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振宇

作品数:9 被引量:108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麻醉
  • 3篇镇痛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镇痛效果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腺癌
  • 2篇麻醉方法
  • 2篇病人
  • 2篇不同麻醉方法
  • 1篇胸部
  • 1篇胸部肿瘤
  • 1篇胸段
  • 1篇胸段硬膜外
  • 1篇胸段硬膜外阻...
  • 1篇胸前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肿瘤...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大学临床...
  • 2篇北京肿瘤医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9篇潘振宇
  • 7篇范志毅
  • 4篇胡永华
  • 3篇金云玉
  • 2篇杨拔贤
  • 2篇王宏志
  • 1篇朱赛楠
  • 1篇王钟兴
  • 1篇任宏
  • 1篇陈冀衡
  • 1篇宛凤玲
  • 1篇白宇
  • 1篇刘燕
  • 1篇陈敏华
  • 1篇毕素萍
  • 1篇薛钟麒
  • 1篇杨岚
  • 1篇童月琪
  • 1篇张廷岭
  • 1篇金山

传媒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3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3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同麻醉方法对胸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2
2003年
肿瘤患者免疫功能通常低下,麻醉及手术刺激更进一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监视和清除作用,在预防各种感染中亦有重要作用[1,2].
胡永华王宏志潘振宇金山任宏杨拔贤
关键词:麻醉胸部肿瘤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
不同麻醉方法对肿瘤胸部手术病人SIL-2R、IL-6、TNF-α的影响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法下实行开胸手术的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动态变化,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12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分成二组,Ⅰ组吸入1%~2%异氟醚全麻+2%利多卡因6~7ml/h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0.125%布比卡因5~6ml/h连续72h止痛;Ⅱ组静脉注入1~2 mg·kg-1·h-1氯胺酮加连续硬膜外(药物及方法同Ⅰ组)维持麻醉,术后采用 0.1%布比卡因+0.0003 %芬太尼 5~6ml/h连续72h止痛。6例肺癌为Ⅲ组,麻醉同Ⅱ组,术后镇痛应用硬膜外连续注入0.1%氯胺酮 4~5ml/h。于麻醉前、切皮前、切皮后2h及术后第1d、第3d、第5d分别检测外周血清中SIL-2R、IL-6和TNF-α水平。结果 与麻醉前相比,麻醉后三组SIL-2R、IL-6和 TNF-α没有明显变化;切皮后 2hⅠ、Ⅱ组SIL-2R明显降低(P<0.05),Ⅲ组无明显变化(P>0.05),各组IL-6无明显变化,TNF-α仅Ⅰ组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1d血清中SIL-2R明显上升?
胡永华王宏志宛凤玲童月琪潘振宇杨拔贤
关键词:肿瘤异氟烷胸外科手术
老年肝脏肿瘤病人射频消融治疗时的麻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对射频消融(RFA)治疗老年和非老年肝肿瘤病人时实施有监测的麻醉看护,观察用药量和镇静深度是否与年龄有关。[方法]以超声引导RFA治疗的324例肝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60岁)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按照肿瘤的部位又分为老年组深部肿瘤、老年组浅部肿瘤、非老年组深部肿瘤和非老年组浅部肿瘤,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丙泊酚的静脉麻醉方法,达到满意的清醒镇静/镇痛。记录用药量和镇静程度。[结果]老年组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的比例高于非老年组。若肿瘤的部位相同,治疗大肿瘤(3 ̄5cm)需要的麻醉药多于同组小肿瘤(≤3cm),镇静深度也高于后者(P<0.05);若肿瘤的部位和大小相同,老年病人用药量和镇静程度低于非老年病人。[结论]RFA治疗时老年病人需要的麻醉药少,应维持在相对较浅的镇静深度。
潘振宇范志毅陈敏华
关键词:肝脏肿瘤麻醉射频消融
结肠癌术后吗啡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效果的观察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观察吗啡与罗哌卡因配伍用于结肠癌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结肠癌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三组(n=25):0.1%吗啡组(Ⅰ组)、0.15%吗啡组(Ⅱ组)和0.1%吗啡加0.2%罗哌卡因组(Ⅲ组),持续注入4ml/h,术后镇痛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估计镇痛效果。结果:Ⅲ组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其它两组(P<0.05),对下肢肌力无影响,排气时间明显提前。结论:0.2%罗哌卡因与0.1%吗啡配伍用于结肠癌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安全。
潘振宇范志毅胡永华薛钟麒
关键词:吗啡罗哌卡因镇痛硬膜外结肠癌切除术
氟比洛芬酯对乳腺癌手术的超前镇痛效果被引量:32
2006年
潘振宇金云玉王钟兴刘燕范志毅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氟比洛芬酯镇痛效果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脂微球制剂麻醉性镇痛药
