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如意

作品数:4 被引量:79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小麦
  • 3篇光合特性
  • 2篇冬小麦
  • 2篇水分
  • 2篇水分处理
  • 2篇不同水分
  • 2篇不同水分处理
  • 1篇冬性
  • 1篇行距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 1篇叶面积指数
  • 1篇穗位
  • 1篇穗型
  • 1篇旗叶
  • 1篇小麦旗叶
  • 1篇小穗
  • 1篇粒位
  • 1篇花后
  • 1篇干物质

机构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李如意
  • 2篇李金才
  • 2篇魏凤珍
  • 2篇屈会娟
  • 2篇沈学善
  • 1篇郅胜军
  • 1篇尹钧
  • 1篇刘万代
  • 1篇张一
  • 1篇李巧云
  • 1篇杜沛鑫
  • 1篇王成雨

传媒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播种密度对冬小麦不同穗位与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被引量:63
2009年
利用重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中间型品种周麦18,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对结实粒数与粒重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小穗位结实粒数、小穗重及不同粒位粒重均随着小穗位自基部至顶部呈先增后降的二次曲线变化;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穗部籽粒的分布差异显著,主茎穗的结实特性及粒重均优于分蘖穗;随着播种密度的下降,穗部结实特性和粒重有优化的趋势,重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对密度的反应更为敏感,中间型品种周麦18小穗位和粒位对播种密度的调节效应较强;不同部位小穗粒重因结实粒数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粒位效应,下部和中部小穗位的第2粒位粒重较大,而位于上部和顶部小穗位第1粒位粒重较大,第3粒位粒重次于第1和第2粒位,第4粒位粒重最小。在小麦栽培中,应在保证主茎穗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蘖穗的比例。并在保证结实粒数的基础上提高粒重,尤其是下部小穗的结实粒数和粒重。同时,在保证第1、2粒位粒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第3、4粒位的粒重潜力,可以使小麦实现高产稳产。
屈会娟李金才沈学善李如意魏凤珍张一
关键词:冬小麦播种密度穗型粒位
不同水分处理对半冬性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以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灌水及不同灌水量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前灌水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LAI;拔节后适宜田间持水量为65%,灌水过多反而对干物质积累不利,特别是对花后旗叶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
李如意李巧云尹钧刘万代杜沛鑫
关键词:半冬性小麦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
花后不同时期高温处理和行距对不同品种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行距及花后不同时期高温胁迫条件对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a+b)、光合速率(Pn)、及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光化学的最大效率、荧光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前期和中期对旗叶光合参数影响较大,后期影响减小。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大穗型品种在灌浆前期受高温胁迫影响最大,而多穗型品种则在灌浆中期。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可以降低高温天气对花后旗叶光合的影响。
郅胜军李如意魏凤珍李金才屈会娟沈学善王成雨
关键词:冬小麦高温行距光合特性
不同水分处理对小麦群体质量、光合特性和产量调控效应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选用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生育时期(拔节前与拔节后)与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对小麦群体质量、根系、碳代谢、光合特性和产量的调控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水分处理对小麦群体的调控...
李如意
关键词:小麦水分处理光合特性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