维重建,观察并测量眶顶长度、眶底长度、眶上角、眶下角、眶口宽度、眶口面积及眶上缘和眶下缘形态,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在男性研究对象中,老年组的眶底长度较中年组显著增大(P=0.005);老年组的眶口宽度较中年组有所增大(P=0.017);眶宽轴上的40点至眶上缘的垂直距离,老年组较青年组(P=0.012)、老年组较中年组(P=0.020)均有所增大.(2)在女性研究对象中,老年组的眶口面积较中年组有所减小(P=0.013);眶宽轴上的90点至眶下缘的垂直距离,老年组较青年组显著增大(P=0.008);余测量指标均无组间统计学差异.结论 大连地区汉族人群随着老化发生了眶区骨容量的改变,而且骨沉积或者骨吸收的发生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可能有所不同;局部形态学改变或不如西方学者的研究结果那样明显.
韦昕杨柠泽王志军张晨胡刚孟庆瑜贾华锋翁文采朱承峰宋吉慧刘凤国王丽娜李大伟
关键词:眼眶骨骼面部形态学CT重建
肛提肌影像学研究进展
近年来,影像学显示的肛提肌活体形态变化与传统的肛提肌功能理论之间出现了一些无法解释的矛盾,一系列新的肛提肌影像学征象的生理学意义尚待破解.本文阐述了目前肛提肌影像学的研究进展情况.
郭茂林李大伟王江宁
关键词:肛提肌生理功能磁共振成像
文献传递
CT排便造影评价肛门外括约肌的功能
2011年
目的采用CT排便造影显示肛门外括约肌(EAS)的形态及变化,评价其功能。方法分静息、缩肛、排便3期采集60名健康志愿者的坐位CT排便造影图像,重建标准的肛管冠状位及正中矢状位图像,对耻骨直肠肌(Pr)和EAS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 Pr、EAS的深部和浅部分别在肛门直肠结合部、肛管上部和中下部水平压缩肛管,EAS皮下部位于肛管下方,内翻呈圆锥状,与肛周皮肤共同自下而上封堵肛管。静息期,EAS深部间距(31.50±4.10)mm,浅部间距(28.36±4.14)mm,肛管-EAS皮下部夹角(60.95±19.20)°;缩肛期,EAS作向心运动,更紧地闭合肛管,深部间距(30.85±4.10)mm,浅部间距(26.04±3.48)mm,皮下部内翻程度加大,肛管-EAS皮下部夹角(56.87±16.18)°;排便期,EAS作离心运动,肛管开放,深部间距(37.51±5.17)mm;浅部间距(31.68±5.10)mm,皮下部自内上向外下翻转,肛管-EAS皮下部夹角(112.23±22.48)°。结论 EAS主要通过压缩、悬吊、绞索和套塞方式维持肛门自制。EAS的深部、浅部和皮下部在排便时依次开放,其皮下部作翻转运动参与排便。
李大伟
关键词:排便肛门外括约肌
多层螺旋CT排粪造影对肛提肌功能的研究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排粪造影评价肛提肌和耻骨直肠肌的功能。方法:对30名正常志愿者进行坐位MSCT排粪造影检查,14女,16男,年龄22—24岁。分别于静息态、缩肛态、排便态对盆腔进行冠状位扫描;扫描数据进行标准冠状面...
郭茂林李大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