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滕卫丽

作品数:89 被引量:31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2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7篇大豆
  • 38篇基因
  • 19篇性状
  • 13篇花叶
  • 13篇花叶病
  • 13篇花叶病毒
  • 11篇抗病
  • 11篇SSR标记
  • 11篇大豆花叶
  • 11篇大豆花叶病
  • 11篇大豆花叶病毒
  • 10篇育种
  • 10篇抗性
  • 8篇种质
  • 8篇QTL
  • 7篇粒重
  • 7篇菌核
  • 7篇菌核病
  • 6篇豆种
  • 6篇植株

机构

  • 84篇东北农业大学
  • 6篇黑龙江省农业...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教育部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北华大学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 1篇国家教育部

作者

  • 88篇滕卫丽
  • 74篇李文滨
  • 70篇韩英鹏
  • 40篇赵雪
  • 10篇战宇航
  • 7篇张忠臣
  • 7篇李永光
  • 7篇孙明明
  • 6篇邱丽娟
  • 5篇关荣霞
  • 5篇孙德生
  • 5篇王继安
  • 5篇赵桂云
  • 5篇陈庆山
  • 5篇李海燕
  • 5篇王博
  • 4篇武小霞
  • 4篇姜振峰
  • 4篇张大勇
  • 4篇王艳

