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震

作品数:22 被引量:134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动脉
  • 6篇心脏
  • 6篇起搏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4篇心肌
  • 4篇起搏器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脏起搏
  • 3篇心脏起搏器
  • 3篇血管
  • 3篇血清
  • 3篇血清胱抑素
  • 3篇抑素
  • 3篇胱抑素
  • 3篇胱抑素C
  • 3篇内皮
  • 3篇梗死
  • 3篇并发
  • 3篇并发症

机构

  • 22篇成都医学院第...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22篇杨震
  • 20篇周鹏
  • 17篇王秋林
  • 14篇李文章
  • 13篇蔡国才
  • 12篇李璐
  • 11篇蒋利成
  • 9篇蒲静
  • 7篇梁登攀
  • 5篇王沛坚
  • 5篇胡军
  • 4篇张黎黎
  • 3篇蒲春华
  • 3篇黄秀萍
  • 2篇王芳
  • 2篇刘爱东
  • 1篇黄鸣清
  • 1篇张磊
  • 1篇杨柳
  • 1篇王少清

传媒

  • 5篇成都医学院学...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西部医学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PARγ激动剂通过上调解偶联蛋白2抑制高糖介导的内皮细胞活性氧生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PPARγ)对高糖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以高糖(33 mmol/L D-葡萄糖)培养基培养,并以低糖培养基(5.5 mmol/L D-葡萄糖)作为对照。分别利用超氧阴离子和一氧化氮(NO)的荧光探针观察PPARγ激动剂比格列酮对高糖环境下内皮细胞超氧阴离子和NO水平的影响,以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解偶联蛋白2(UCP2)的表达。结果:PPARγ激动剂比格列酮可显著抑制高糖介导的ROS生成,并可防止高糖介导的内皮细胞NO水平的下降,而上述作用可被PPARγ的阻断剂GW9662所阻断。PPARγ激动剂可上调内皮细胞UCP2的表达,而通过genipin抑制UCP2可显著减弱PPARγ激动剂的作用。结论:激活PPARγ可显著抑制高糖介导的ROS的生成,而该作用可能与其上调UCP2的表达有关。
王沛坚王秋林杨震王芳蒲春华李文章梁登攀周鹏
关键词:解偶联蛋白2内皮细胞
不同温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不良反应的对比观察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时不同温度对比剂与受检者不适反应及心率、ST段、T波变化、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温组(521例)与温浴组(522例),常温组对比剂在室温情况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温浴组将瓶装的对比剂放入恒定温度37℃水浴箱,60 min后按冠状动脉造影常规进行操作。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心电监护所示ST段及T波、心率、早搏变化,T波振幅改变≥0.01 mv、ST段压低≥0.05 mv,心率改变≥10次/min纳入阳性统计,同时计算两组心慌、胸闷、胸痛不适反应发生率,统计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结果两组间心率、ST、T波变化、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适反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浴加热对比剂有助于预防冠脉造影检查术中不良反应。
周鹏王秋林蔡国才李璐蒋利成杨震黄秀萍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剂温度
心脏起搏器并发症45例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置入心脏起搏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45例置入或更换起搏器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囊袋血肿11例,电极脱位4例,心室颤动2例,切口和(或)囊袋感染7例,阈值一过性升高5例,感知不良5例,气胸4例,心室电极误入冠状静脉窦2例,脑栓塞2例,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2例,心包填塞1例。结论应加强对置入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认识,严格术中规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尽可能将并发症降到最低。
蔡国才周鹏王秋林李璐李文章杨震蒲静蒋利成
关键词:起搏器并发症
静脉溶栓时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效果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时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效果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诊的31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溶栓治疗时间不同分为A组(发病至溶栓时间<6 h)172例、B组(发病至溶栓时间为6~12 h)102例和C组(发病至溶栓时间>12 h)40例,比较三组患者溶栓效果、溶栓后ST段回落情况以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梗死冠脉溶通率、溶栓后ST段回落幅度高于B组和C组,且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ST段回落最大幅度所需时间、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总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且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6 h内静脉溶栓治疗梗死冠脉溶通率更高、ST段回落效果更好,可降低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风险。
杨震胡军左丽张黎黎刘涛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良心脏事件
替米沙坦减轻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氧化应激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复制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模型,设假手术组(6只),DOCA-盐型组(DOCA-模型组,6只);替米沙坦干预组(DOCA-替米沙坦组,6只),氨氯地平对照组(DOCA-氨氯地平组,6只)。造模成功后,DOCA-替米沙坦组大鼠给予灌服替米沙坦10mg/(kg·d),DOCA-氨氯地平组给予灌服氨氯地平5mg/(kg·d),假手术组和DOCA-模型组给予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干预时间为1月;每周测鼠尾血压,实验结束后测血清中SOD、MDA水平;分离肠系膜动脉观察各组大鼠血管功能(包括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均可显著降低DOCA-盐型大鼠的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OCA-替米沙坦组大鼠血浆MDA水平显著低于DOCA-模型组及DOCA-氨氯地平组,SOD水平显著高于DOCA-模型组及DOCA-氨氯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可显著改善DOCA-盐型大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OCA-氨氯地平组与DOCA-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不但可显著降低DOCA-盐型大鼠的血压,还可显著降低其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但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
张黎黎刘爱东蒲春华王芳周鹏李文章杨震
关键词:替米沙坦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
