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小军

作品数:32 被引量:54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委社会发展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肝癌
  • 12篇切除
  • 11篇细胞
  • 9篇肿瘤
  • 9篇肝细胞
  • 8篇术后
  • 7篇切除术
  • 7篇肝切除
  • 7篇肝切除术
  • 7篇肝肿瘤
  • 6篇预后
  • 6篇手术
  • 5篇射频
  • 5篇栓塞
  • 5篇化疗
  • 5篇肝脏
  • 4篇射频消融
  • 4篇手术切除
  • 4篇晚期
  • 4篇细胞癌

机构

  • 32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萍乡市人民医...

作者

  • 32篇林小军
  • 18篇李锦清
  • 16篇陈敏山
  • 15篇张亚奇
  • 12篇郭荣平
  • 7篇崔伯康
  • 7篇元云飞
  • 6篇李国辉
  • 6篇徐立
  • 5篇张耀军
  • 5篇周臻涛
  • 5篇石明
  • 4篇劳向明
  • 4篇郑云
  • 4篇李升平
  • 4篇梁惠宏
  • 3篇钟崇
  • 3篇周庆菲
  • 3篇张昌卿
  • 2篇彭振维

传媒

  • 8篇癌症
  • 6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第四届全国肿...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7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必净注射液预处理对肝癌切除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凝血功能紊乱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对拟通过肝血流阻断切除肿瘤的患者预先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观察其对术后可能发生的缺血,再灌注(I/R)损伤及凝血功能紊乱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科收治的拟行肝癌切除术、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为A级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余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血必净组(术前连续3d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每次100mL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中进行预处理),于手术前后测定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及甲胎蛋白(AFP)等水平。结果最终纳入45例患者,对照组23例,血必净组22例;43例患者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手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必净组手术后以上指标不同程度地低于对照组[ALT(U/L):213.1(80.4—796.6)比265.8(15.6—882.3),AST(U/L):194.1(65.4~914.2)比264.3(15.4~475.9),LDH(1g,U/L):5.69±0.72比5.71±0.72,PT(s):15.24±2.16比14.41±1.33,APTT(s):31.51±7.04比29.47±4.90,WBC(×10^9/L):13.47±4.66比14.58±4.40,N:0.87±0.06比0.87±0.04,CRP(mg/L):40.64(16.93~189.59)比45.64(11.65~349.4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均低于1.0ng/L;手术后对照组和血必净组TNF—α水平均无明显变化,IL-6分别升高至485.10(104.00~837.50)n#L、193.26(95.10~385.20)ng/L(两组比较P〈0.01�
沈珏林小军崔伯康池沛冬曾秋耀赵擎宇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肝癌肝切除术缺血再灌注损伤凝血功能
Iressa对肝癌细胞Hep-3B、HepG2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背景与目的:Iressa是一种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显示出较好疗效,对Iressa治疗肝癌的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Iressa对肝癌Hep-3B、HepG2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毒副作用。方法:肝癌Hep-3B、HepG2细胞移植瘤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用葡萄糖溶液、Iressa100mg/kg和Iressa200mg/kg每日一次灌胃,每周灌五天,连用3周,用药结束后2天处死动物。分别计算Iressa对两种肝癌的抑瘤率,比较各组裸鼠肿瘤大小、体重及脾指数。结果:给药前各组裸鼠体重和肿瘤体积无差异。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Iressa对Hep-3B肝癌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32.77%、46.99%;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Iressa对HepG2肝癌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68.57%、75.24%。两种肿瘤类型的高剂量组裸鼠的脾指数和体重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低剂量组和对照组裸鼠的脾指数和体重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Iressa对肝癌Hep-3B、HepG2细胞移植瘤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但高剂量可能引起裸鼠体重下降并影响免疫器官功能。
徐立张耀军林小军李锦清
关键词:HEPG2细胞
原位射频消融与手术治疗小肝癌对比研究被引量:40
2008年
目的比较经皮原位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疗效。方法1999年11月至2004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收治434例肝功能ChildA级的小肝癌(单个肿瘤、直径≤5.0cm)病人。其中手术切除183例,射频消融治疗251例。结果手术切除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1.18%、70.18%、55.51%,射频消融组存活率分别为91.92%、74.41%、58.22%,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3);分层分析显示,对于直径≤3.0cm肿瘤,手术切除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5.87%、73.69%、62.45%,射频消融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5.46%、80.15%、72.79%,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1);对于直径3.1~5.0cm肿瘤,手术切除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8.07%、67.63%、51.18%,射频消融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0.16%、60.63%、32.3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6);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总胆红素(serumbill—rubin)是影响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肝功能较好的单个肿瘤的小肝癌病人,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效果相近,可达到根治性效果,可代替部分开腹手术切除。
彭振维徐立陈敏山高恒军梁惠宏张耀军林小军李锦清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切除术经皮射频消融
巨大肝癌手术切除治疗的远期疗效被引量:22
2004年
背景与目的巨大原发性肝癌(直径≥10cm)在临床上占有较大的比例,但关于其手术切除治疗的远期疗效报道较少。本研究探讨手术切除治疗巨大肝癌的远期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64年至1993年经手术切除的173例巨大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随访结果计算生存率并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3、5和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1.9%、21.8%和8.3%;生存5年以上37例,生存10年以上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预后影响因素为性别、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中肝硬化程度和是否根治性切除;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巨大肝癌切除术后远期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为术中肝硬化程度和是否根治性切除。结论巨大肝癌应积极争取手术切除治疗,术后能否长期生存取决于肝硬化程度和是否根治性切除。