艾司洛尔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机制的探讨--血浆儿茶酚胺水平与脑电双频指数的关系被引量:26
2008年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对丙泊酚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浆儿茶酚胺水平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的关系,探讨艾司洛尔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机制。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及用药组。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负荷量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用药组将艾司洛尔1mg/kg稀释于生理盐水10mL中静脉注射后以250μg/(kg·min)微量泵输入,然后行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和插管后3min时记录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收缩压(SP)、舒张压(DP)和心率(HR),同时分别抽取8mL动脉血标本用于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插管后3min,对照组BIS(63.53±3.11)、NE(2.02±0.68)和E(0.58±0.07)分别高于插管前水平的BIS(42.6±3.46)、NE(1.63±0.38)和E(0.54±0.04),P均<0.05,用药组BIS、NE、E水平无明显改变。插管后3min,对照组NE(2.02±0.68)和E(0.58±0.07)高于用药组NE(1.84±0.43)和E(0.53±0.04)(P<0.05),对照组BIS(63.53±3.11)和△BIS(20.93±4.57)明显高于用药组的BIS(43.13±3.16)和△BIS(7.53±3.0)(P<0.01),对照组插管后SP(148±20)和HR(89±180)高于插管前水平(P<0.05);用药组插管后SP、DP和HR与插管前相比无明显改变。结论:艾司洛尔通过抑制气管插管时外周交感神经的兴奋,直接减少血浆中NE和E的释放,推论其可能间接减少中枢NE和E的浓度,而抑制气管插管后BIS的反应性增加。
金云玉杨岚朱赛楠潘振宇白宇范志毅
关键词:丙醇胺类儿茶酚胺类脑电描记术
曲马多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7
2003年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本身所致的疼痛多是中等程度,主要是手术切口、腋窝、肩部及患侧上肢的疼痛,这种疼痛既有生理方面的又有明显的心理因素,一般采用术后肌注/静注镇痛药或静脉PCA镇痛.
潘振宇范志毅胡永华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疼痛曲马多静脉给药
局麻下超声引导射频消融用于肝肿瘤患者镇静的观察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局麻下肝肿瘤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术中不同部位及大小肝肿瘤与镇静的关系。方法100例ASAⅠ~Ⅱ级恶性肝肿瘤患者,深部肝肿瘤64例,浅部肝肿瘤36例,静注咪唑安定至警觉/镇静评分(OAA/S)达3~4分时静注芬太尼,开始RFA,根据OAA/S判断镇静深度及时追加以上药物,剂量减半,必要时复合丙泊酚。观察深部及浅部肝肿瘤患者在肿瘤大小不同时的镇静药用药情况及与镇静关系,记录OAA/S、呼吸及循环变化。结果深部肝肿瘤患者不同大小所用丙泊酚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肿瘤大小与镇静深度有关。浅部肝肿瘤患者无论肿瘤大小所用丙泊酚差异无显著意义,肿瘤大小与镇静深度无关。深部肝肿瘤在大小不同时患者所需镇静深度不同(P<0.05),深部直径为0.5~2.9cm肝肿瘤趋向于达到轻度镇静水平,OAA/S为3~4分,直径为3.0~5.0cm趋向达到较深镇静水平,OAA/S为1~2分。浅部肝肿瘤患者不论肿瘤大小均趋向于达到较深镇静水平,OAA/S为1~2分。术中10~90min时,深部肝肿瘤直径为3.0~5.0cm和浅部肝肿瘤的患者OAA/S均低于深部肝肿瘤直径为0.5~2.9cm的患者(P<0.05)。深部与浅部肝肿瘤患者间术中HR、MAP及SpO2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RFA术时,肝肿瘤部位及大小不同时所需镇静药及镇静深度不同。
金云玉潘振宇范志毅
关键词:局麻
胸椎旁阻滞对开胸患者开胸前心功能及术后情况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胸椎旁阻滞对开胸患者开胸前心功能的影响、术后镇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开胸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全麻组(Ⅰ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Ⅱ组)和胸椎旁阻滞复合全麻组(Ⅲ组)。Ⅱ、Ⅲ组根据手术切口部位在全麻前20min行相应的硬膜外或胸椎旁间隙给药。采用血流动力学监护仪分别于进入手术室后安静状态(T0)、硬膜外或胸椎旁间隙阻滞20min(T1)、全麻诱导后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T3)4个时段监测三组HR、无创MAP、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加速度指数(ACI)、外周血管阻力(SVR)和收缩时间比率(STR),同时记录ECG和SpO2;并观察术后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T2时Ⅰ和Ⅱ组HR、MAP、CI、CO、SVR、ACI较T0和Ⅲ组明显下降(P<0·05);STR较Ⅲ组明显上升(P<0·05)。Ⅲ组心电图ST段下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三组患者对术后镇痛满意率相似。Ⅲ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全麻及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开胸患者心功能影响大,术后并发症较多;而椎旁阻滞系单侧脊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心功能和呼吸功能影响相对较轻,适宜于单侧开胸手术及术后镇痛治疗。
陈冀衡范志毅杨奕潘振宇毕素萍张廷岭
关键词:椎旁阻滞胸段硬膜外阻滞
共1页<1>
聚类工具0