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凡

作品数:9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组织工程化
  • 4篇组织工程化骨
  • 4篇猕猴
  • 4篇细胞
  • 3篇异体
  • 2篇代谢
  • 2篇代谢影响
  • 2篇陶瓷
  • 2篇缺损
  • 2篇骨缺损
  • 2篇骨细胞
  • 2篇白细胞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BMP
  • 2篇成骨
  • 2篇成骨细胞
  • 2篇成骨细胞生长
  • 1篇修复骨缺损
  • 1篇亚群
  • 1篇研究方法

机构

  • 8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省劳动卫...
  • 1篇四川省生物医...

作者

  • 8篇林凡
  • 6篇杨志明
  • 6篇李秀群
  • 5篇阳富春
  • 5篇周悦婷
  • 5篇解慧琪
  • 5篇罗静聪
  • 5篇秦廷武
  • 2篇朱明华
  • 2篇彭蔷
  • 2篇曾怡
  • 2篇孙涛
  • 1篇朱肖奇
  • 1篇邓力

传媒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年份

  • 3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BMP复合生物活性陶瓷对成骨细胞生长、代谢影响
<正>羟基磷灰石及磷酸三钙是生物活性陶瓷人工骨应用校广泛的生物材料,由于它们具有与人体骨组织中无机盐成分相似的理化特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能与活性骨形成化学键结合,以替代人体中由于疾病或外伤所致硬组织萎缩或缺损...
朱明华曾怡孙涛彭蔷林凡
文献传递
组织工程肌腱保存过程中细胞存活率研究方法初步探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肌腱保存过程中细胞存活率研究的方法。 方法 采用碘化丙啶 (PI)将第 4代人成纤维细胞的死细胞染色 ,双苯并咪唑染料 (Ho)染色活细胞后经适当波长紫外光激发 ,分别产生红色荧光和蓝色荧光 ,利用流式细胞仪区分活细胞和死亡细胞 ;将组织工程化肌腱种子细胞悬液 4 ml(6 .0× 10 5个 / ml)平分成两管 ,其中一管反复冻融 ,将细胞冻死 ;另一管不冻。再将两管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 ,采用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 ,研究其量效关系 ;并用荧光摄影 ,图像分析 ,即刻及 2小时荧光标记到流式细胞仪 ,检测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结果 荧光染色流式细胞分析可反映加入冻融死细胞比例与存活细胞的量效关系 ,即细胞存活率与未冻融细胞和冻融细胞比例分别成正、负相关 ,相关系数 r=0 .970 (P<0 .0 5 ) ;荧光摄影后图像分析也显示了同样的量效关系 ,r=0 .982 (P<0 .0 5 ) ;荧光标记后 2小时检测比即刻检测细胞存活率降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通过荧光显微镜可直接观察组织工程化肌腱上的细胞。 结论 PI和 Ho荧光染色后流式细胞仪分析及荧光摄影是组织工程肌腱保存过程中细胞存活率研究的较好方法。
朱肖奇杨志明林凡秦廷武邓力李秀群解慧琪罗静聪
关键词:组织工程肌腱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
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猕猴长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7
2003年
目的 探讨用生物衍生骨材料和骨髓基质干细胞 (MSCs)复合后构成的组织工程化骨对异体猕猴长段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方法 于猕猴胫骨结节抽取 MSCs并使诱导分化为成骨样细胞 ,用 5 -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 )标记 ,培养后与人源生物衍生骨材料体外复合构成组织工程化骨 ,植入 15只异体猕猴修复桡骨 2 .5 cm长段骨缺损作为实验组 ;用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修复对侧同样骨缺损作为对照组 ;另取 2只猕猴双侧桡骨同样部位和大小骨缺损旷置作为空白组。术后 1、2、3、6和 12周时各处死 3只动物取材 ,空白组 12周取材 ,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 1、2和 3周移植物周围组织反应较明显 ,6周后明显减轻 ,12周时基本消失。实验组标记成骨样细胞于术后 6周仍存在 ,术后 12周基本消失 ;骨缺损部位骨样组织、软骨、编织骨和板层骨出现时间均较对照组早 ,且骨愈合时间提前 3~ 6周。实验组骨缺损以多点方式直接成骨 ,对照组则从两端以“爬行替代”方式成骨。空白组术后 12周骨缺损均无愈合。 结论 生物衍生骨材料和 MSCs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异体植入修复猕猴长段骨缺损可超越骨段移植的“爬行替代”过程 ,使骨缺损能较快愈合。生物衍生骨材料和同种异体 MSCs复合组织工程?
阳富春杨志明李秀群周悦婷林凡秦廷武罗静聪解慧琪
关键词:组织工程化骨长段骨缺损猕猴异体移植生物衍生材料
生物陶瓷与细胞外基质对成骨细胞生长及代谢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本研究采用了体外细胞培养技术 ,将人胚成骨细胞分别与不同生物陶瓷 (HA ,TCP ,FHA ,BGC)及复合生物陶瓷 (BMP ,TGF β1)共同培养。通过相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及周围细胞形态及附着情况 ,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细胞增殖率 ,碱性磷酸酶 (ALP)、骨钙素 (OC)、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分泌水平 ,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复合生物陶瓷细胞增殖率 ,ALP、OC、IL 6及TGF β1 水平明显高于相应单一材料及空白对照。而不同的复合材料细胞增殖率及细胞基质蛋白分泌有所差异。FHA +BMP ,TCP +BMP及HA +BGC +TGF β1 显示了较高水平。不同材料培养不同时间对细胞生长及代谢影响有所不同 ,反映了成骨细胞培养方法评价人工骨替代材料成骨活性规律是切实可行的。
