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新刚

作品数:23 被引量:35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异种
  • 8篇生物相容
  • 8篇生物相容性
  • 8篇脱钙
  • 8篇脱钙骨
  • 8篇脱钙骨基质
  • 8篇脱钙骨基质颗...
  • 8篇骨基质
  • 6篇远端
  • 6篇掌侧
  • 6篇生物力学
  • 6篇生物力学研究
  • 6篇桡骨远端
  • 6篇钢板
  • 6篇钢板固定
  • 6篇背侧
  • 5篇胸腔
  • 5篇胸腔镜
  • 5篇神经损伤
  • 5篇全臂丛神经损...

机构

  • 23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23篇项舟
  • 23篇梁新刚
  • 22篇黄光平
  • 14篇彭鲲
  • 14篇李秀群
  • 8篇梁凯路
  • 8篇黄富国
  • 8篇钟刚
  • 8篇岑石强
  • 8篇杨志明
  • 7篇智伟
  • 6篇周海涛
  • 6篇陈孟诗
  • 6篇黄学进
  • 1篇解慧琪
  • 1篇邓力

传媒

  • 3篇第十届西部骨...
  • 3篇第二届海峡两...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年份

  • 1篇2015
  • 10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种脱钙骨基质颗粒的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经过深低温冻存、去脂、脱钙等去抗原处理后的异种(猪)脱钙骨基质颗粒作为腔隙性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市售新鲜健康猪四肢长骨皮质骨,深低温冻存后粉碎...
项舟梁新刚杨志明李秀群黄光平智伟
文献传递
88、异种脱钙骨基质颗粒的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
项舟梁新刚杨志明李秀群黄光平智伟
胸腔镜下取膈神经转位治疗陈旧性全臂丛神经损伤
项舟梁新刚黄富国岑石强钟刚黄光平梁凯路彭鲲
间歇式智能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难愈性感染创面
目的 探讨间歇式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hy,NPWT)治疗感染性难愈性创面的疗效。方法 2008 年5~7 月,我院15 例病例接受NPWT 治疗。其中2 例截肢术...
项舟黄光平黄富国岑石强钟刚梁新刚梁凯路彭鲲
间歇式智能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难愈性感染创面
目的 探讨间歇式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hy,NPWT)治疗感染性难愈性创面的疗效.方法 2008年5-7月,我院15例病例接受NPWT治疗.其中2例截肢术后感染;1...
项舟黄光平黄富国岑石强钟刚梁新刚梁凯路彭鲲
89、胸腔镜下取膈神经转位治疗陈旧性全臂丛神经损伤
项舟梁新刚黄富国岑石强钟刚黄光平梁凯路彭鲲
关键词:膈神经电视胸腔镜臂丛神经损伤
掌侧与背侧钢板固定关节外桡骨远端背侧粉碎性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 为了探讨掌侧与背侧钢板固定桡骨远端背侧粉碎性骨折时的抗压缩、抗扭转差异性.方法 将12具桡骨标本制作成桡骨远端背侧粉碎性骨折模型,随机分为两个大组,分别进行掌侧与背侧钢板螺钉固定;再将每个大组分为2个亚组,分别进行...
项舟周海涛梁新刚彭鲲黄光平李秀群陈孟诗黄学进
间歇式智能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难愈性感染创面
目的:探讨间歇式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hy,NPWT)治疗感染性难愈性创面的疗效.方法:2008年5-7月,我院15例病例接受NPWT治疗.其中2例截肢术后感染;1...
项舟黄光平黄富国岑石强钟刚梁新刚梁凯路彭鲲
异种脱钙骨基质颗粒的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
项舟梁新刚杨志明李秀群黄光平智伟
掌侧与背侧钢板固定关节外桡骨远端背侧粉碎性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23
2009年
目的探讨掌侧与背侧钢板固定桡骨远端背侧粉碎性骨折时的抗压缩、抗扭转差异性。方法将12侧新鲜成人尸体桡骨标本制成桡骨远端背侧粉碎性骨折模型,随机分为2个大组,分别进行掌侧与背侧钢板螺钉固定;再将每个大组分为2个亚组,分别进行轴向压缩试验和水平扭转试验。检测指标:轴向压缩强度、轴向压缩刚度、水平扭转强度和水平扭转刚度。结果在轴向压缩试验中,掌、背侧两组之间轴向压缩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背侧组大于掌侧组;在生理压缩载荷下,掌、背侧两组刚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背侧组高于掌侧组。在水平扭转试验中,两组水平扭转强度与扭转刚度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数据显示,掌侧组都略强于背侧组。结论在抗压缩方面,两组的压缩强度以及压缩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背侧组要优于掌侧组;而在抗旋转方面,两组的扭转强度与扭转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掌侧组在数据上均稍大于背侧组。
周海涛项舟梁新刚彭鲲黄光平李秀群陈孟诗黄学进
关键词:生物力学内固定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