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玉华
- 作品数:28 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颅内压再次增高现象临床探讨
- 1998年
- 探讨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治疗中发生再次出现颅内压增高现象。方法:11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或伤后行生命特征监测.血电解质检查及硬嗅外颅内压监测和动态CT检查。结果:本组患者发生第二次颅内压增高的时间在伤后4~12天,平均为7.6天.颅内压值在4-12Kpa.血清钠值为123~132mmol/L.平均为127mmol/L,头颅CT见严重脑水肿表现。本组预后情况为,良好3例(27%),中残1例(9.1%),重残4(36.4%),植物生存1例(9.1%),死亡2例(18.4%)。结论:在重度颅脑揖伤治疗中,对有低钠血症者,应及时纠正低钠情况,并进行长时间ICP监测及动志CT检查,指导临床治疗,防治第二次颅内压增高的发生.使病人有较好的预后。
- 殷玉华李善泉熊文浩周正文徐纪文罗其中王勇潘耀华
-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颅内压增高低钠血症脑水肿CT检查
- 囊性听神经瘤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囊变原因、细胞增殖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6例囊变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计算其生长速率、免疫组织化学(PCNA、Ki-67)检查,以计算细胞增殖指数。结果 本组病例10例面神经功能保留,其中4例神经功能正常(House-Brackmann评分1分),4例部分保留听力;囊变听神经瘤的病理以Antoni B型结构占优;生长指数显著高于非囊变者,而细胞增殖指数显著低于非囊变者。结论 听神经瘤囊变主要是由肿瘤缺血或出血所致,MRI是诊断听神经瘤囊变的最好方法,其手术效果(面神经、听神经的保留)较好。
- 卞留贯殷玉华沈建康邱永明徐纪文李善泉罗其中
- 关键词:生长速率增殖指数
- 20例松果体区肿瘤的伽马刀治疗
- 1997年
- 对20例松果体区肿瘤患者进γ-刀治疗。肿瘤三维平均直径在12~37mm严均22mm)。术前Karnofsky评分为30%~70%(平均50%)。等中心照射点1~10个(平均3.8个),肿瘤边缘等剂量曲线为30%~70%(平均50%),剂量为9.9~20Gy(平均14.3Gy)。肿瘤最大中心剂量为22~50Gy(平均35Gy)。结果:治疗过程顺利,未出现仲何近期并发症。术后随访10例,平均随访时间2.6月,CT或MRI检查示:病灶缩小4例,不变4例,增大2例。随访时Karnofsky评分为30%~90%(平均80%)。初步临床显示,γ-刀对松果体区肿瘤的治疗是简便、安全的,对控制肿瘤生长有明显作用。并对γ-刀在治疗松果体区肿瘤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 殷玉华罗其中潘力鲍伟民王滨江周良辅
- 关键词:松果体肿瘤伽马刀
- 双支架套叠治疗外伤性颈动脉假性动脉瘤
- 2004年
- 目的 外伤性颈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梗塞引起脑疝十分罕见 ,我们报道 1例因刀刺伤引起颈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血栓引起同侧大脑中动脉栓塞的患者 ,采用双支架套叠的血管内治疗方法获得成功 ,并分析其治疗机制和适用性。方法 1例因刀伤导致左侧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入院时出现右侧肢体的偏瘫和失语 ,经CT证实左侧中动脉区域脑梗死 ,第 2天出现脑疝 ,行去骨板减压术后清醒 ,术后颈动脉CTA证实左颈总动脉两个假性动脉瘤 ,DSA检查发现左颈总动脉上两枚动脉瘤 ,1枚指向外侧 ,另 1枚指向后方。颈总动脉明显狭窄。采用在Angioguard的保护下 ,行左侧颈总动脉的血管内治疗 ,术中先将Precise支架 7mm× 2 0mm置入颈总动脉 ,发现动脉瘤仍显影 ,且流入动脉瘤内的血流速度快 ,造影剂无滞留 ,然后将Smart支架 8mm× 30mm以套叠的方式置入左侧颈总动脉内 ,DSA显示进入动脉瘤内的血流速度缓慢 ,并有造影剂滞留于动脉瘤内。结果 一月后颈动脉CTA检查假性动脉瘤 1个消失 ,另 1个缩小。术后2个月颈动脉复查 ,动脉瘤完全消失 ,颈动脉通畅。结论 采用双支架套叠的方式可减少血流的滤过孔径 ,使流入动脉瘤内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 ,使流入动脉瘤内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 ,使血流发生涡流与湍流 ,更易产生血栓。
- 潘耀华殷玉华包映晖徐巳奕邱永明熊文浩江基尧
-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双支架左颈总动脉套叠血流速度血管内治疗