朱明华曾怡孙涛彭蔷林凡
关键词:生物陶瓷OCBMP成骨细胞生长人胚
猕猴组织工程化骨异体植入后IL-2及其受体的表达
目的检测猕猴组织工程化骨异体植入桥接节段骨缺损后体内IL-2及其受体的表达,从免疫学方面探讨同种异体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的可行性。方法用猕猴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与人源生物衍生骨材...
阳富春杨志明李秀群周悦婷林凡秦廷武罗静聪解慧琪
关键词:组织工程化骨骨髓基质干细胞
文献传递
猕猴组织工程骨异体植入后白细胞介素2及其受体的表达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检测猕猴组织工程骨异体植入桥接节段骨缺损后体内白细胞介素 2 (interleukin 2 ,IL - 2 )及白细胞介素 2受体 (interleukin 2 receptor,IL - 2 R)的表达 ,从免疫学方面探讨同种异体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 方法 用猕猴骨髓基质干细胞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 ,与人源生物衍生骨材料复合培养 ,构建组织工程骨 ,植入 15只免疫功能健全的异体猕猴体内桥接桡骨节段骨缺损作为实验组 ;用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桥接对侧同样大小骨缺损作为对照组 ;分别于术后 1、2、3、6和 12周抽取静脉血 ,并行双侧局部组织取材 ,组织块作低温匀浆 ,用双抗体夹心 IL ISA法检测 IL - 2及 IL - 2 R的表达。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IL - 2及 IL - 2 R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 ,IL - 2及 IL - 2 R水平在术后第 2周开始增高 ,第 2~ 6周维持高水平 ,6周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结论 猕猴 MSCs和生物衍生骨材料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 ,植入异体猕猴体内引发微弱的免疫反应 ,同种异体 MSCs可选择作为构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阳富春杨志明李秀群周悦婷林凡秦廷武罗静聪解慧琪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IL-2R异体生物衍生骨猕猴白细胞介素2
猕猴组织工程化骨异体植入修复骨缺损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通过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从免疫学方面探讨同种异体细胞来源的组织工程化骨植入猕猴体内修复长段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用骨髓基质干细胞 (MSCs)经诱导分化为成骨样细胞后与生物衍生骨材料复合培养 ,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 ,植入 15只异体猕猴体内桥接桡骨 2 .5cm节段骨缺损作为实验组 ;用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桥接对侧同样大小骨缺损作为对照组 ;分别于术后 1、2、3、6、12周抽取静脉血和作双侧局部组织取材 ,样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 + /CD4+ /CD45+ 、CD3 + /CD8+ /CD45+ 和CD2 8+ 阳性率。结果 术后第 1、2、3、6、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 + /CD4+ /CD45+ 、CD3 + /CD8+ /CD45+ 和CD2 8+ 阳性率两者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生物衍生骨材料和猕猴MSCs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异体猕猴体内其术后 12周内免疫反应水平低 ,可用以修复猕猴节段骨缺损。
阳富春杨志明周悦婷李秀群林凡
关键词:猕猴骨缺损T淋巴细胞亚群
猕猴组织工程化骨构建及其修复异体骨缺损的放射学评估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用生物衍生骨材料和同种异体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并从放射学评估其植入猕猴体内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于猕猴胫骨结节抽取MSCs并使诱导分化为成骨样细胞,培养后与人源生物衍生骨材料体外复合构成组织工程化骨,植入15只异体猕猴桥接桡骨2.5cm节段骨缺损作为实验组;用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桥接对侧同样大小骨缺损作为对照组;另取2只猕猴双侧桡骨同样部位和大小骨缺损旷置作为空白组。术后3,6,12周时双侧前臂正侧位摄X线片,空白组于术后12,24周摄X线片,用放射影像学评分和图像分析X线阻射影比较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实验组骨缺损放射影像学评分以及新生骨痂的密度在3,6,12周均优于对照组。空白组术后24周骨缺损均无愈合。结论:生物衍生材料和同种异体MSCs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猕猴桥接大段骨缺损可使骨缺损达较快修复。
阳富春杨志明周悦婷李秀群林凡秦廷武罗静聪解慧琪
关键词:猕猴骨构建放射学骨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