阿司匹林抵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及再发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抵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及AMI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13例冠心病(CHD)患者和104例AMI患者,CHD患者入选后抽空腹外周静脉血2.7 ml,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第7天停用肝素后抽空腹外周静脉血2.7 ml,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G)判断阿司匹林抵抗(AR)或非阿司匹林抵抗(NAR),并依此分组,随访18个月观察CHD患者发生AMI和AMI患者再发心肌梗死情况。结果 CHD患者43例为AR(38.05%),AMI患者38例为AR(36.54%),高血压是CHD患者AR的主要影响因素(RO=2.263,P<0.05),血小板计数是AMI患者AR的主要影响因素(RO=2.342,P<0.05)。随访18个月CHD患者AR组和NAR组随访率为95.35%和92.86%,AR组和NAR组AMI发生率为12.20%和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R组vs.NAR组,χ2=5.247,OR=1.984,P<0.05)。AMI患者AR组和NAR组随访率为94.73%和93.94%,AR组和NAR组再发率为13.89%和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R组vs.NAR组,χ2=8.394,OR=4.300,P<0.01)。AR是CHD患者发生AMI的独立危险因素(OR=5.218,P<0.05),AR是AMI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6.128,P<0.05)。结论高血压和血小板计数与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CHD患者和AMI患者AR密切相关,AR与CHD患者和AMI患者预后有关,可以作为预测CHD患者发生AMI和AMI患者再发的预测因素。
周鹏蒋利成杨震蒲春华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梗死复发阿司匹林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起搏器置入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45例行双腔起搏器置入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按心室电极固定部位分右室心尖部(RVA)起搏组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组,于术后3、12以及24个月末对两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血测血浆B型钠尿肽(BNP)以及行6分钟步行距离(6MHW)测试。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时,两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BNP水平均无>400 pg/ml者,6MHW亦无明显差异。术后12个月时,RVA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术后3个月时增大(P>0.05),LVEF较术后3个月时下降(P>0.05),术后24个月,这种差异更明显(P<0.05)。但RVOTS组的LVEF以及LVEDD在术后12个月以及24个月时与术后3个月时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个月时,RVA组BNP>100 pg/ml者9例,而RVOTS组中只有1例,而术后24个月时RVA有2例患者BNP>400 pg/ml,但RVOTS组无患者BNP>400 pg/ml。在术后24个月时,RVA组患者6MHW较术后3个月时明显减少,而RVOTS组患者却明显增加(P<0.05)。结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安全、有效,比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更有利于双心室电激动的同步性,避免心功能的恶化。
王秋林周鹏蔡国才蒋利成李璐杨震蒲静李文章
关键词: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右室心尖部起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临时起搏在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在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中的应用。方法:199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者,共903例。将安置了临时起搏器的77例设为观察组,未安置临时起搏器的826例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所花费的时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异丙肾上腺素使用比例。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观察组术中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比例、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或严重依赖起搏患者,安置临时起搏器能增加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术安全,有效防止术中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
周鹏王秋林蔡国才杨震黄秀萍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临时起搏永久性起搏阿斯综合征
替米沙坦激活PPARγ改善衰老大鼠脑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自然衰老模型大鼠脑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及PPARγ与PPARβ阻断剂对上述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雄性衰老SD大鼠(24月龄),分衰老组(6只)和衰老-替米沙坦组(6只)(5mg/kg/d,灌胃给药,1月),并以6月龄SD大鼠(6只)作为对照组。观察替米沙坦对大鼠血压、心率、脑血管功能的影响。分离大鼠脑基底动脉进行体外培养,以PPARβ的阻断剂GSK0660(1μM,24h)、PPARγ的阻断剂GW9662(1μM,24h)为工具药物,分析上述药物对替米沙坦(10μM,24h)介导的衰老大鼠模型脑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作用的影响。结果 24月龄衰老大鼠的血压、心率与6月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大鼠比较,衰老模型大鼠乙酰胆碱诱导的脑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下降,而硝酸甘油诱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未见明显改变。在培养血管组织中,替米沙坦孵育可显著改善衰老大鼠模型脑基底动脉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PPARγ的阻断剂GW9662可显著阻断替米沙坦的作用,但PPARβ的阻断剂GSK0660对替米沙坦的作用则无显著影响。结论替米沙坦介导的脑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依赖于PPARγ。
张黎黎杨震刘爱东黄鸣清周鹏王沛坚
关键词:替米沙坦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脑血管衰老
术前基础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疑诊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基础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害(CI-AKI)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疑诊冠心病患者1152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基础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三分位数进行分组:T1组≤0.95 mg/L,共362例;T2组0.95-1.08mg/L,共363例;T3组≥1.08 mg/L,共427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CI-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T1组共362例,平均年龄(61.9±7.2)岁,男性137例(37.8%);T2组共363例,平均年龄(62.3±7.3)岁,男性152例(41.9%);T3组共427例,平均年龄(63.1±7.2)岁,男性190例(44.5%)。纳入研究人群中发生CI-AKI的患者共73例(6.3%),CIAKI患者的基础血清胱抑素C水平为(1.24±0.29)mg/L,显著高于非CI-AKI患者的(1.06±0.37)mg/L(P〈0.001)。T3组共48例(11.2%)发生CI-AKI,显著高于T1组7例(1.9%)、T2组8例(5.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糖尿病、肌酐、尿酸、对比剂用量等因素后,与T1组相比,T2组术后发生CI-AKI的风险未见明显升高(P=0.178),T3组术后发生CI-AKI的风险增加2.89倍(P=0.017)。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较高的基础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增加CI-AKI的风险。
梁登攀周鹏王秋林蔡国才李璐蒋利成李文章杨震蒲静
关键词:胱抑素C肾功能不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