- 经皮穿刺左下腹麦氏点法的改良侧脑室-腹腔分流术
- 1998年
- 我科自1997年2月~7月采用经皮穿刺左下腹麦氏点法的改良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8例脑积水患者,手术操作方便,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 周正文李善泉戴炯万杰青殷玉华
- 关键词:脑积水侧脑室腹腔分流穿刺
- MRTA对原发性高血压“颅内血管压迫”病因诊断的探讨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影像学原发性高血压“颅内血管压迫”病因诊断的可能性和特征。方法:采用稳定快速进动程序(FFE序列)磁共振断层成像血管显像术(MRTA)。分别对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0例正常人进行检查。结果:受检者MRTA影像均显现延髓及双侧Ⅸ、Ⅹ颅神经人脑干段和椎动脉,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中发现9例左侧延髓腹外侧及Ⅸ、Ⅹ颅神经人脑于段有血管压迫,而10例正常组中只发现1例有颅内血管压迫。结论:认为MRTA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颅内血管压迫”病因诊断的一种检查方法。
- 殷玉华李善泉张晓华潘耀华沈加林陈克敏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NMR成像
- 经去颧弓扩大颞下入路切除岩尖部骑跨性肿瘤
- 1998年
- 颅内岩尖部骑跨性肿瘤是颅内跨中、后颅窝的肿瘤,手术难度大,采取何种手术入路对术中肿瘤暴露及肿瘤的全切除有很大的关系。1996年9月至1997年2月,我科采用去颧弓扩大颞下入路切除此类肿瘤3例,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现介绍如下。资料例1男,38岁,左侧肢体...
- 潘耀华李善泉殷玉华周正文罗其中
- 关键词:颅内肿瘤外科手术
- 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附23例报告)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CAVMs)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切除脑动静脉畸形23例。根据 Spetzler-Martin 积分标准,Ⅰ级3例,Ⅱ级7例,Ⅲ级12例,Ⅳ1例。血管内栓塞采用 NBCA,栓塞后2~8天内手术切除。3例行 CT angiography(CTA)和 rotational DS angiography(3D-DSA)检查。结果 4例 CAVMs 达75%以上闭塞,占17%;9例达50%~75%闭塞,占39%;小于50%闭塞率的为10例,占44%。栓塞后手术完全切除病灶22例,1例有少量 CAVMs 残留,无正常灌注压突破。术后无死亡率,术后偏瘫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特别是畸形团供应丰富,术前 Spetzler-Martin 积分高的大型 CAVMs,术前栓塞能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防止术后灌注压突破。
- 潘耀华王宇殷玉华熊文浩李善泉王勇徐纪文邱永明罗其中江基尧
-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显微手术正常灌注压突破
-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1例报告
- 2005年
-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chronic expanding intracerebral hematoma,CEICH)较少见[1-7],作者收治1例,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 徐巳奕梁玉敏包映晖殷玉华潘耀华江基尧
- 关键词: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隐匿性额叶血管畸形病毒结构头颅
- 原发性高血压犬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利用微血管压迫左侧延髓腹外侧及第Ⅸ,Ⅹ颅神经,建立高血压犬模型,测定微血管压迫组及对照组手术前后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 微血管压迫组术后SBP、DBP、MAP和HR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采用微血管压迫左侧Ⅸ、Ⅹ颅神经和延髓腹外侧建立原发性高血压犬模型,符合临床疾病状态,重复性好,结果可靠。
- 张晓华李善泉沈加林邱永明殷玉华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动物模型微血管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