元云飞李斌奎李锦清张亚奇郭荣平林小军李国辉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预后
肝癌术前ICG_(R15)测定对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被引量:56
2004年
背景与目的:术前正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是避免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吲哚靛青绿储留率(indocyaninegreenretentionrateat15min,ICGR15)被认为能准确而灵敏地反映肝脏储备功能。本研究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术前ICGR15在评估肝硬化程度和肝脏储备功能中的作用,分析ICGR15与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关系,并与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方法:分析225例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前常规肝功能检查、Child-Pugh分级及ICGR15的测定结果。结果:肝硬化患者及无肝硬化患者ICGR15均值分别为(9.90±6.20)%、(7.41±3.80)%,差异有显著性(P<0.01);轻、中、重度肝硬化患者的ICGR15均值分别为(8.49±5.00)%、(10.70±5.70)%、(15.77±9.60)%,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发生腹水、黄疸患者的ICGR15均值分别为(11.49±6.80)%、(12.09±7.10)%,分别显著高于无腹水、无黄疸患者(8.53±4.90)%、(8.96±5.30)%(P<0.05)。将可能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多种因素以enter法引入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ICGR15对术后发生腹水、黄疸均有显著影响(P<0.05)。Child-PughB级患者的ICGR15均值为(15.25±8.60)%,显著高于Child-PughA级患者(8.85±5.10)%(P<0.01);212例Child-PughA级患者中有67例ICGR15大于10%。
劳向明张亚奇关远祥郭荣平林小军元云飞李锦清李国辉
关键词:肝脏储备功能术前腹水黄疸肝功能衰竭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TACE治疗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38
2017年
目的:本研究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胰科确诊为肝癌并行TACE治疗的216例患者。研究患者依照NLR和PLR的界值分成两组。分析并比较NLR和PLR在不同随访时间点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用于评价NLR和PLR与TACE术后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431.1 d。全体研究对象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1.3%、44.2%和40.5%。中位生存时间为410.5 d。术前NLR<1.77组和术前NLR≥1.77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6%、63.0%、45.7%和43.1%、27.0%、1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PLR<94.62组和术前PLR≥94.62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7%、47.0%、37.0%和46.8%、29.0%、1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NLR≥1.77与TACE术后肝癌患者较差预后相关,是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的危险因素。结论:TACE介入术前HCC患者的NLR水平,作为系统炎症的一个反应指标,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
何朝滨林小军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预后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803例分析被引量:35
2007年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从1999年8月至2007年2月共应用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803例,其中原发性肝癌672例,肝转移瘤131例;超声引导781例,CT 引导8例,腹腔镜下9例,开腹直视下5例;射频消融结合经皮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117例,射频消融结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108例。结果 803例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病死率为0.25%,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37%,完全消融率为92.5%,局部复发率为13.8%,术后1、2、3、4、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1%、85.6%、75.7%、60.7%、47.5%;672例原发性肝癌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Ⅰ a 期61.9%、Ⅰ b 期42.2%(P<0.01)。结论射频消融是肝脏恶性肿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肿瘤大小和分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陈敏山张耀军李锦清梁惠宏张亚奇林小军郑云徐立刘允怡
关键词:肝肿瘤射频消融预后
三氧化二砷联合FuDR、CAP、THP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常规化疗药物脱氧氟脲苷(FuDR)、卡铂(CAP)、吡柔比星(THP)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005年4月-2006年5月确诊的41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As2O3与常规化疗药物联合方案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完成1~3次治疗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1例中完全缓解(CR)0例(0),部分缓解(PR)6例(14.6%),疾病稳定(SD)25例(61.0%),疾病进展(PD)10例(24.4%),客观有效率(CR+PR)为14.6%(6/41),获益率(CR+PR+SD)为75.6%(31/41),AFP下降率为84.6%(22/26);毒性反应主要为发热、胃肠道反应、血液学及肝脏毒性。结论As2O3联合THP、CAP及FuDR方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周臻涛林小军崔伯康周庆菲李锦清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吡柔比星动脉栓塞化疗
PTTG1和bFGF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TTG1、bFGF在HCC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HCC中表达的相互关系以及与HCC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TG1和bFGF在79例HCC组...
周臻涛林小军崔伯康张昌卿周庆菲夏振中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临床病理
文献传递
肝脏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08年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可分为中枢性(cPNET)和外周性(pPNET)两类。虽然近年来pPNET的报道逐渐增加,但原发于肝脏的pPNET报道较少,国内尚未见报道。因发病罕见,临床及病理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我院2006年2月收治了1例肝脏pPNET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做初步的探讨。
周庆菲林小军崔伯康周臻涛
关键词:肝肿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