传媒

  • 26篇大豆科学
  • 10篇东北农业大学...
  • 6篇中国油料作物...
  • 4篇作物杂志
  • 3篇大豆科技
  • 2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9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杂交F_2代大豆食心虫抗性性状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以对大豆食心虫不同抗感材料8004、合丰25、8604、1068、9001、85164、黄宝珠和国育100-4大豆品种(系)为亲本,组配抗×中(8004×合丰25)、中×感(9001×85164)和感×抗(黄宝珠×国育100-4)杂交组合,对F2代性状的相关性[x1]分析结果表明,大豆食心虫虫食率与虫食粒数、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和茎杆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中×感(9001×85164)、感×抗(黄宝珠×国育100-4)杂交组合中虫食率与荚皮颜色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在感×抗(黄宝珠×国育100-4)杂交组合中发现,虫食率与茸毛密度正相关性极强。由此表明,矮杆主茎节数少、单株粒数少、籽粒小、直立性强不倒伏、荚皮颜色浅、茸毛密度小的大豆品种不利于大豆食心虫的产卵和危害,有降低虫食率的趋势。
赵桂云李文滨韩英鹏滕卫丽宿飞飞王继安
关键词:大豆食心虫虫食率抗性性状
SMV3对抗感大豆品种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SMV3对感病品种合丰25和抗病品系东农93-046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MV3对感病品种合丰25的细胞超微结构破坏严重,叶绿体肿胀、片层严重扭曲、模糊不清、叶绿体膜瓦解仅剩片层结构;嗜锇颗粒增加较多,有大量的风轮状内含体出现,产生大量的束丝包裹病毒粒子;线粒体数目增加较多,细胞核核膜降解,核仁完全融解等。而抗病品系东农93-046接种SMV3 21d后细胞超微结构破坏较轻,少数细胞出现核质轻微边聚,线粒体增多,叶绿体片层有部分断裂,嗜锇颗粒增加,叶绿体外膜产生异形增生物,出现小泡囊等。
滕卫丽李文滨韩英鹏邱丽娟王春英栾非时
关键词:大豆花叶病毒叶片细胞超微结构
大豆种质对SMV抗性鉴定的SSR辅助选择被引量:20
2008年
对7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并利用抗性相关的SSR标记验证抗病毒分子辅助选择育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接种SMV1和SMV3,选出双抗种质17份;单抗种质9份;双感种质44份。利用与抗SMV3相关的SSR标记Satt114和Satt362进行检测,抗病毒资源筛选的准确率分别达到82.4%和68.8%;利用与抗SMV1相关的SSR标记Satt114、Satt362、HSP176、Satt510、Satt334和Sct_033进行检测,HSP176标记达82.8%,Satt114、Satt510和Satt334标记均达70%以上,可以用作抗病毒分子辅助育种的选择标记。70份大豆种质资源经聚类可划分为两大类群,Ⅰ类群为感病群,Ⅱ类群为抗病群,分组准确。
滕卫丽李文滨韩英鹏邱丽娟常汝镇关荣霞
关键词:大豆花叶病毒分子标记
大豆优质、高产、多抗分子聚合育种的研究
李文滨关荣霞王曙明刘晓洁张淑珍陈庆山郭泰赵英张大勇王继安姜振峰武小霞滕卫丽韩英鹏刘珊珊鲁振明宁海龙张彬彬李海燕郭长军
开发出19个与大豆重要品质、产量抗性紧密连锁的稳定主效QTL和分子标记位点(标记距离小于8cm,主效QTL可结实遗传变异10%以上),包括:高油、高产、低亚麻酸、高油酸、高维生素E、抗大豆花叶病毒、疫霉根腐病、胞囊线虫病...
关键词:
关键词:大豆育种技术
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GmST1、GmST1转基因大豆的培育方法与应用
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GmST1、GmST1转基因大豆的培育方法与应用,属于大豆遗传育种技术领域。针对传统方法培育抗病品种存在的多倍体化,转化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转基因大豆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韩英鹏井妍赵雪滕卫丽李文滨
文献传递
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芽期耐盐性状加性与上位性QTL定位被引量:2
2022年
研究采用芽期耐盐性状差异显著的东农46和L-100杂交衍生的包含127个家系的F2:12和F2:13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调查耐盐性状:吸胀率(IR)、发芽指数(GI)和发芽率(GR),计算3个相对耐盐指数:相对吸胀率(STIR)、相对发芽指数(STGI)和相对发芽率(STGR),利用QTL IciMapping 4.1.0.0软件对3个相对耐盐指数作QTL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2个加性QTL,贡献率为4.88%~15.91%,2个位点有重叠区间,3个性状表型贡献率最高QTL分别为qSTIR-9-1(15.91%)、qSTGI-2-1(10.21%)和qSTGR-20-1(12.23%),共检测到108个上位性QTL,贡献率为0.55%~26.59%。该耐盐性状QTL为分子辅助培育抗盐大豆品种奠定基础。
滕卫丽付雪刘冀张翔超史飞飞王博董莹莹赵雪韩英鹏李文滨
关键词:大豆芽期耐盐性状
多环境下大豆子粒大小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2023年
为探究多环境下大豆子粒大小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挖掘与子粒大小性状相关的SNP位点和候选基因,利用150份大豆种质资源在2019年和2020年6个环境条件下对大豆子粒粒长、粒宽、粒厚和百粒重性状进行表型测定,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CMLM(压缩混合线性)模型下,在6个环境条件下检测到896个与子粒大小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分布于20条染色体。不同性状检测到72个重叠的SNP位点。检测到39个稳定遗传的SNP位点,贡献率为10.68%~24.93%。通过稳定性与重叠性分析,获得35个稳定表达的SNP位点,贡献率为10.92%~23.16%。在粒宽、粒厚及百粒重性状中同时检测到显著关联的SNP位点最多,位点rs16533609的贡献率最高(16.51%)。根据稳定表达的SNP筛选候选基因,推测Glyma.03G006600、Glyma.04G077100、Glyma.08G203600、Glyma.12G195400、Glyma.17G039800、Glyma.18G202100和Glyma.20G215700等7个基因对大豆子粒大小性状有调控作用。
董莹莹刘冀张翔超林峰史飞飞王博付雪赵雪韩英鹏李文滨滕卫丽
关键词:大豆候选基因
大豆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大豆分子育种已成为一种重要手段,而良好的大豆遗传转化方法是进行转基因育种的前提。本文通过对大豆遗传转化相关方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阐述,为大豆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新材料创制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苏哲正邢子烟朱晨博曲迪上官艺馨滕卫丽
关键词:大豆
高油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东农69的选育和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介绍了高油高产抗病大豆品种东农69的选育过程和栽培技术。东农69是由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科学研究所于2007年以合丰50为母本、北交92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研究描述了东农69品种的产量表现、品种特征特性以及主要栽培技术。东农69参加2014~2015年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3155.1 kg/hm2,比对照绥农26增产6.9%;2016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431.9 kg/hm2,比对照绥农26增产9.8%。该品种生育期120 d,百粒重19.8 g,籽粒蛋白质含量37.35%,脂肪含量22.59%,适宜在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最佳种植密度范围为22~25万株/hm2。东农69是高油、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种植。
滕卫丽
关键词:大豆新品种高油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国内外大豆菌核病鉴定方法研究现状被引量:6
2010年
研究大豆菌核病的鉴定方法是开展抗菌核病育种的基础,对预测病害的发生、流行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国内外的大豆菌核病鉴定方法方面的研究进行阐述,并提出目前我国大豆抗菌核病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张毅瑞滕卫丽李文滨
关键词:大豆菌核病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